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探訪中高考心理減壓門診:有孩子在這裡“逆風翻盤”

發佈時間:2024-06-05 13:54:2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楊彥 安瑩 蔣明睿

又到六月考試月,又是一年中高考時,很多學子都將在本月迎來重要考驗。上考場,不僅是知識的比拼,同時也是一場“體力戰”“心理戰”。記者從南京市各大心理門診了解到,近一個月來,因為考前綜合徵等問題就診的學生較平時明顯增多,有醫院還專門開出中高考心理減壓門診。備考衝刺期如何調節心理與生活,新華日報健康週刊也請到專家來為考生及家長支招。

門診見聞

考前壓力大,“情緒生病”的不只是孩子

“在動聽的鋼琴曲背景下,龔主任用輕柔的話語引導我去想像,我感覺到自己身體完全地放鬆,來到了曾經旅遊過的沙灘上。當龔主任説到捧起的一捧沙子發光發熱,進入我的心臟時,我有了一種神奇的感覺,我感覺到一種強烈的衝動,要立刻行動起來,立刻去做些什麼,為即將到來的考試而努力,有一種‘坐不住’的感覺……”這是孫同學在東部戰區空軍醫院心理科中高考心理減壓門診一次治療後的反饋。


孫同學(化姓)媽媽給醫生發來孩子治療後的反饋


孫同學今年即將參加高考,但近期成績出現了大滑坡,從班上的前10名一下落到了30名開外,家長著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聽朋友介紹説東部戰區空軍醫院心理科有中高考心理減壓門診,趕緊帶著孩子前來就診。龔林耐心問診,聽取了家長和孩子困惑,判斷孩子主要還是因為壓力所致,隨後精心制定了一套個性化的治療方案,採取藥物加放鬆減壓療法,對其採取情緒處理、減壓賦能、成功景象等綜合心理治療,孩子模考很快就重回前十,同時保持了良好的學習狀態。


過往患者向醫生發來高考錄取通知書報喜


“孫同學的情況並不是孤例,我們去年還接診過一位高考生,馬上要臨門一腳了卻一直説要退學。在經過心理門診後,他終於可以積極面對學習和考試,最終高考成績較模考提高了30多分,如願考上了理想的大學。”龔林主任告訴記者,這些孩子“逆風翻盤”,並不是短時間內提升了成績,而是解決了心理問題後,他們在考試中發揮出了原有的水準。

龔林告訴記者,關注學生臨床的心理診療需求,醫院從今年開始開設中高考心理減壓門診,為方便學生就診,減壓門診開設在週六上午和週一晚上。“前來就診的孩子症狀多樣,有的成績突然一落千丈,有聽到學校名字就焦躁的,還有和父母衝突不斷的。”

龔林説,雖然門診聽起來針對的是考生,但實際上經常連著父母一起診療。“很多家長不願意承認孩子有心理問題,甚至孩子已經數度要求看心理門診,但家長執拗著不肯,拖到沒辦法才一起來,有的到門診了還在抱怨孩子。”龔林告訴記者,孩子的心理問題、學習壓力也可能與家庭環境、父母期待密切相關,家-校-醫-社聯動,才能真正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為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專家支招:

衝刺期別搞題海戰、疲勞戰

南京腦科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醫師李箕君建議,在臨近考試前,考生需保證充足的睡眠,十二年寒窗苦讀,現階段考生所掌握的知識基本已經相對穩定,題海戰、疲勞戰只會使白天學習精力不足、注意力難以集中,進而增加考前緊張。同時睡眠不足,人的思維也會處於抑制和半休眠狀態,引起復習沒效率、錯題增加,削弱考試信心。

焦慮情緒是考前最為常見的情緒反應,考生可能會出現心慌、易出汗、肌肉緊張等軀體症狀。常有考生想“如果我不焦慮該多好”,家長常安慰“不要焦慮,都快考試了,焦慮也沒有什麼幫助”。其實不然,任何事都有兩面性,適度的焦慮會激發考生更多認真備考的行為,積極合理地調節生理和心理狀態應對考試,可以讓考生學習更加專注,精力也會更充沛,推動考生及時查缺補漏。學會悅納焦慮,讓他成為備考路上的小幫手。

情緒具有一定的傳染力,家長一定要保持情緒穩定。家長不良的情緒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到考生。不要同考生過多討論高考的事情、詢問孩子考試有沒有準備好,不要過於計較模擬考試孩子的成績,不要給予孩子過高的目標和期待。可以給考生提供靈活的陪伴,陪伴多或者少,家長可以主動徵詢考生的意見,由考生自己決定,滿足孩子期望得到的幫助,給孩子創造一個穩固有力的後方。

小動作、小習慣緩解焦慮情緒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張文瑄心理治療師介紹,考生如果感受到焦慮情緒,也可以通過一些漸進式放鬆的訓練,一些小動作、小習慣來緩解。比如“蝴蝶抱”可以用作自我安撫,原理是對側性刺激的控制,使患者感受安全感。

步驟如下:(1)交叉雙臂放在胸前,雙手指尖可以觸到鎖骨和肩膀之間的區域。雙眼可以閉上或部分閉上,看著鼻尖。(2)將你的手想像成蝴蝶的雙翼,像蝴蝶扇動翅膀一樣,緩緩地、有節奏地交替擺動你的手,輕輕交替拍打左右兩側肩膀。(3)深呼吸,將注意力放在你的思緒和軀體感受上(如:認知、圖像、聲音、氣味、感情和軀體感覺),不加以修改、抑制或評判。(4)重復做6—12次。這個練習可以做5分鐘,也可以持續做,直到身心平靜下來。

另外還可以在緊張的時候,試著拿出日記本寫下自己的情緒,來為大腦提供一個釋放壓力的出口。寫下情緒不用在意文筆,更重要的是通過文字把焦慮宣泄出來,避免腦中反覆琢磨思量。

“考前焦慮”不是熬過考試就好

龔林介紹,隨著升學的臨近,面對一次又一次的模擬考以及即將到來的中高考,初三、高三的學生壓力與日俱增,在人際比較、父母期待和各種壓力下,容易感到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差距,不少考生會隨著考期臨近産生強烈的焦慮、緊張情緒,甚至出現身體不適、失眠、食欲下降、煩躁、注意力難以集中、厭學等一系列症狀,從而導致自我效能感下降、自信心降低,難以保持正常學習狀態。

“有些家長誤以為孩子的心理問題只是‘考前焦慮’,只要熬過考試就好了,這其實是一個誤區。”龔林解釋説,心理問題往往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如果不及時干預和治療,可能會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未來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家長應當對孩子的情緒變化保持敏感,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楊彥 安瑩 蔣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