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公開課丨經常緊張、害怕、恐懼、擔心,你可能患上了焦慮障礙

發佈時間:2024-06-04 10:17: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姜思思

經常緊張、害怕、恐懼、擔心,你可能患上了焦慮障礙!下面就來詳細看一看。

案例

某天夜晚,李女士突然從睡夢中醒來,並出現瀕死感。

於是,李女士和丈夫迅速到醫院就診。但令人驚訝的是,醫院沒有查出異常,李女士也覺得自己好多了。

但之後的1個月裏,李女士又發作了3次,一次也在睡覺時,一次在工作中,還有一次是在看電視時,都很突然。她每天都戰戰兢兢的,就害怕再次發作。最後,在急診科醫生的建議下,李女士決定到精神科就診。

在精神科的實習課上,關於李女士這個案例,老師正在向同學們講解和提問。有同學認為李女士是驚恐發作。

老師向同學們逐步介紹:①驚恐障礙又稱急性焦慮障礙,是焦慮障礙的一種,主要表現包括驚恐發作、預期焦慮、求助和回避行為等,會持續1個月或以上時間。

驚恐發作是驚恐障礙的主要臨床特點,指個體在並不特別恐怖的情境中,突然出現緊張、害怕、恐懼,嚴重時會伴有瀕死感、失控感等。

預期焦慮指在發作的間歇期,雖然沒有焦慮發作,但個體常感到心有餘悸、惴惴不安,擔心再次發作。

求助和回避行為則是指,由於強烈的恐懼,患者常立即要求緊急幫助,比如到急診科就診。另外,約60%的患者由於擔心發病時得不到幫助,會主動回避一些活動,比如不願單獨出門等。

⑤特別要注意的是,驚恐發作的表現可以在很多軀體疾病中出現,比如心律失常、冠心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癲癇、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

老師進一步強調,雖然排除相應的軀體疾病是必需的,但反覆做各種檢查就沒必要了,既消耗了醫療資源,也會耽誤患者的及時治療。

再來看另一個病例:張女士,34歲,是個女強人,跟丈夫一起經營一家列印社,家裏、家外她都閒不住。

3年前,朋友從張女士手裏借了15萬元週轉,沒有打欠條。此後,她開始擔心朋友不還錢。甚至後來朋友把錢還上了,她仍沒來由地感到擔心,心裏緊張,總感覺有什麼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但又説不出是什麼。

張女士甚至開始感到身體發緊,一陣一陣心慌,嚴重時會渾身出大汗、發抖。她害怕自己得了什麼病,去醫院做了相關檢查,結果一切正常。

但這種沒來由的緊張、擔心、身體發緊、心慌,半年來一直持續存在著,已經開始影響她的睡眠了。

她每天都陷在擔心裏,無法集中注意力,甚至與客戶講話時都會走神,以前風風火火、不知疲倦的她變得容易勞累,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了影響。

張女士這種情況,就屬於廣泛性焦慮障礙,也叫慢性焦慮障礙。

廣泛性焦慮障礙患者對一些一般的日常生活事件或想法,持續感到擔憂和焦慮,自己往往能認識到這些擔憂是過度和不恰當的,但不能控制,常與失眠、肌肉疼痛、緊張及頭痛同時出現,症狀往往持續6個月或更久。

引起焦慮的事情已經過去,患者的焦慮卻沒有消失,甚至越來越重。其實很多時候,真正的威脅並不像患者想的那麼嚴重,有時候甚至完全不存在危險,但感受到的焦慮仍可能很強烈。

除了前面講解的驚恐障礙和廣泛性焦慮障礙,還有一大類焦慮障礙也很常見,那就是恐怖性焦慮障礙。恐怖性焦慮障礙的特點是,患者的焦慮、害怕有明確的客觀對象或指向特定情境。比如,廣場恐怖症是在各種難以逃離或難以獲得幫助的情境中(如公交車、地鐵、無人的廣場)感到緊張恐懼;社交恐怖障礙是在社交場景中感到焦慮恐怖;特定恐怖障礙的焦慮的對象更加明確,比如在高處特別害怕、緊張,就是常説的“恐高”。

有學生開玩笑:“聽您這麼一講,怎麼感覺我就有焦慮障礙?”老師回答:“其實,焦慮本身是一種正常的情緒,雖然焦慮的感覺並不舒服,但也有積極作用,比如促使我們行動。只有病理性焦慮需要治療。那麼,怎麼區分正常焦慮和病理性焦慮呢?”

病理性焦慮:持續的緊張不安;無充分現實依據但感到即將遇到威脅、災難或大難臨頭;常伴有明顯的、突出的軀體焦慮症狀(心慌、出汗、胸悶、肌肉緊張);妨礙行動、影響功能。

正常焦慮:非持續緊張,事件後即可緩解;有充分的現實依據,焦慮程度與事件的嚴重程度相符;偶有軀體焦慮症狀;常不突出促使行動,有利於功能。

2019年發佈的全國性精神障礙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成人精神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16.57%,其中焦慮障礙最高,為7.6%,也就是13人裏就有1人患有焦慮障礙。此外,女性焦慮障礙的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那麼,焦慮障礙該如何治療呢?答案是藥物治療聯合心理治療。

常用的藥物種類見上圖,一般為處方藥,患者不宜自行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藥物治療前一定要先就診,請醫生根據病情選擇用藥;還要注意遵照醫囑服藥,不要自行調整用量或停藥。

對焦慮障礙來説,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正念治療)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對患者的長期預後來説。

還有一些活動有利於焦慮障礙的康復,比如適當的體育活動(跑步、打球、散步、打太極拳、騎車等有氧運動),以及聽音樂、自我放鬆訓練、按摩、洗熱水澡、登高遠望等。另外,還可以參加一些集體娛樂活動。

放鬆練習

分享給你2個放鬆練習!

01

正念練習

盤腿而坐,閉上雙眼,察覺呼吸,安住當下:呼吸就像生命的浪潮,在生命的每一刻陪伴我們。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通過覺察呼吸及呼吸時身體的感覺,安住當下,讓呼吸像船錨一樣穩定自己的身體和大腦。在當下安住中,脫離對未來的擔憂、對過去的悔恨,釋放焦慮和壓力。

02

呼吸放鬆練習

親愛的朋友,現在請你舒服、安穩地坐下。花點時間,輕輕調整姿勢,讓自己盡可能舒服、穩定地坐著。

雙腳自然平放不交叉,感受腳與地板接觸的感覺;臀部與椅子接觸的感覺;腰部自然挺直,頭頂指向天花板,舒展頸後。放鬆肩膀,打開胸廓,雙臂在身體兩側自然放鬆,雙手輕輕搭在大腿上。如果可以,請輕輕的閉上眼睛。在這個舒適安穩的姿勢裏待一會兒,體會呼吸正自然而流暢的進行。

現在,請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感覺上。吸氣,知道自己在吸氣;呼氣,知道自己在呼氣。嘗試體會空氣隨著呼吸進出身體的全過程:氣體進出鼻腔的感覺,氣體經過喉嚨的感覺,氣體經過胸腔的感覺(吸氣,胸部擴張;呼氣,胸部收縮),氣體經過腹部的感覺(吸氣,腹壁隆起;呼氣,腹部下落)。

哪呼吸的感覺最鮮明、最強烈,盡可能將注意力保持在那裏,並體會此時身體感覺的變化,與呼吸的感覺在一起。

吸氣,呼氣。不需要用任何方式去控制呼吸,讓呼吸自然而然發生。

如果過程中發現自己走神兒了,也許是跑到各種擔憂、計劃、想法裏,這沒有什麼,看看注意力跑到哪去了,再將它邀請回到觀察呼吸的感覺就可以了。

呼吸就像生命的浪潮,嘗試讓注意力緊隨每一次呼吸。有時你會感覺整個身體都在呼吸:吸氣,身體微微擴展;呼氣,身體輕輕放下。

呼吸是生命的好朋友,任何時候,你都可以嘗試通過覺察呼吸而活到當下。

最後,在你感覺可以的時候動一動手、動一動腳,慢慢睜開眼睛,回到生活的下一秒。

來源: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專家漫話精神健康科普知識:焦慮障礙》

叢書主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馬寧、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

本書主編: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姜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