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熱點觀察

熱點觀察|心理問題低齡化明顯,青少年心理診療需求大

發佈時間:2024-06-03 10:27:2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昶榮

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的中高考心理諮詢門診。受訪者供圖

5月29日,在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中高考心理諮詢門診,醫生正在接診一名考生患者。受訪者供圖

3月16日,海南安寧醫院中高考心理諮詢門診,心理治療師李傑豪正在出診。受訪者供圖

從3月1日至今,海南安寧醫院的中高考心理諮詢門診運作近3個月,為考生提供服務。海南安寧醫院心理諮詢中心負責人李賽蘭表示,門診主要是為了照顧工作日不方便請假掛號的學生而設置,只在週六、週日上午開診。與此同時,普通心理諮詢門診和學習困難門診也同期運作,前者的就診者也以青少年為主。

除了海南安寧醫院外,記者了解到,山西省兒童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空軍醫院、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也專門開設了中高考心理門診。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喬東東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22年中高考前夕,為了緩解新冠疫情給考生帶來的壓力,專門開設這個門診為考生提供專家線上服務。此後每年4月初,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就會重啟中高考心理門診,並和中高考睡眠門診同時運作,中考結束後,這兩個門診會暫時關閉,等到來年再重啟。

不少孩子意識到“狀態不太對勁”,想改善自己

海南安寧醫院和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是精神病專科醫院,中高考心理門診開設之前,每年三四月,來醫院就診的應屆考生就開始增加。李賽蘭説,尤其是春季學期第一次月考結束之後,排名一齣來,來就診的孩子就開始變多。

除了這兩家專科醫院,記者從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以下簡稱“山東省立醫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以下簡稱“浙大兒院”)兩家綜合性醫院獲悉,每年中高考季,來就診的考生也會增多。

其實,除了中高考之外,日常診療中,青少年的心理治療需求也不小。山東省立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醫師王育梅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來她科室的就診者絕大部分是青少年,住院病人也以青少年為主。這些青少年基本是抑鬱症、焦慮症、雙相情感障礙等情緒方面的疾病,其治療方法和成年人大致相同,因此這些青少年患者和成年人在一起診治。

3月,記者曾採訪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黨委書記謝斌,他表示,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前來就診。尤其是近三五年,就診者數量增加較多,這導致他門診中大約70%的就診者都是未成年人。

除了客觀壓力大之外,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現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意識也在變強,不少來就診的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狀態不太對勁了,他們想改善自己,於是要求來心理門診就診”。李賽蘭説。

考試是外在壓力,激發了青少年內心衝突

喬東東分析説,其本質是在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他們內心面臨著發展和依賴的衝突,在學業的壓力、家長的期待等外在因素作用之下,青少年發展的空間、自主性都受到影響,加劇了內心依賴和發展的衝突。這幾乎是所有青少年都會遇到的問題。

喬東東表示,專業機構就是透過外在因素看到孩子心理髮展過程中的困境,從而更加系統地處理這些困境,這些處理方法包括對孩子心理狀態的調整和對家庭的干預。

王育梅在接觸來就診的孩子後發現,他們擔心的並不是成績本身,而是考不好後帶來的後續問題,“擔心考不好,面子上不好看;我考不好,爸媽會責怪我”。

王育梅發現,大約七成就診者都會有人際關係方面的煩惱,有些孩子覺得缺乏父母的關愛,認為父母對學習的關注超過對“我”的關注。“沒什麼朋友”也是這些孩子反映比較多的問題,有的孩子説:“我把最好的東西給他們(同齡人),甚至會討好他們,但還是很難融入他們的圈子裏。”

此外,還有一些孩子似乎是因為一次批評、一次考試、和同學吵了一次架、被沒收了手機等看起來不大的事情,就抑鬱了。王育梅説,其實這些孩子之前已經累積了很多壓力,這些事情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王育梅將這些事情歸類為社會性的應激因素,中高考正屬於此。

記者從多家醫院獲悉,單純因中高考壓力大前來就診的就診者症狀整體而言比較輕。浙大兒院心理科主治醫生廖文靜表示,相對單純因為中高考來該院就診的就診者很少需要用藥物干預,絕大多數都是建議先做行為上的干預、心理疏導等。

低齡化明顯,初中生佔比要高於高中生

李賽蘭告訴記者,來中高考心理門診就診的患者主要是初中生,高中生較少。廖文靜表示,她門診接觸的患者也以初中生為主。“從我們的心理諮詢門診來看,這種低齡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在之前的確是高中生會比較多,現在明顯的是初中生佔比要高於高中生。”喬東東説。

喬東東認為,高中生和初中生的心智發育水準也處於不同的階段,高中生要比初中生更成熟一些,調適能力更強,初中生正處於最初的發展階段,相關能力正在發展過程中。

廖文靜進一步分析,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第二性徵快速發育,存在成人感和半成人感的矛盾,更容易産生糾結、焦慮等情緒,而且認知也迅速發展,強烈關心自己的個性成長,性格相對更敏感,也更容易産生情緒波動。

治療青少年離不開對家庭的治療

在海南安寧醫院的中高考心理諮詢門診,對孩子的治療,心理治療師採用了不同流派的治療方法。在眾多流派中,認知行為療法的臨床循證證據最充分,也相對短程高效,因此這個治療方法用得也最多。

除了對孩子治療外,中高考心理諮詢門診的另外一個治療方法就是開展家庭治療,“青少年的成長離不開家庭,尤其學習方面的壓力很多來自家庭,所以治療孩子的時候也會把父母納入到治療過程中”。李賽蘭説。

在山東省精神衛生中心的中高考心理門診,也會開展家庭治療。喬東東説,其實不光是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整個家庭都有可能比較焦慮,並把這個焦慮傳遞給孩子,給孩子的抗壓能力帶來了更大的挑戰。因此,心理門診還會通過調整家庭互動模式以更加有利於應考的孩子。

在王育梅的門診中,會遇到孩子和家長同時來掛號就診的情況。有時候,王育梅看完孩子後,“我會説‘叫下一個’,家長坐在那裏不動説‘我就是下一個’”。

在浙大兒院,為了更好地幫助患兒恢復心理健康,許多患兒會跟父母一起接受心理治療師的幫助。浙大兒院心理治療師許星雨表示,孩子的心理髮展與家庭環境緊密相連,很多孩子在學習、情緒、行為上出現的問題,歸根究底都與其家庭環境和教養方式中存在的問題有關。

許星雨説,家庭治療能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看待孩子的問題,這個治療方法既關注孩子自身,也把孩子的問題放到家庭這個整體系統裏去分析。通過改善家庭環境和成員之間的互動關係,不僅能夠幫助改善孩子的心理狀況,還能增加家人的自信心和應對能力,同時也能降低孩子復發的風險。

一些懂事的孩子其實是“假性早熟”

同樣是中高考,為什麼有的孩子需要去醫院就診,有的孩子不需要呢?針對這個問題,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確實有些孩子會對壓力更加敏感。

王育梅説,這些對壓力更加敏感的孩子往往比較懂事,他們會觀察周圍大人的需求,“會思考我這樣做可能媽媽高興,我那樣做可能老師會高興”。

喬東東分析,這些孩子應該叫做“假性早熟”,他們沒法真正地去處理和外在環境的關係的時候,就會選擇超越自身年齡段的成熟方式來應對,但成熟的方式背後更多的是脆弱。他們過度迎合父母和老師的期待,忽視了對自己的關注,這本身也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

當家長在和這些孩子相處的時候,喬東東建議,要更多地幫助孩子用第一人稱去表達,去尊重和接納孩子的想法並和他們一起去討論,而不是過多地批評指責,這樣更有利於構建良好的外在環境。

李賽蘭補充説,焦慮的孩子往往帶有一定的遺傳性,他的父母一方或者雙方很可能是有焦慮傾向的人,因此父母要儘量為孩子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家長也要做好自身調適,以減輕對孩子的壓力。

感情不好的父母該如何和孩子相處

曾有媒體報道,有些感情破裂的夫妻會選擇堅持到孩子高考後再離婚。有部分夫妻的感情並不和睦這是無法回避的事實,在這樣的既定事實之下,他們該如何與孩子相處呢?

喬東東説,夫妻關係不好或多或少都會影響到孩子,青少年具有發展與依賴並存的心理特點,這裡的依賴主要是對父母的依賴,因此父母關係的任何變化都會影響孩子。

喬東東認為,夫妻關係即使不好,也應該坦誠地和孩子去探討,而不是回避,可以讓孩子評價自己的父母,有時候孩子的表達反而會促進父母對自我的覺察,進而促進夫妻關係的調整。

許星雨説,不論夫妻之間的矛盾衝突有多深,父母都不應該在孩子面前指責、抹黑對方,更不能讓孩子成為發泄情緒的對象或“和事佬”。這可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對父母來説並不重要,誰都不喜歡自己。

除了建議父母開誠佈公地和孩子溝通外,許星雨還強調,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父母感情不好並不是孩子的錯,而且還要讓孩子知道,即使父母選擇分開,對他們的愛和關心也永遠不會改變,依然會共同陪伴他們成長。

“當然,也可以選擇尋求專業的兒童心理治療師或家庭治療師的幫助,他們能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建議和支援,從而幫助孩子減輕心理創傷,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許星雨説。(原標題:心理診療需求大,越來越多青少年“主動就診” 中國青年報記者劉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