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心理中國論壇 | 加強朋輩心理互助 打通高校心理育人“最後一公里”

發佈時間:2024-05-14 10:44:46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張江華

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印發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提出,要“增強同伴支援,融洽師生同學關係”“完善‘學校-院係-班級-宿舍/個人’四級預警網路”。高校應立足國情、省情與校情,進一步完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體系和制度體系,加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專業化建設,營造濃厚的校園朋輩心理互助文化,打通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最後一公里”。

構建完善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體系。建立“學校朋輩心理互助聯合會-學院朋輩心理互助會-班級朋輩心理互助隊-朋輩心理互助員”四級朋輩心理互助骨幹隊伍體系,賦予其相應層級的組織管理職能。這一隊伍體系應自上而下具有相對的獨立性和穩定性,能避免傳統朋輩互助隊伍被邊緣化的弊病,高效、自主地開展工作。在班集體建立朋輩心理互助隊,改變心理委員一個人單打獨鬥且難免顧此失彼的狀況,引導團學幹部、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寢室長等分工負責、共同參與,讓班級心育工作開展有組織保障並真正形成合力。

充分調動對心理學感興趣且熱心公益服務的青年學子的積極性,招募、培養心理中心開放日講解員、朋輩心理互助熱線接線員、朋輩心理素質拓展教練員、積極心理體驗引導員等朋輩心理互助志願者團隊,打造一支朋輩心理互助工作的生力軍,進一步豐富朋輩心理互助的內涵,拓展朋輩心理互助的外延。這些志願服務團隊與朋輩心理互助骨幹隊伍形成“學生幹部+志願服務”雙軌並行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組織架構,二者相輔相成,互相補益。

建立完備的朋輩心理互助工作制度體系。制訂《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工作實施辦法》等文件,對朋輩心理互助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範疇、組織架構、工作職責、隊伍建設、管理考核等方面進行明確和規範。再通過一系列的實施細則對朋輩心理互助工作的各個方面或環節進行詳細規定,如《朋輩心理互助隊伍選拔實施細則》《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培訓實施方案》《朋輩心理互助工作年度考核實施細則》等,使工作開展有據可依、有章可循,為朋輩心理互助工作有序開展提供制度保障。

心理助人往往是默默無聞、潤物無聲地開展工作,並不具有很高的彰顯度,因此要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榮譽體系來充分調動和保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對於朋輩心理互助骨幹隊伍,可通過校級榮譽項目進行激勵。對於朋輩心理互助工作志願者,可納入青年志願者協會獎勵體系,建立星級志願者認證晉級機制進行激勵。通過這些機制來增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歸屬感與成就感,保持這支隊伍的凝聚力與戰鬥力。

打造專業化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針對不同層級和不同類別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規劃培訓內容,打造師資團隊,打磨精品課件,編寫專門教材,開設相應課程,建立“理論學習+實操訓練”相結合的朋輩心理互助技能培訓體系,為打造專業化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創造良好條件。參照心理諮詢師的培養體系,採取理論學習學分與服務實踐時長相結合的方式,建立初、中、高級朋輩心理互助員的培訓、認證和晉級體系。累積一定的理論學習學分和心理互助服務時長,可申請相應等級的朋輩心理互助員資格認證並獲得資格證書,以此增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吸引力,保障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專業性。

營造濃厚的朋輩心理互助文化。通過設計、製作標識性的徽章、旗幟、服裝、卡通形象等來樹立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整體形象;通過舉行徽章佩戴、隊伍授旗、互助員誓詞宣誓、會員大會等儀式來增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通過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心理文化品牌活動和提供優質的朋輩心理服務來增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影響力和號召力;通過朋輩心理互助員自身陽光健康的形象來增強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校園形成一種朋輩心理互助文化,從而吸引更多的青年學子加入朋輩心理互助工作中來,使朋輩心理互助成為一種校園風尚。

【張江華中南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本文為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項目“新時代高校朋輩心理互助工作模式創新與實踐研究”(23B10)階段性成果 華聲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