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破解青少年的“心”問題 “紅孩子”現象不容忽視
發佈時間:2024-03-08 09:39:42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樊未晨等3月7日下午,北京,全國政協教育界別協商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香港港專學院校長陳卓禧發言分享香港在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的經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崢苨/攝
代表委員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把高品質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學生的身心健康既是教育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也是目標。
近年來,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
兩會前夕,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諮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該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師範大學認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董奇在會上介紹,從全國基礎教育品質監測、大學相關研究與調研數據來看,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水準總體良好。但是,學生在抑鬱、焦慮、學業倦怠、網路成癮等方面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發、多發、低齡化的態勢尚未根本扭轉。
“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全面發展,是國家和社會關注的重大課題。”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常委、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高端智庫教育國情調查中心主任張志勇説。
不少接受採訪的代表委員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絕不僅僅是學校的事,也不僅僅是一個家庭的事,需要集合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保護青少年心理健康。
不容忽視的“紅孩子”現象
這幾天,“紅孩子”這個詞火了。據報道,全國人大代表、廣東實驗中學黨委書記全漢炎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那些在小學階段拿了很多獎(全國、全省榮譽)的“紅孩子”,上了中學後,一旦學業成績跟不上,很容易産生心理問題。
正在讀高三的北京學生小馬就是這樣一個“紅孩子”。
她小學當過班長、大隊長,初中也一直是班裏的學習委員。上了高中後,儘管成績沒有那麼出類拔萃,但是她依然保持在年級的第一方陣。到了高三,成績稍有下滑,小馬上學期期末考試的成績排在了年級第80名左右。整個寒假,小馬幾乎沒有休息。她非常看重這學期的第一次月考。
小馬的情緒爆發源自月考前的一次摔跤。這次摔跤,她不僅嚴重扭傷了腳踝,還引發了膝蓋的舊傷,以致她不得不臥床。
月考第一天,小馬強撐著去學校參加了考試,結果到家後發現腳踝和腿腫得更嚴重了,完全下不了地,只能缺席後面的考試了。
那一夜,很多個念頭在小馬頭腦中來回打轉。她在一天時間裏給好友發了幾十條語音資訊,資訊中明顯帶有負面情緒。
為什麼人們眼中的好孩子容易出現問題呢?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孫雲曉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曾經説,因為“好孩子”更容易把外部的壓力內化,當他們做得不夠好時,或者遇到挫折時,他們會把所有的責任推到自己身上,不原諒自己,對自己更加不寬容。
“現在的孩子對自我要求非常高。”全國人大代表,重慶謝家灣學校黨委書記、總校長劉希婭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説,他們不僅要求有自己的個性、存在感、價值觀,而且也要求生活有品質。再加上在社會轉型期,代與代之間的觀念衝突、升學的競爭壓力、社會的發展壓力等都是孩子們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
孩子們對自己的這股“狠”勁不是與生俱來的。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主義在部分學校和家長的觀念中仍然根深蒂固。
也參加了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諮詢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的北京第二實驗小學黨委副書記、校長蘆咏莉則認為,小學生家長群體中非理性家庭養育觀念與養育行為,也為日後孩子心理問題爆發埋下了隱患。比如,在面對孩子成長時那種“誓死為孩子的成長清除一切障礙”的非理性執念,併為此動用所有的家庭、社會資源。“與父母受教育水準、家庭社會經濟地位等因素無關。”蘆咏莉説,即使是受教育水準很高的父母也依然存在非理性的觀念。
學校教育責無旁貸
去年,教育部等17個部門聯合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同時,成立了全國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諮詢委員會。
“學校教育責無旁貸。”劉希婭説,學生的上學體驗在心理健康建設方面特別重要。在學校,孩子是否受到尊重,作為獨立個體的特點是否受到關注,需要的關心、空間、參與感是否能得到回應,甚至孩子在學習當中是否體會到自主性、勝任感、意義感等,都可能會給孩子的心理上帶來很大的影響。
“最好的心理教育方式是全員育人,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健康教師。”劉希婭説。
“我們學校很早給學生配備了成長導師。”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寧波市鎮海中學黨委書記張咏梅説,在這個基礎上還應該分類,一類是專職心理老師,一類是由班主任、學科老師組成的輔助隊伍,讓學校的心理健康工作擁有強大的支撐體系。
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湖南省委會主委、湘潭大學校長潘碧靈在調研中發現,當前依然存在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足的現象,尤其是中小學,很多學校由兼職教師開展工作。由於兼職教師大多沒有心理學專業背景和專業心理諮詢技能,無法承擔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堂教學,學生的心理問題難以得到有效疏解。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部分學科老師依然只關注學科教學,缺少對學生心理基本需求的理解,缺少在課堂教學、班級管理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缺少對有心理問題學生的恰當關注和支援等現象。
董奇建議要加強對全體教師的心理健康知識普及,完善教師心理健康培訓體系,打造適合學科教師的心理健康課程和資源,幫助教師在學科教學、班級管理、家校協同中有效使用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方法。同時,他建議進一步加強高校,特別是師範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應用專碩、專博的建設,增加臨床與諮詢心理學博士點,可針對不同區域需求增設定向名額,大力培養一線急需的應用型人才。
一些學校也進行著積極嘗試。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南陽市第一中學教師郭麗介紹,她所在的學校在提升教師整體育人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師的心理水準,鼓勵在崗教師考取心理諮詢師。作為獎勵,學校給能獲得心理諮詢師資格證的老師報銷報名費,“目前已有多名老師通過心理諮詢師線上考試”。
還有一個問題不容忽視:一些教師也存在著心理健康問題。
不少來自教育一線的代表委員表示,隨著各項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推行,社會對教師的標準和期待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高度。多項調查研究表明,教師群體不僅出現身體亞健康狀態,還呈現出壓抑、焦慮、倦怠、沮喪、抑鬱等諸多負面心理情緒。
“不幸福的教師很難教出幸福的學生。”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東城區史家教育集團黨委書記、總校長洪偉説,如果教師心理健康狀態堪憂,那麼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就很難傳遞出積極、健康的心態,也難以給學生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援和引導,他們的情緒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體驗,嚴重時可能會給學生造成“師源性心理傷害”等問題。
洪偉建議,在提升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同時,也要建立全方位教師心理健康支援體系,給教師“賦能”“減壓”和“鬆綁”。
建立上下貫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協同機制
“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屬於前置預防性教育,培養孩子們積極的心理品質、強大的心理能力,而不能只依靠出現狀況以後再採取干預。”劉希婭説。
心理健康是動態發展的連續體,學生的發展性問題、亞健康問題、障礙類問題會互相轉化。
“要建立‘家-校-醫-社’多方協同機制,做好不同類型心理問題學生的分類管理與指導。”董奇説,明確“家-校-醫-社”協同機制、流程和相應規範文件,形成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的管理閉環。
張志勇建議儘快建立著眼根本“防未病”、立足當前“治欲病”、齊心協力“治已病”並重的分類施策工作機制。在“防未病”方面,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校教育教學全過程,立足“五育並舉、融合育心”,配齊用好心理健康教師,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在“治欲病”“治已病”方面,則需要從學校、家庭、衛生健康機構、心理諮詢機構等不同主體角度共同發力。
在做好家校協同方面,郭麗認為:“家長積極配合、樂於參與的家庭,學生的心理壓力往往能得到有效的緩解。”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東省委副主委、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副校長許玲則提出要建立家長支援網路,幫助家長創建互助小組或小型社區支援資源,充分利用多方資源高效運作。
在做好家庭和社會協同方面,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天津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趙長龍提出,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方面,社會資源缺乏統籌協調。“除了學校、心理諮詢和醫療機構外,社區無法為兒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服務。青少年心理危機事件多發于社區之中,而社區缺乏與學校、醫院的聯動,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和評估風險,不能控制住危機事件的發生。”趙長龍説,因此,要加強社區醫生對危機青少年、風險家庭的識別能力、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識別、診斷及干預能力培訓,為社區青少年提供更好的精神健康服務。在有條件的地區開展基於社區的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試點。
還有不少代表委員提出要完善“學校—醫院”快速轉介綠色通道機制,提升心理危機干預的效率。
“重要的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能。”張咏梅説,從這個角度看,這個工作機制的範圍不能太大:“理想的狀態是,一線出現的危機個案能及時上報,專業的支援能迅速到達一線,這樣學校和社會的資源就能動態融合起來了。”
不少代表委員在調研中發現,長期規律參與體育鍛鍊的人群,其體內負能量有宣泄的地方,情緒也就相對更加穩定,心理也更加健康和堅強,而且身體也不容易生病,因此建議用增強體育運動促的方式進青少年學生身心健康。郭麗則認為,運動確實能讓不少青少年緩解壓力,不過,不同的人釋放壓力的方法不一樣,找到適合自己的釋壓方案,對於每一個人都很重要。
正如郭麗所説,每個孩子釋放壓力的方式是不同的,也許這正是讓解決青少年身心問題的關鍵,看到和接納每個孩子的不同,並允許他們以適合自己的方式成長,期待每一顆種子都在自己的花期發芽開花。(中國青年報記者 樊未晨 耿學清 楊潔 張茜)
兩會聲音|破解青少年的“心”問題 “紅孩子”現象不容忽視2024-03-08
湖南啟動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立法程式 今年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攻堅年2024-03-07
楊揚委員:關注運動員心理健康,應對飯圈亂象2024-03-07
心理研究丨透視職場內卷:四種類型你是哪一種2024-03-07
兩會聲音|陳偉志委員:通過立法提升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問題治理效能2024-03-06
搭建“心靈樹洞”、家校社共同守護 代表委員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