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2023職場人情緒狀況調查:情緒正在成為第一生産力

發佈時間:2024-01-15 10:26:4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解麗

中國網心理中國消息: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近日發佈《2023職場人情緒狀況調查》(以下簡稱情緒調查),顯示“情緒正在成為第一生産力”。越來越多的打工人和畢業生把“好工作”定義為——低競爭、與個人生活愉快共存,心理健康和有價值。

過半的職場人情緒差于2022年,渴望獲得理解但並不同情僱主

受訪者中56%認為2023年的情緒狀況不如上一年。情緒上的受壓感方面,男性的感受比女性強烈得多。24歲以下的年輕人表示“情緒狀態好于2022年”的人數佔比最高,工作幾年後的25~29歲職場人則多數心境相反,相較之下,年過三十的職場人出於家庭和企業內的職責加重、波動的環境和模糊的職業前景,感受到的情緒壓力最為沉重。

對僱主招聘意願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表示,企業的每人平均招聘成本超過2022年。由於人才主動流動的意願降低,對於企業想要吸引的人才而言,招聘的難度和薪資的要求反而更高。72%的受訪僱主表示成熟人才招聘量或者畢業生招聘量低於上一年。

工作不穩定成為引發情緒不佳的首要因素

過半職場人“想加薪,但可能性不高”

調查發現,2023年,職場人心思穩成為第一主題。半數以上的受訪者在2023年對跳槽和晉陞沒有強烈意願,更多人渴望在現有企業和工作中獲得薪酬增加,但難以如願。24歲以下的受訪者中,77%的人表示“想加薪,但可能性不高”。企業中存在感低、工作收入低、家庭職責和負擔少,使得該年齡群體對企業的依賴低,長期成為主動離職率最高的人群,但約三分之一的24歲以下受訪者表示“想跳槽,但機會不多”。

相比之下,作為多數企業內的中堅人群,40歲以上受訪者更能接受僱主的降本策略,僅有32%的40歲以上受訪者説“想加薪,但可能性不高”、39%的人説“想跳槽,但機會不多”。而已過而立逐漸不惑的31~40歲受訪者在加薪、跳槽和晉陞方面都都有較強的意願,但是半數以上都覺得“可能性不高”,他們對公司和市場前景的焦慮(39%)遠高於24歲以下(9%)和25~29歲(17%)的受訪人群。

前程無憂每年評選出約150家中國典範僱主,其中七成左右為當年的財富500強。2023年上榜企業中,加薪8%及以上的僱主佔9%,為三年來最低,2022和2021分別為18%和15%。

僅6%的職場人認為僱主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

24歲以下更願意為情緒健康買單

事實上,74%的HR“意識到員工的情緒倦怠”,62%的僱主已經採取了一些干預措施,包括引入或者增加EAP投入、主管職責中添加或者增加員工溝通和情緒管理的比重等。但本次調查顯示,只有6%的受訪者認為僱主重視(在乎)員工的心理健康。

調查顯示,僱主以為員工的不滿主要來自於薪酬福利的攀比,但又不願意裸辭。而受訪的職場人留言中最多的抱怨是——“我的存在對公司不重要”、“只要補償過得去,我並不留戀工作”。

對於僱主提供的情緒幫助,僅有10%的受訪者表示“滿意”。負責前程無憂年度典範僱主評選的首席人力資源專家馮麗娟説,“我們看到,在社交媒體上出現越來越多關於招聘、保留和裁員中對於僱主的批評。負面的情緒像病毒一樣,讓留言和發聲充滿抱怨。對企業的人才吸引,甚至銷售業績帶來負面影響,也讓HR工作也躋身於高危職業。”

員工情緒正在挑戰企業既有和即將開展的商業戰略。因員工情緒不佳帶來的服務品質惡化、懈怠、缺勤和離職正在挑戰企業既有和即將開展的商業戰略。46%的受訪者認為工作壓力和薪酬福利水準造成了最多的情緒問題,企業應該改善和解決。另有42%的認為,企業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解決情緒問題基本靠自己。但同時,半數以上的受訪者表示需要學習情緒調節的方法。北京青年報記者解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