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靈檔案

心理諮詢室 | 孩子的抽動症竟與父母的情緒有關

發佈時間:2024-01-08 08:4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段錦礦


當著10歲男孩瀟瀟的面,兒科醫生沒有直接説出診斷,而是叫孩子爸爸李明湊近一點兒,在紙上寫下“抽動症”三個字。

李明一下慌了神:一向乖巧可愛的兒子怎麼會得這種怪病?

李明是家裏最先發現瀟瀟異常的人。

最初,他注意到瀟瀟經常聳鼻子、眨眼睛和清嗓子,以為是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然而,瀟瀟很快又出現咧嘴、仰脖子的奇怪動作,李明開始感到不安。他多次提醒瀟瀟注意,但是無濟於事。

漸漸地,不由自主地擠眉弄眼、聳肩、亂扭脖子這些動作變成一套固定儀式,瀟瀟好像非要做完才能放鬆下來。

平時,瀟瀟很喜歡玩電腦遊戲,玩得起勁兒時,眼睛眨得更厲害。李明經常在一旁提醒,並禁止他使用電腦。然而,瀟瀟的抽動症狀越壓抑越嚴重,甚至開始發脾氣、罵髒話。

無奈之下,李明只好帶瀟瀟去看醫生。醫生診斷為抽動症,並告訴他抽動症和情緒心理因素存在很大關係。

那段時間,李明剛好讀到一位家長分享的心路歷程,其中講到自己的情緒對孩子抽動症的影響。李明開始懷疑,自己的情緒可能也以某種方式傳遞給了兒子,決定找一位心理諮詢師談談。

被掩蓋的抑鬱

龔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諮詢師。聽完李明的懷疑後,她説:“看來你已經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認識到你的情緒與兒子的抽動症有關。我建議,我們先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如果孩子需要單獨做諮詢,我可以介紹其他諮詢師。”

李明爽快地同意了。

在這裡,龔梅遵循的是心理諮詢的一個基本原則,即“誰痛苦誰改變”。所以,她和李明達成一個共識:此次諮詢的工作對像是李明,而非其兒子瀟瀟。

龔梅在對話中傳遞出的溫暖和關注,讓李明的緊張感減輕許多。他暫時將注意力從兒子轉回到自己身上,開始向諮詢師述説自己最近的感受。

李明:“半年前,我得過一次肺炎,之後就感覺身體狀態差了很多,經常心慌氣短。我很容易疲憊,有時吃完晚飯就在沙發上打瞌睡。但是,晚上又睡不好,最近早上4點多就會醒。醒了以後在床上輾轉反側,莫名心煩,再也睡不著了。食欲也很差。”

龔梅:“根據你描述的情況,疲倦、早醒和食欲不振等軀體表現很有可能是抑鬱情緒所引起的。你可以考慮去醫院的精神科進行更詳細的檢查,讓醫生評估是否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接下來,我想繼續了解你工作和生活的情況。”

李明:“我的工作壓力也很大。今年,我教的是高三重點班,剛剛才結束一模考試。我還在學校擔任一些行政管理工作,雜事很多,面臨來自領導和同事的壓力。”

龔梅:“我注意到一個現象,一方面,你描述的事情讓你很有壓力;另一方面,你在述説的時候卻面帶微笑。”

聽到這句話,李明的笑容逐漸消失,開始流淚:“其實,我感覺自己快撐不住了……”

在收集基本資訊進行評估的過程中,諮詢師敏銳地注意到李明的一個典型特徵—情緒隔離。通過向李明反饋這一點,促使他的情緒得以表達和釋放。李明在諮詢室裏哭了一場,感到輕鬆許多。當天,他的胃口就改善了。

接下來,龔梅問李明最近幾年是否經歷了一些負性的生活事件。原來,大約兩年前,李明的父親突然病逝。因為事發突然,李明毫無準備,趕到醫院的時候,已經無力回天。

這一事件對全家人造成了巨大衝擊。瀟瀟跟著父母坐飛機趕回老家參加喪事,也受到很大影響,乘坐飛機時出現暈機和嘔吐,之後甚至連乘坐電梯也感到害怕。

從表面上看,李明已經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恢復過來,但他變得更加焦慮。

有時候,他在乘坐飛機時會額外購買航空保險。更重要的是,自從父親去世後,他的關注點更多地放在兒子身上。

李明開始特別關注瀟瀟的身體健康,擔心玩電腦會傷害眼睛,擔憂坐姿不良會影響脊椎發育,等等。

然而,這些關注和擔心逐漸轉化為對瀟瀟的控制。李明盯著瀟瀟的一舉一動,並頻繁提醒他改正,甚至親自調整他的坐姿。

通過諮詢,李明意識到,自己是通過對兒子的過分關注來淡化自己與父親分離的痛苦,其實,喪父之痛還藏在內心深處。然而,這種分散痛苦的做法卻讓瀟瀟不堪重負,最後以軀體化的形式錶現出來,就是抽動症。

在此基礎上,龔梅幫助李明處理喪失和分離,逐步觸碰和表達那些無助、脆弱以及被拋棄的憤怒。這需要一個長期的修復過程。

揭示帶來改變

諮詢師用的是精神動力學取向的諮詢方法,這種方法認為對潛意識的揭示會帶來改變。

事實也確實如此。

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問題後,李明開始試著改變自己與瀟瀟的相處模式。

首先,他調整了自己的認知,認識到瀟瀟的抽動症狀並不可怕。許多人都有一些小動作,但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和社會功能。他還回憶起自己小時候也有聳鼻子的動作,但成年後自然就消失了。

在諮詢師的建議下,李明讓瀟瀟擁有了自己的獨立房間。在他獨處時,李明不再去打擾他,也不去強迫他端正坐姿,瀟瀟的身體反而放鬆了。

焦慮減輕後,李明不再監控瀟瀟,同時,整個家庭也減少了對瀟瀟的限制。

李明告訴瀟瀟喝可樂不會致癌,也不再阻止他玩電腦。爸爸的變化讓瀟瀟感到開心,還自豪地跟同學説:“我家不禁網,父母對我的教育比較寬鬆,但我知道該怎麼控制自己。”

此外,李明還加強了跟妻子的交流,重新營造屬於夫妻二人的空間,一起看喜歡的綜藝、電影等。夫妻倆減少對孩子的關注,瀟瀟得以向外發展。瀟瀟結識了新朋友,認識了火車迷和《貓武士》迷,還參加了網友見面會。

整個家庭的氛圍變得溫暖和放鬆。在李明接受諮詢兩個月後,瀟瀟的抽動症狀減輕了。

李明的情緒也改善很多,一直緊皺的眉頭舒展開來。

這段經歷對李明來説刻骨銘心。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慢慢理解,再到後來克服自己的焦慮和抑鬱,鼓勵瀟瀟發揮自主性……是一次破繭成蝶的成長。

現在,瀟瀟開始自己騎自行車上學。李明有時不放心,會遠遠跟著。但他知道,父母該適當放手了,兒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的。(《婚姻與家庭》雜誌特約供稿  段錦礦 資深心理諮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