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治愈係藝術/圖書

治愈係|為你蒐集了藝術史上最美的春光,請查收

發佈時間:2023-05-29 17:07:46 | 來源:澎湃新聞 | 作者:佚名

一場天氣和疫情的"倒春寒",

阻擋了許多小夥伴踏青的腳步。

如何控制靈魂對自由的渴望?

請查收一份藝術解藥

這期館藏藝術小課堂,

順著洛可可、印象派到現代派的線索,

我們為你蒐羅了三個世紀以來,

藝術史上最美的春光!

願布歇、畢沙羅和塞尚筆下的色彩,

能為你掃去些許的陰霾。

春天,總是自帶治愈力 

◥ Salvatore Tresca,Germinal, 1792-1806 ©Paris Musées / Musée Carnavalet, Histoire de Paris

*以下作品來自巴黎市博物館聯盟旗下館藏:哥納克-珍博物館、卡納瓦萊-巴黎歷史博物館、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小皇宮-巴黎市立美術館、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

01.

18世紀|洛可可之春

在西方藝術傳統的等級劃分中,

表現季節的風景和花卉畫一直不受待見,

直到18世紀,當洛可可藝術在法國興起,

自然元素才逐漸“上位”,從裝飾到油畫,

充斥著春意盎然、田園牧歌式的景致,

取代了隆重而緊繃的巴洛克藝術。

比如哥納克-珍博物館收藏的《音樂課》,

由洛可可的"天花板"布歇(Boucher)創作。

畫中一對神仙眷侶,沉醉於鳥語花香。

布歇縮小了人物比例,著重描繪風景,

讓我們仿佛能感受到穿透樹梢的陽光,

聽見泉水潺潺流動,和琴聲共鳴。

◥ François Boucher, La leçon de musique, 18e siècle ©Paris Musées / Musée Cognacq-Jay

除了布歇,弗拉戈納爾(Fragonard)

也是洛可可藝術的代表人物,

以充滿“內涵”的風俗畫聞名,

他的《鞦韆》常被選為藝術史教材的封面。

他創作了下圖這幅圓潤的小愛神,

被象徵愛情的玫瑰叢環繞,

草地上箭筒的形狀也讓人浮想聯翩,

可見洛可可畫家對春景的喜愛,

和當時藝術流行的情色傾向是分不開的。

◥ Jean-Honoré Fragonard (?), l‘Amour en sentinelle, 1780-1790 ©Paris Musées / Musée Cognacq-Jay

春天裏的“賣花女”(bouquetière)

是另一個流行于洛可可時代的主題,

時常出現在田園詩和流行小調中。

布歇的徒弟于艾(Huet)用溫柔細膩的筆法,

畫下這位挑著花籃的少女。

圖中這副中式扁擔的造型靈感,

正是來源於中國瓷器上的人物裝飾,

洛可可時代,也是中國風最盛行的時代。

◥ Jean-Baptiste Huet, La Bouquetière, vers 1770 ©Paris Musées / Musée Cognacq-Jay

布歇、弗拉戈瓦爾和于艾,

當洛可可三傑強強聯手,

又會創作出怎樣的傑作?

這事兒還真發生過。

卡納瓦萊-巴黎歷史博物館

就保存下這樣一間展廳。

◥ Salon Demarteau au musée Carnavalet ©Paris Musées / Musée Carnavalet, Histoire de Paris

由布歇構思,弗拉戈瓦爾和于艾主筆,

這組畫為德瑪托客廳(Demarteau)所作。

真實的透視感和豐富的自然細節,

幾乎將春天直接搬進了家裏,

其中的每一幅畫都值得細細欣賞。

◥ Jean-Baptiste Huet, Paysage au chien,1765-1770 ©Paris Musées / Musée Carnavalet, Histoire de Paris

比如上圖這一幅,最具春意。

前景鮮花盛開,喜鵲、兔子和狗和諧共處,

遠處是晴空萬里,春江水暖鴨先知……

雖然筆法細緻入微,透視感也十分強烈,

但畫中的場景卻和真實二字相距甚遠。

洛可可畫家無意再現自然原本的樣子,

而是通過精心打造的"擺拍"和"修圖",

在畫裏塑造出一個理想的、永恒的春天。

02.

19世紀|印象派之春

19世紀下半葉,

隨著現代生活的興起、光學理論的發展,

轟轟烈烈的印象派運動登場了。

便攜的管狀工業顏料不僅色澤更鮮艷,

還讓畫家們走出畫室,直接在戶外寫生,

捕捉真實的自然、流動的光影。

許多描繪春天的傑作在這一時期涌現。

◥ Berthe Morisot, Dans le parc, 1874 ©Paris Musées / Petit Palais,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比如莫裏索(Morisot)筆下的春,草長鶯飛,

媽媽和孩子們愜意地享受著綠意。

脫離了古典主義精緻入微的筆法,

畫家用飛快的寥寥數筆,

就將春天的氛圍準確拿捏,

幾乎能讓人呼吸到濕潤的青草香。

◥ Alphonse Osbert,Dans les champs de Diélette, 1887 ©Paris Musées / Petit Palais,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在這個時期,風景無需再陪襯人物和故事,

榮登藝術家們最喜愛的題材。

天空和草場在午後的光影效果,

就是畫面的主角,

就好像火車車窗外掠過的風景,

是短暫的、純粹的視覺印象(impression),

印象派的稱謂也由此而來。

◥ Camille Pissarro, Le Pont Royal et le Pavillon de Flore, 1903 ©Paris Musées / Petit Palais,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畢沙羅(Pissaro)是印象派的老大哥,

在去世前的最後一年,

他搬入塞納左岸河畔的酒店居住,

卻依然筆耕不輟,畫下窗外的初春早晨,

勾勒出皇家橋和盧浮宮芙羅拉樓的輪廓。

清麗的天空,碧綠的河水,

不止野外有春天,巴黎也有春天。

◥ Auguste Renoir, Femme lisant dans un paysage, 1917 ©Paris Musées / Petit Palais,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印象派的教父還有雷諾阿(Renoir),

他以描繪光影下的人物最為出名。

上圖是雷諾阿晚年的作品,這時,

近乎癱瘓的他只能把筆捆在手上作畫,

畫中的春天卻依然明亮溫暖。

筆法和色彩逐漸脫離了寫實的束縛,

反而更顯奔放自由。

◥ Pierre Bonnard, Le jardin, 1936 ©Paris Musées / 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

博納爾(Bonnard)是一位承前啟後的畫家,

他畫的花園春日,捕捉豐富的光影色彩,

可以説是印象派最後的繼承者之一。

但他不滿足於印象派對自然的寫實描繪,

強調藝術家的主觀情感表達。

他曾經説過:

“色彩並不只屬於自然,更應該屬於感情。”

當顏色獲得自由,脫離對自然的模倣,

我們就進入了藝術史的下一個階段。

03.

20世紀|現代藝術之春

探尋現代藝術中的“春”,

我們就從現代藝術之父——

塞尚(Cézanne)開始吧!

和博納爾一樣,塞尚早年參加印象派運動,

後不滿印象主義的局限而分道揚鑣。

不過我們今天看到的這組館藏作品,

來自塞尚的青年時期。

20歲的他就讀于普羅旺斯首府的法學院,

還未接觸印象派,甚至和藝術圈還不搭邊。

這年,父親讓他裝飾家裏新宅的客廳,

塞尚就創作了一組以四季為題的裝飾畫。

◥ Paul Cézanne, Les quatre saisons, 1859-1860 ©Paris Musées / Petit Palais,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塞尚筆下的春姑娘,

仿佛一位亭亭玉立的希臘女神,

卻誇張地拉長了身型,身著鮮艷的紅裙,

在追隨古典主義的同時,強調裝飾性,

顯示出年輕藝術家對個人風格的大膽探索。

正因這組作品,塞尚終於説服銀行家父親,

同意讓他去巴黎學習藝術。

◥ Paul Cézanne, Le printemps, 1859-1860 ©Paris Musées / Petit Palais, musée des Beaux-arts de la Ville de Paris

從未放棄對古典秩序的追尋,

塞尚將逐漸發展出一種獨特的繪畫方式,

不用明暗和透視,而是用色塊塑造空間,

他的畫使畢加索萌發了立體主義的靈感。

◥ Raoul Dufy, Maison et jardin, 1915 ©Paris Musées / 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

法國畫家杜飛(Dufy)的這幅花園春景,

很好地體現了塞尚和立體主義的影響,

桌子、花瓶和房屋都沒有遵循透視法,

不同面向的結構被平鋪在畫布上。

同時,杜飛的畫也保留了野獸派的特點,

用色濃烈,超出對自然的一味模倣,

而是將心中的那抹綠意大膽塗抹。

◥ Ossip Zadkine, Printemps,1962 ©Paris Musées / Musée Zadkine

扎德金(Zadkine)也是立體主義的追隨者,

他晚年的繪畫作品,風格更趨抽象。

比如上圖的這幅《春天》,

唯有齒輪狀的幾何色塊,

依稀可辨嫩芽破土而出、向上生長的姿態。

◥ Jean Couy, Printemps, 1961 ©Paris Musées / Musée d'Art moderne de Paris

50-60年代,

許多藝術家不再滿足於冷冰冰的幾何構圖,

嘗試在抽象中加入更多的情感色彩,

比如法國畫家庫伊(Couy)筆下的《春》,

雖然我們看不見時令的具體景觀,

但是春日裏色彩交織的情緒卻躍然紙上。

◥ Park In-kyung, Forêt au printemps, 2011 ©Paris Musées / Musée Cernuschi, musée des Arts de l'Asie de la Ville de Paris

最後,

用一幅水墨畫結束我們今天的旅程。

南韓女藝術家樸仁景(Park In-kyung),

與西方現代的抽象藝術對話,

將國畫傳統的寫意精神發揮到了極致。

她用重重疊疊的潑墨,

揮灑出一片春天的森林。

從洛可可筆下理想化的春景,

到印象派的光影蒙太奇,

再到現代藝術家自由詮釋的春意,

三百多年來,

"春天"在藝術中的面貌不停變幻,

但其中的生機和盼望卻不曾改變,

明媚的春光,總是值得感恩和慶祝。

你心中的春天,

又是怎樣的一幅圖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