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成為開學第一課

發佈時間:2024-03-04 10:57:3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從假期進入學期,不少孩子會出現情緒不穩定、緊張、焦慮等表現,有人稱之為“開學綜合徵”,為此很多學校把心理健康作為開學第一課。而對於一些留守在農村的孩子來説,除了要與假期告別,還要與外出打工的父母告別。失落、傷感,各種情緒,五味雜陳,他們的心理狀況更加值得關注。新學期前,許多省市相繼推出了提升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品質的三年行動方案細則,心理輔導被列為重要內容。新學期,這份新方案將怎樣幫到孩子們呢?

小張來自安徽亳州,在上海務工做建築模型。本週手機裏的這段監控,他反覆看了很多遍,每一次都經不住落淚。視頻裏呼喚、尋找父親的,正是他9歲的兒子。上週六,2月23日,小張突然刷到了當天上午回上海的火車票,等到了車站他才意識到,忘了跟去奶奶家玩的兒子道別。

安徽籍務工人員張俊傑:到了車站就看到手機監控提醒了,就看到孩子推門進家那一幕,就開始呼喊爸爸,他當時覺得我可能在家陪他做遊戲,躲貓貓藏起來了,其實我已經走了。他後面聲音越喊越大,實在喊得沒力氣了,蹲在院子裏面玩雪玩了一會,我當時看了揪心得不得了,覺得不能再走了,覺得回來好好正式給他講一下,讓他有心理準備,不會突然那麼失落。

小張把火車票向後改簽了一天,回家一進門,兒子就衝上來抱住了他。父子倆相擁轉了好幾圈。接下來的半天,小張帶兒子玩了他最喜歡的遊戲,滑雪和打羽毛球。更重要的是,小張在慢慢跟兒子講,自己要出門打工了。

安徽籍務工人員張俊傑:回來以後他很激動,那天晚上我們睡覺也聊了很晚,我孩子有時候發生點什麼事情,他不太愛説,我總是擔心他心理會有一部分缺失,不夠自信。

一天的陪伴只能略微彌補小張心中的遺憾。離家的日子,攝像頭成了他的眼睛。看到監控裏四季輪轉,孩子平安長大,小張的打拼也有了奔頭。

安徽籍務工人員張俊傑:好像農村小孩就是偏孤單一點,他自己其實看手機、看電視的時間比較多,我想怎麼改善一下,不讓他自己一個人待那麼久。

這樣的擔憂在留守兒童家庭中也非常普遍。去年底,民政部牽頭,開始在全國範圍開展,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服務品質的三年行動。一系列詳細政策中,心理陪伴被列為重點。

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楊瑩:有的時候確實會聽到心理輔導比較虛這樣的一個評價,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對於心理健康問題存在著一些誤解,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的效果不是立竿見影的,更像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形式,它像是創設了一個滋養性的土壤,能夠幫助孩子這棵小樹苗抵禦潛在的一些風雨。

本週四,開學第一週,西南大學從事留守兒童心理研究的陳緯副教授帶著團隊,來到重慶北碚區桂和小學開展心理輔導。陳緯發現,春節的相聚讓孩子們開心,但很快就到來的分離也加重了孩子們的傷感。他們如果不能正確認識分離,就很可能受到更久遠的傷害。

西南大學國家治理學院社會學與社會工作係副教授陳緯:這種心理的落差,在很大程度上是累積的,他內心當中會問一個問題,有人愛著我嗎,我是不是值得被關愛的,他可能在自我價值感,就會産生一種很大的懷疑,另外一個部分,就是當他的家長長期不在他的身邊,孩子的內心會有一個心理的隔離,可能就感受不到傷害,但是同時也隔絕了能夠感受到其他人給予的一種溫情。

活動中,志願者們帶領孩子們通過夥伴協作完成舞蹈律動,去學習如何跟別人打交道,走出孤獨。他們還選擇了一個富有意義的畫本,故事裏,一隻遲遲不肯離開媽媽育兒袋的小袋鼠,慢慢學會了去探索外面的世界。他們想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認識現在的分離,並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方式。志願者陳娥,曾經也是一位留守兒童,他們在設計活動時,投射了許多自己兒時的期待。

西南大學的這項服務已經開展了五年。除了進入學校,他們還深入社區,通過培訓社區工作者,為孩子們打造更近、更常態化的陪伴。在陳緯看來,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只是結果,真正要干預的是心理問題産生前的,許多過程性的東西,這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這份提升留守兒童關愛服務品質的三年方案,正為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其中,提供了政策支援,同時,它也再次點明瞭留守兒童關愛服務的工作目標,要以兒童需求為導向。(央視新聞客戶端 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