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靈檔案

心理諮詢室 | 穿過暗巷的職場新人:孤身對峙絕望

發佈時間:2024-02-26 09:27:23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邵雪芬

心理諮詢室 | 穿過暗巷的職場新人

曉雪,22歲,口腔護理專業,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不到兩個月,是一位職場新人。她容貌清秀,身材苗條,衣著休閒,講話禮貌有條理,還帶著大學生的純真稚氣。

初入職場——“孤身走暗巷”

約入職三周後,與曉雪搭檔的口腔外科主任醫師開始騷擾她。剛開始曉雪還以為是自己太敏感了,覺得是不是自己想多了。但是在接下去的一週時間裏,對方找各種機會觸碰她的身體,比如手、肩膀和腰部,曉雪和自己的男朋友都保持著適當的親密距離,何況是這個已婚中年男性呢?

忍無可忍的曉雪向院長報告,沒想到院長竟然説:“如果你適應不了這份工作,你可以不做。”隨後讓副院長去處理。曉雪既委屈,又憤怒,當即辭職,並且跟爸爸和哥哥説了情況。

爸爸和哥哥都支援曉雪,爸爸親自給副院長打電話,但對方沒有回復;哥哥讓曉雪去報警,警方做了筆錄,讓這個醫生也去派出所做了筆錄,但是因為證據不足,沒有立案。曉雪再次産生了挫敗感,但她沒有放棄,繼續通過婦聯和社區尋求幫助,試圖獲得一個説法,讓對方受到懲治。當我問到她做的這些事情有沒有帶給這位醫生什麼影響時,她説:“他的名聲臭了,已經沒有病人去找他了。”“一定要有人站出來舉報,才不會有更多的人受害,希望社會多關注這樣的事情,維護女性權益。”曉雪堅定地説。

最近兩周曉雪過得異常艱難,一個人跑派出所、婦聯、社區,她對自己感到噁心,覺得被觸碰到的地方臟了,忍不住會流淚,眼前不住閃現被那位醫生觸碰身體的場景,有時候則發呆。“性騷擾本身已經讓我很難受了,但是後續在維權過程中一遍遍説自己的遭遇,這讓我更難受。”

曉雪的男朋友信任和支援曉雪的維權,會打電話來安慰,但是曉雪的情緒還是不好,這半個月特別難捱,“我不知道自己這個樣子正不正常,也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能夠好。”

積極關注——“對峙過絕望”

聽到這裡,我初步判斷,曉雪在近期突發的不良生活事件後,出現了比較嚴重的情緒問題和應激反應。出現了閃回,伴隨著抑鬱、焦慮、憤怒、退縮和回避等情緒和行為反應,飲食睡眠也受到了影響,有軀體症狀。由於曉雪一貫潔身自好的人格特點,應激反應就顯得比較嚴重。

不過讓我吃驚的是,這個純潔、勇敢、堅強的女孩子竟然在大學剛剛畢業,在人生地不熟的城市,在身邊沒有一個親人的情況下,去投訴自己工作的醫院,去舉報一個主任醫師,跑派出所、婦聯和社區,甚至還利用這個時間去找了新的工作。

曉雪的社會支援系統良好,特別是來自男性的支援力量很強,包括爸爸、哥哥和男友,和她合住的女性朋友也給了她安慰。我帶著好奇和關切詢問她的成長經歷,“你一個女孩子,怎麼會勇闖天涯似的一個人來這裡工作呢?”

“我讀書成績一般,但我很喜歡自己的專業,目前在專升本。我實習的醫院資質很好,找工作就很有優勢,現在去應聘的這家醫院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辭職的醫院好,而且後面待遇還可以提高,是簽合同的。”

基於以上資訊,我認為曉雪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純潔自重、對親密行為比較敏感和防範,這是導致她産生不潔感的一個重要原因。

整個訪談進行了大約一個小時,曉雪總體來説情緒比較穩定,語言表達清晰,既有條理,又簡單明瞭,偶爾有情緒出來,會眼睛發紅濕潤。她個性比較獨立,在事件發生後的短短三四天就重新開始找工作,還在網上找到了房子,學習做飯,考慮等自己安頓下來了去畫室學習油畫等。從這些對未來的安排上看,曉雪的社會功能還是非常好的。雖然曉雪還沒有從性騷擾的創傷中走出來,對上班焦慮和抗拒,但行動上已經在為上班做各方面的準備了。

支援干預——“英雄走進光”

訪談是寶貴的,曉雪此時需要的是支援與賦能,幫助她走過這段不良生活事件造成的嚴重心理困擾。

1我能理解你,並讓你理解自己

諮詢師的傾聽和理解讓曉雪情緒得到宣泄,同時也讓曉雪理解了自己的情緒,如憤怒、委屈、焦慮和不潔感等來自哪:既有違背意願的性騷擾帶來的,也有原生家庭中愛的表達在肢體語言上的缺少,親密關係比較有邊界感帶來的。

2現在這樣其實是正常的反應

用正常化技術讓曉雪看到自己目前還處於情緒應激期,出現一些閃回、哭泣、憤怒、委屈和發呆等激烈反應是正常的。

3你已經在積極有效地應對了

幫助曉雪看到自己的資源和力量,增強自我效能感:家人朋友等社會支援系統;優秀的個性品質,如上進心、獨立精神、強大的生存能力和學習能力、正義和勇敢;強大的應對能力以及在這些挫折中的自我成長部分,如新的工作單位比以前更好更規範,找了新住處,可以學習做飯、畫油畫等提升生活品質。

4未來還可以做點什麼有效的事

當曉雪得知大約半年的樣子就會好,她有一種釋然的感覺。我們一起討論做點什麼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未來的生活和工作中去,讓應激反應隨時間逐漸減輕和消失。

雖然只有一次訪談,但是曉雪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關心,她在痛苦中看到了自己社會功能良好的部分,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資源,看到自己解決問題的希望以及事態在未來的正向發展,大大緩解了情緒問題,用更好的狀態去面對目前這段異常困難的應激反應期。

傾聽即支援,提問即干預,反饋即賦能。一個專業的諮詢師可以在有限的時間裏抓住寶貴的機會提供心理幫助,讓每一位求助的“孤勇者”獲得支援,看到自己的勇氣和力量,帶著希望去面對未來的生活,穿過暗巷走進光,成為自身生命的英雄。(《心理與健康》雜誌特約供稿 邵雪芬 浙江開放大學臨平學院心理學高級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