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心理教師為青春期學生父母支招 抓住寒假時機為親子關係“充值”

發佈時間:2024-02-19 11:08:38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張曉麗

青春期學生情緒易出現不穩定現象,寒假在家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增多後,親子矛盾也浮出水面。

愛孩子,是本能;如何愛,是技能。太原三十六中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心理教師劉思怡為家長們提供了輔導策略,期待家長們抓住寒假時機,為親子關係“充值”。

多傾聽 少説教

允許孩子吐槽抱怨

寒假期間,親子相處時間變長,孩子有很多話想和父母交流,甚至還有一些吐槽抱怨,然而,不少父母卻很“掃興”,總忍不住對孩子評價教育一番。

對於這種情況,劉思怡老師建議家長,少説多聽,給孩子營造安全溫馨的家庭氛圍,不帶評判地傾聽孩子的心聲,允許孩子吐槽。家長還可以引導孩子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內在的想法,進行自我對話。

另外,對青春期的孩子們來説,同伴關係是他們特別看重的,因此家長要給孩子空間,允許他們與外界保持健康合理的聯繫。

多理性 少情緒

提醒自己和孩子不急躁

孩子“宅”家時間長了,“相看兩厭”的情況就出現了。

劉思怡老師提供了一個心理學方法。家長和孩子應該有一個事先約定。當發生衝突時,自己和孩子都可以用四根手指將大拇指扣住,大拇指代表引起負向情緒的腦區,這些負向情緒包括害怕、焦慮、緊張、憤怒等。其他四根手指代表了大腦中能夠幫助他們思考得更加清晰和解決問題的腦區。當焦慮或者害怕的情緒太強烈的時候,或者感覺要失控的時候,可以用拳頭模擬大腦,提醒自己理性控制情緒。

多鼓勵 少打壓

幫助孩子發現閃光點

期末考試沒考好,孩子心情差,覺得“我可能不是學習的料”,甚至覺得“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對自我的評價較低;有的學生寒假生活單調,可能出現提不起精神、做什麼都感到無聊等消極情況;有的學生會因為親子衝突,在家裏大發脾氣……

這些情況的出現,都體現出孩子已經有了焦慮和抑鬱情緒,劉思怡老師認為,家長此時要幫助孩子通過“思維遙控器”,重塑積極思維。首先讓孩子找出一個引起自己焦慮的想法,把它列出來;再仔細分析,探查焦慮是如何讓自己陷入消極的狀態而不能自拔;努力用積極健康的心態來對抗焦慮和消極情緒,從而建立自信,發現自己的閃光點,變得樂觀向上。(太原日報 記者張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