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劇終誘發分離焦慮 追劇族如何走出“電子失戀”?

發佈時間:2024-02-01 15:06:05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廖仕祺

新年伊始,影視劇浪潮迎來了一波小高峰——《繁花》《大江大河3》《如果奔跑是我的人生》……熱門劇集層出不窮,觀眾紛紛“上頭”。當劇情終於走到了結局,你是否依舊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並伴隨著某些“後遺症”:每日固定時段追劇的小期待不復存在,內心悵然若失,忍不住反覆回溯心愛的劇集片段,早已忘記追劇前的日子如何度過。

倘若如此,你正在經歷一場“電子失戀”。近日,#原來劇終也會誘發分離焦慮#的話題衝上熱搜,究竟什麼是電子失戀?追劇族如何走出“電子失戀”?1月31日,極目新聞記者採訪了武漢的心理專家。

追完劇感覺“失戀”了?

網友緩解方法五花八門

“看完《山河令》,感覺自己像被甩了一樣難過。”“演唱會結束,感覺心裏酸酸的,像空了一塊,哭不出來,但就是好難過。”“刷了很多遍《請回答1988》,但從來沒敢看最後兩集。”對於自己鍾愛的影視劇、小説或者遊戲,人們常會冒出“永遠不要結束”的想法,一旦臨近結局就會格外不捨,而在看完劇集(或遊戲通關)之後,便會感覺心神兩空,仿佛剛失了一場大戀。

記者查閱相關報道發現,“電子失戀”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2020年,當時《想見你》《愛的迫降》等大熱劇接連完結,讓眾多追劇的觀眾瞬間與劇集角色們説再見,心裏一時間空落落的,就像陷入了失戀一樣。新年伊始,隨著《繁花》等劇的完結,又掀起了一場“電子失戀”風波。

“電子失戀”並不好受,網友們緩解的方式也五花八門。有人從劇集追到現實,將演員、導演的採訪一一翻出並反覆研讀;有人堅持“只要我不看大結局,故事就沒有結束”;有人反覆重刷,直到下一部吸引自己的劇集出現。與此同時,影視劇公司還會放出“花絮”“彩蛋”,提供一系列“貼心售後服務”,安慰尚未走出“電子失戀”的網友們。

陷入“電子失戀”過深

需尋求專業心理幫助

究竟什麼是電子失戀?武漢市武東醫院兒少心理科主任陳婷婷介紹,電子失戀是指看完自己很喜歡的影視作品、小説,遊戲打通關之後有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也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

為什麼一些人總是會陷入“電子失戀”?陳婷婷指出,個人性格特質尤其是共情能力,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共情能力強的人,往往會更加敏感、感性,對刺激的感受性更高,擅長用同理心關懷他人。共情常被解讀為理解和回應。我們在為虛擬世界付出情感的時候,也正是我們理解這個世界和世界裏的人物,並用自己的方式給予回應的一種表現。在共情的當下,會感受到精神上的充實感,收穫滿足感。但脫離共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無法走出來”也就是脫離共情失敗的表現之一。

另一重要的因素則是投射效應,即將自己的特點歸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傾向。在追劇的過程中,“投射”往往會使我們傾向於按照自己的特徵去知曉和評價他人,正因如此,我們對與自己相似的人、與自己討厭的人有同樣特徵的人,都會投入更多的感情,甚至在結束後也無法把這些情感從中“抽”出來。

陳婷婷主任指出,如果陷入過深,容易讓我們缺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産生興趣和動力,被框在虛擬世界裏,影響正常的日常生活,此時需要適當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讓專業人士提供建議,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如何走出電子失戀?

積極心理暗示尤其重要

如何走出電子失戀?武漢市武東醫院兒少心理科心理治療師魏欣潔認為,在網路和媒介盛行的社會中,“電子失戀”是一種廣泛存在的現象。換言之,電子失戀沒有錯,也並不丟人。正確對待電子失戀,警惕陷入失戀迴圈非常重要。

魏欣潔表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積極的心理暗示尤其重要,我們可以不斷地暗示自己故事是故事,角色是角色,而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我們依舊需要保持對他人的共情和理解,但不能讓這些情緒和感受過分打擾到自己的生活。其次,想要擺脫電子失戀帶來的空虛感,努力尋找新的目標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可以去追一部新的劇,看一本不一樣的小説,或是回到現實生活中,完成一些之前想做卻沒能花時間做的事情。

魏欣潔指出,科學對待“電子失戀”,最重要的是承認電子失戀現象的存在,承認、接納自己的真實情緒和感受,再逐步轉變負面情緒,仔細分析電子失戀對自己的影響程度,從理性的角度看待任何一部影視作品。(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廖仕祺 通訊員 陳紅源 陳蘭 繪圖/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