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心理公開課 | 走出“同輩壓力”,與自己和解

發佈時間:2023-12-22 08:4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邢穆嵐

朋友阿蘭最近正在經歷一種很不好的體驗:“我的大學同學考上了博士,我卻在工作崗位上原地踏步,對比之下,感覺自己混得可真差勁。”

她的男朋友阿陽也和她有相同的感受:“我高中同學都靠自己全款買豪車了,我還天天擠地鐵公交上下班,都是一個學校的,差距可真大。”

“每當看到朋友圈中的老同學們曬出美好生活,我就會感到非常焦慮,覺得自己比同齡人落後好多。”

“跟我年紀差不多的同事工作能力都很強,我得多努力才能不被落下?”

如果你也有以上困擾,可能説明你正受到“同輩壓力”的不良影響。

何為“同輩壓力”?

同輩壓力,又稱同伴壓力、朋輩壓力,指的是同輩人在比較中互相施加的一種心理壓力。

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我們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來自同伴的影響。

上學的時候,我們和同學比較考試成績、興趣愛好和穿著打扮;步入社會,同齡人的學歷程度、薪資待遇、婚戀狀況、社會地位、有沒有買車買房……諸如此類的實際問題,讓人很難不去關注和比較;即便為人父母,伴侶的條件、下一代的養育和教育、家庭是否幸福、婆媳關係是否和諧等等都會受到同輩間互相比較的影響,成為同輩壓力的來源。

從類型上看,同輩壓力分為兩種

● 競爭型

競爭型的同輩壓力,是指與自己年齡、地位、所處環境相似的人,取得了超越自己的成就,自身所感受到的焦慮、自卑、失敗。比如,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話“和我同歲的CEO已年入千萬”“同樣是校友,人家一畢業就被知名企業高薪聘請,而我還沒找到工作。”

● 從眾型

在同輩群體中,人們渴望被認可、接納和肯定,不願被落下、被排擠。因此,人們可能會為了不被同輩落下、排擠而改變自己的態度、價值觀、行為,去順應同輩的選擇。比如,一個大學生因為家裏經濟條件不富裕,打算本科畢業後直接工作,但因為同學們紛紛選擇考研而擔心自己落後,繼而為了“與同伴保持一致”,開始準備考研。

同輩壓力是一把“雙刃劍”

社會學中的“結構情境理論”認為,壓力並不來自個體本身,而是來自個體所嵌入的社會結構安排(包括階層位置、制度、人際關係網路)當中。

同輩在一起競爭,會相互激勵,相互學習,有利於同輩群體在競爭中共同進步,這屬於同輩壓力的積極影響。但是,通過競爭産生的同輩壓力,也可能導致負面的心理影響。畢竟,無論是想和同輩並駕齊驅,還是想超越他們,都需要個體付出不同程度的努力,過程中個體很可能無法協調好競爭和休息的時間,造成心理失衡。

另一方面,同樣是因為競爭,同輩群體中的互相比較將格外頻繁。個體越是在意自己在同輩中的優劣,感受到的壓力就會越大。越是看到同輩的優秀,個體就越是懷疑自己的能力,容易悲觀沮喪,産生較低的自我評價,進而降低自尊水準。

同輩壓力,如何療愈?

同輩的優秀讓人感到焦慮,可能是因為相比之下,當下的自己顯得碌碌無為,或者對現狀不滿足,再或者是擔憂自己的未來。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繁多且傳播迅速的社會裏,聽聞了幾個取得成就的同輩,就産生了“世界上所有同輩皆比我優秀”的錯覺。

也許,我們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同輩壓力的負面影響,那麼,我們該如何緩解這種壓力,療愈自己的內心呢?

1 減少焦慮資訊的來源

資訊的繁多和傳播速度的過於迅速,有時候並不是好事。

即便我們所知的關於別人的資訊再多,也不可能是全部,但這些資訊疊加起來,我們就很容易把別人塑造成一個完美形象。比如,你聽説學校裏一個同學雅思考了8分又拿了獎學金,就覺得這個同學非常完美,樣樣都好。但是,這個同學你認識嗎?了解嗎?這個人真的方方面面都比你好嗎?其實不見得。

當別人的消息讓你感到焦慮時,你可以適當減少消息來源,少打聽別人的情況,儘量不對無關的人産生好奇。即便知道了一點,也不要去幻想對方有多完美,只專注于和自身有關的資訊就夠了。

2 知道“我”真正需要什麼

看到同輩們有所成就時,我們先不要盲目崇拜,急於復刻,將他人視為標準去效倣,而是要問問自己:“我想要的是什麼?”“我是追求自己想要的,還是追求和別人一樣的?”

在與他人的競爭中,羨慕是正常的,有所動搖也是正常的,但我們應在比較中準確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內心需求,遵循自己的價值追求,而不是一味迎合外界的標準,我們可以自由選擇與同輩不同的人生道路。

3 積極行動

為什麼我沒有同學成績好?為什麼我沒有同事業績高?為什麼我不如閨蜜會掙錢?我們總以為,別人輕輕鬆鬆就走上了人生巔峰,而自己每天辛苦奮鬥,卻什麼都沒得到。我們覺得自己一定是差點運氣,但很可能,我們缺乏的是行動力。

所以我們越對比,就越焦慮;越焦慮,就越是不知所措、自暴自棄。

想要打破這樣的惡性迴圈,提高自己的執行力是最好的辦法,但前提是我們明確自身的內在需求是什麼。行動力,應是基於內在需求做出的選擇,這樣才能産生足夠強的內驅力來完成目標。

如果你不甘心原地踏步,不願意落後於同輩,那就快行動起來,去創造和爭取自己想要的。

4 改變心態

看到同輩比自己優秀而覺得心裏不是滋味,是很正常的。嫉妒之心,人皆有之。不要覺得自己心胸狹窄,不要去指責自己的羨慕和嫉妒。你要用平和冷靜的態度去面對這份嫉妒。

然後,面對那些比自己優秀很多的人,要學會接受彼此之間的差距,接受別人的優秀,也接受自己的平凡,同時不要妄自菲薄。

當感到同輩壓力時,你要告訴自己:“我不是心胸狹窄,我只是希望能和他們一樣好,我也知道自己身上的閃光點。”

同輩的路,他人的路,都不是我們自己的路。同輩的優秀,他人的成功,也都不是我們該耿耿於懷的事情。擺脫同輩壓力的負面影響,察覺、探索自我,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方向,並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節奏,才是我們應該努力做的。(《心理與健康》雜誌特約供稿 邢穆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