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長河裏,無數英烈前仆後繼,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促進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他們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構築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
“精忠報國”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標,“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不要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習近平曾在多個場合表達對英雄的崇敬之情,號召全社會銘記英雄,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
鄒碧華證明了法官可以不是一種“官”——不靠森嚴的行政等級和權力,僅憑自身的法學素養和對職業共同體的尊重,也能得到廣泛的認可和敬畏。
閻肅被譽為文藝戰線的一面旗幟,他60多年勇攀藝術高峰,80多歲依然奮鬥在文藝工作第一線。
獻身強軍實踐的兵棋專家張國春去世4年多了,每年10月15日,國防大學和他的戰友們都會以各種形式舉行悼念活動。
楊文峰1968年出生,生前是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龍沙公安分局的一名刑警。從警15年,榮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多次受到表彰。
申亮亮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始終堅守哨位履行職責,為阻止汽車炸彈衝入營區而壯烈犧牲,年僅29歲。他的英雄壯舉避免了維和部隊官兵更大傷亡,用生命踐行了一名軍人的使命責任。
面對滾滾濃煙,他毫不猶豫跳入大海,奮力向火光沖天的漁船游去。他,就是駱春偉,用自己寶貴的生命換來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從警13年,他參與偵破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數百件,15次受到各級表彰;面對奪路而逃的嫌犯,他被刺傷後仍頑強追捕,直至倒在血泊中……
抓捕過程中,張葉良和同事與兩名犯罪嫌疑人纏鬥在一處漆黑狹窄的過道中。歹徒揮舞著尖刀拒捕,張葉良身中數刀,其中一刀刺穿心臟。
李永強是河南寶豐人,1968年10月出生,1987年11月入伍,1990年6月入黨,歷任戰士、學員、技術員、氣象教員等職。入伍27年,他先後27次赴南沙守礁,累計守礁時間86個月。
于海河,1962年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他了解農民的艱辛。小時候,父親常常為了他的幾塊錢學費發愁,那時候他就希望長大後能夠讓農村富起來,讓農民富起來。
他走了,留下一支響噹噹的“中山猛虎連”,這是他6次負傷、5次面臨生命危險練出來的兵;他走了,留下年邁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來到西南邊防6年,他陪伴妻兒的時間只有17天……
汛期日益臨近,剛參加完抗洪搶險救援演練的武警廣東總隊某部指導員余天浩來到“珠江英魂”雕塑前,向老書記鄭益龍的塑像嘮叨:“我又來看你了,這次戰友們都安全歸來!”
李曉紅生前係武警北京市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
)“一個人雖然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拓展人生的寬度。”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刑警支隊原支隊長顧瑛的案情記錄本中,寫著這樣一句話。
“我要把自己的知識和研究成果盡可能地多留給國家和民族,留給學生,讓幾代人為之努力的事業能夠薪火相傳。”這是金海生前常説的一句話。
從警9年,他大多時間都戰鬥在武裝販毒猖獗的緝毒第一線;遇到急難險重的任務時,他總是主動請纓參加;面對窮兇極惡的亡命之徒,每次都衝鋒在最前面。
生死關頭,個人安危與群眾安危哪個在前?這是一道單選題。2010年5月6日,空軍航空兵某師年輕的飛行員馮思廣,用生命做出了回答。
“走在他當年負責修建的砂石路上,時不時會想到他。村民們説。他就是安徽省無為市(原無為縣)蜀山鎮新安村原黨支部書記王坤友。
2013年以來,每到清明時節中航工業沈飛公司的員工們都會自發來到前董事長、總經理羅陽的塑像前悼念。他的另一個身份是我國殲-15艦載機研製現場總指揮。
當陳錫華的遺體被發現時,他的雙手仍緊緊抱住逃犯,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也沒有松手……在與毒販的殊死搏鬥中,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風華正茂的36歲。
2010年7月20日8時30分,在大連“7·16”大火救援現場連續奮戰了86小時的張良,被一個突然襲來的巨浪吞沒,壯烈犧牲。在烈焰海水中,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5歲。
面對兇犯明晃晃的尖刀,民警張磊選擇迎危而上,身負重傷後仍然奮力追擊,最終倒在緝兇路上。
在火箭軍科研一線,邱成龍的事跡一直激勵著大家刻苦攻關,努力忠於使命、獻身使命、不辱使命,不斷取得一個個研究成果,有力提升了部隊作戰能力。
萬金剛犧牲後,武警新疆總隊持續開展“學‘金剛’精神、練‘金剛’本領、做‘金剛’傳人”活動,培養了大批反恐勇士。
在江蘇徐州邳州市龍泉澤後園公墓,有一座楊松林烈士墓。這裡,常迎來祭奠他的親人、普通市民、公安戰線的後輩等。
在身中十多刀的情況下,尹銘志依然緊緊抱住毒販不放,最終壯烈犧牲。這一年,他只有20歲。
烈士王志明,生前是一名警察,因在與歹徒的殊死搏鬥中身中七槍,壯烈犧牲。
在身上被砍27刀的情況下,仍以驚人的毅力,強忍劇痛,頑強地與歹徒搏鬥,並擊斃一名歹徒,終因失血過多壯烈犧牲。他就是杜庭斌烈士。
鄉村醫生、學生、軍人、警察……一級英模李忠貴的一生不長,卻曾在多個崗位工作過。無論在哪,他都全力綻放自己的光彩。他在抓捕罪犯時,為保護戰友毅然撲向引爆手榴彈的罪犯,壯烈犧牲,年僅35歲。
面對歹徒毫不退縮,韋聲略用青春和熱血鑄造了光輝的警魂,實踐著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法律的錚錚誓言。
1981年7月的抗擊特大洪水災害鬥爭中,鄧瑞甫帶領民警日夜堅守崗位,奮不顧身搶救遇險群眾,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産安全獻出了寶貴生命。
在歷次革命戰爭中,鄧華南征北戰,為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勳。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彭加木為我國科考事業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化成了羅布泊永遠的豐碑。
正值八月,湖南驕陽似火,草木葳蕤。在距長沙城百餘公里的寧鄉市沙田鄉堆資村,一座有近兩百年曆史的磚木結構庭院式農舍,掩映在青山綠水之間,這裡便是謝覺哉同志的故居。
李天佑英勇善戰,戎馬一生,為民族獨立與解放建立了卓著功勳。中央軍委原副主席張震稱讚他:“一生忠貞,矢志不渝,英勇善戰,我軍楷模。”
1947年,林曾同加入中國共産黨,並化名李良。作為黨的地下工作人員,他以公開職業為掩護,在敵人營壘內蒐集了許多情報,並幾次掩護黨的地下組織轉危為安。
在全國人民抗日高潮和中國共産黨抗日救國號召的影響和推動下,蔣光鼐決心抗擊日寇,保衛上海。他抱病離開醫院,奔赴前線,親自指揮,並通電全國,“尺地寸草,不能放棄”,表示了誓死守衛國土、抵禦強敵的決心。
陽廷安用一捆集束手榴彈炸飛1個地堡,又用炸藥包消滅敵人1個機槍火力點。激戰中,陽廷安高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來,打進去!”直至壯烈犧牲。
1962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開始後,伏在積雪皚皚的陣地上,羅光燮在日記本上寫下了豪邁的誓言:“為了黨,為了祖國,為了人民,我願意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甚至鮮血和生命。”戰鬥中,他雙手二度凍傷,仍主動請戰。
即使在美洲生活多年,但司徒美堂先生從這裡出發,而後經歷了人生風雨。“我還是一個地道的中國人”,這是他愛國情懷最質樸的表達。
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一發落在了邱少雲的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裏將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他放棄自救
1951年元月中旬,敵人又發動來勢洶洶的反撲,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組織了第四次戰役。時任一一八師參謀長的湯景仲奉調東線的陽德院地區作戰。在橫城戰鬥中,湯景仲于2月11日晚奉命率主力部隊,越過大山,直插敵八師的心臟——廣田臺。
位於湘東山區的茶陵縣是一片紅色的熱土。眾多革命志士從這裡走出去,用生命和鮮血書寫了忠魂報國的壯烈人生,英名流傳海內外。李雪瑞就是其中之一。
1950年,王珩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志願軍炮兵第8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役和陣地防禦作戰,勝利完成阻擊敵人、對敵實施火力壓制等上級交代的作戰任務,有力地支援了步兵作戰殲敵。
周厚剛機智勇敢地指揮全連戰士奮戰8個晝夜,粉碎敵人在猛烈炮火掩護下的40多次進攻,打死敵人605名,牢牢控制住785高地,勝利完成了上級交給的任務。
1950年6月,美帝悍然發動侵朝戰爭。陳德忠隨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任第229團偵察參謀。
不管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中,喻求清同志始終浴血奮戰並且多次負傷。新中國成立後,他謝絕組織要他休養的關照,毅然投身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鬥中,展現了一位共産黨人的崇高風範。
鄧仕均率部負責掩護師主力部隊過江。江南正面的美軍第1軍以坦克為先導,分數路向北逼近,559團依託雞谷裏陣地與敵激戰,連續打退敵數次進攻。22日,部隊在後撤中遭敵炮火猛烈襲擊,鄧仕均壯烈犧牲,時年35歲。
作為金寨縣西北門戶,湯家匯鎮幾度成為豫東南和皖西北紅色革命政權和革命武裝軍事指揮中心。志願軍第12軍第35師副師長蔡啟榮就是從這裡走上革命道路的。
1951年2月10日晚,部隊遭到敵人空中封鎖,敵機瘋狂地扔炸彈。吳書不幸負傷,最終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獻出了年僅35歲的生命。
薛劍強在朝鮮戰地日記中寫到:誰都不願死,誰都希望活。然而榮譽卻有時推翻了這個規律。榮譽使人勇於和死(神)接近,勇於從榮譽這個字眼上死去,而以她來安慰所受到的痛苦。
“他是我們黨的駱駝,中國人民的駱駝,擔負著沉重的擔子,走著漫長的艱苦的道路,沒有休息,沒有享受,沒有個人的任何計較。他是傑出的共産主義者,是我們黨最好的黨員,是我們的模範。”這是葉劍英元帥對任弼時同志的評價。
1941年,日本侵略者加緊對中國人民搜刮和掠奪。處於日偽軍交錯統治下,林傑聊以卒歲的念頭破滅了。1942年,他説服雙親,辭別妻兒,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洪流。
入黨後,鄧惠中更加積極地投身到黨的事業當中,她深入農村,發動群眾,從中發展一批先進分子入黨,壯大了革命力量。1948年的岳池、武勝起義失敗後,鄧惠中帶領全家居於鄉下。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大屠殺中,鄧惠中與其子鄧誠同時殉難,壯烈犧牲,時年45歲。
今天(31日)的《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系列報道為您講述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胡少海的革命事跡。1930年6月,胡少海在閩西任紅21軍軍長,8月在漳平偵察敵情時不幸壯烈犧牲,時年32歲。
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蔣介石逼令辭職“出洋考察”。全國抗戰爆發後回國,隨即被國民黨囚禁長達12年之久,在獄中,他大義凜然,堅貞不屈,始終堅持愛國主義立場。1949年9月6日,楊虎城被秘密殺害,時年56歲。
1949年9月,楊傑秘密飛往香港,準備北上解放區。9月19日,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少年時,阿合買提江·哈斯木隨舅舅到蘇聯謀生,1936年夏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就讀,受到馬列主義思想教育,1942年6月回到伊寧從事秘密工作。
他曾躡足行伍之間,不斷追尋真理;他曾踏遍陜甘寧邊區,宣傳革命的聲音。他就是能文亦武的英烈高波。
1947年5月,由於叛徒出賣,郭庠生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種種酷刑,他始終不屈不撓,視死如歸。
九一八事變後,張周勤和同學一道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利用暑假組織學生抗日救亡演出隊,深入西安周邊農村、部隊宣傳抗日,為拯救民族危難奔走呼號。
從1946年6月解放戰爭開始,王克勤斃傷敵人232人,俘虜14人,繳獲步槍8支,9次立功,被評為“一級殺敵英雄”“模範共産黨員”。
1947年,胡宗南進犯延安,續范亭在隨陜甘寧邊區黨政軍機關撤離途中,病情加劇,9月12日病逝于山西臨縣。臨終前,續范亭給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遺書,申請加入中國共産黨。
1947年7月,張漫萍在安徽固鎮縣五河集一帶開展工作時不幸被捕。敵人把他吊在樑上,嚴刑拷打。他堅貞不屈,大義凜然……
九一八事變後,鄒韜奮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他主編的《生活》週刊以反內戰和團結抗敵禦侮為根本目標,成為國內媒體抗日救國的一面旗幟。
大革命失敗後,王尚德受到匪特嚴密監視,處境險惡,他按照組織指示轉入地下鬥爭,先後在崇凝、高塘地區創建蘇維埃,開展兵運工作。
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生國民黨當局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親自為死難烈士書寫挽詞:“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張露萍領導的地下黨支部猶如一柄出鞘的利劍,插在敵人的心臟,在敵人最森嚴、最機密的特務首腦機關裏,構建了一個黨的“紅色電臺”,同敵人展開特殊的戰鬥。
陽春三月,在山東壽光城北40余公里外的曹家辛莊,柳枝吐綠,一排排房屋在小清河入海口的平原上鋪展。這裡是“單手戰鬥英雄”曹世范的家鄉。
為了擺脫日軍的追擊,部隊疾速前進。張洪儀帶領警衛員和一名隊員返回接應後面尚未突圍的戰士,在接應掩護時中彈受傷。張洪儀在送往醫院後犧牲,時年33歲。
梁鴻鈞南征北戰多年,戰鬥經驗豐富,他領導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堅持艱苦卓絕的戰鬥,壯大了我軍力量。梁鴻鈞一生為革命,他的事跡與精神永久地閃耀在中國革命史冊中,也激勵著家鄉人民。
在獄中,敵人對毛澤民等軟硬兼施,嚴刑審訊,逼他招認中國共産黨在新疆搞“暴動”的所謂陰謀,逼他脫離共産黨,交出共産黨的組織。毛澤民等堅貞不屈,視死如歸。
1942年9月,反動軍閥盛世才將大批在新疆工作的中共黨員逮捕入獄。敵人對林基路等共産黨員嚴刑逼供,林基路等堅貞不屈,在獄中建立黨的秘密組織,繼續同敵人進行堅決鬥爭,表現出共産黨員的鋼鐵意志和崇高氣節。
陳潭秋,1896年生,湖北黃岡人。青年時代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20年秋,他和董必武等在武漢成立了共産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出席黨的一大。
1943年7月23日,由於叛徒告密,盤踞在黃卦據點的200多名日偽軍偷襲南山楓子嶺。為掩護群眾轉移,馬定夫率部與敵血戰。戰鬥中,馬定夫不幸中彈犧牲,年僅28歲。
1936年,李竹如到上海,參與創辦《文化報》,經常用大量篇幅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陰謀。當沈鈞儒等救國會“七君子”被捕後,他不顧國民黨當局的恐嚇,在《文化報》上連續報道和發表文章,聲援“七君子”。
在湖南湘潭市黨史館人物廳內的展壁上,懸挂著革命烈士黃君玨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她面容清秀、眼神堅毅。她以身殉國的英勇事跡在家鄉依舊廣為流傳。
1942年3月,戴安瀾率部赴緬甸參加遠征軍抗戰。同古保衛戰打響以後,200師全體官兵堅守陣地,勇猛還擊。雖是孤軍作戰,後援困難,但師長戴安瀾決心誓死抵禦到底。
1941年年初,皖南事變爆發,黃誠不幸被捕,被關押進上饒集中營。1942年4月23日,黃誠從容就義,年僅28歲。
在獄中,何功偉始終堅信黨的事業,嚴守黨的秘密,同敵人進行了堅決的鬥爭,既經受了嚴刑拷打的考驗,又挫敗了敵人的“勸降”伎倆和“感化”陰謀,嚴詞拒絕了敵人高官厚祿、出國留學等所謂“自首”條件。
1941年11月27日深夜,日軍集中步、騎、炮聯合兵種共3000余人,對16旅駐地江蘇溧陽塘馬村發動突然襲擊。戰鬥從28日淩晨一直堅持到中午。廖海濤身陷重圍,腹部中彈,仍然手捂傷口繼續指揮戰鬥,最終因傷勢過重壯烈犧牲,年僅32歲。
1941年6月,日、偽軍分多路“掃蕩”陳中柱所在的嚕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部,其主要矛頭指向陳中柱的第4縱隊。戰鬥中,陳中柱身中數彈,壯烈犧牲。時年35歲。
24歲參加革命,歷經多次革命戰鬥,長征途中率部架浮橋搶渡烏江,抗戰中數次襲擊日偽軍據點給予沉重打擊,為保衛家園在抗日戰場上英勇犧牲……徐秋烈士的一生,雖然短暫,卻無比壯烈!
七七事變後,華北相繼淪陷。馬振華不避危難,奔走各地,發起成立華北民眾抗日救國總會,並在此基礎上,創建華北民眾抗日救國軍。
1931年董天知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即草嵐子監獄),敵人施盡種種酷刑。在政治誘降和死刑威脅面前,他始終大義凜然,忠貞不屈。
鄭作民犧牲後,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有黨、政、軍、民參加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分別題寫挽詞:“盡忠報國”“為國捐軀”“取義成仁”。
楊靖宇將軍紀念館裏共展出圖片400余幅,文物120余件,從楊靖宇將軍出生到為國捐軀,真實生動地記錄了他輝煌壯麗的一生。
在連續公開恫嚇無效後,1939年12月12日晚,茅麗瑛遭到汪偽特工暗殺,身中三彈,于15日在醫院犧牲,時年29歲。
1939年11月6日,新四軍《抗敵報》發表了沉痛哀悼葉輔平烈士的文章,寄託對其無限哀思。1954年7月,惠陽縣人民政府將他的遺骸從廣西南寧運回惠陽周田家鄉安葬,並建碑紀念,永志不忘。
1939年6月12日,國民黨頑固派軍隊秘密包圍平江新四軍通訊處,製造了震驚全國的平江慘案,涂正坤在這次慘案中壯烈犧牲,時年42歲。
1927年9月,翁澤生的兒子林江在上海出生,不久就在母親懷裏參加了台灣共産黨的建黨籌備會,後被送回台灣老家。今年5月,林江的兒子翁朝陽帶著妻子,前往台灣桃園忠烈祠抗日館祭拜祖父翁澤生。
冬日的陽光照射在德惠市烈士紀念館,透過寬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一尊半身銅像肅然矗立著。他就是冰天雪地裏艱苦抗敵五年、在黑龍江五常縣壯烈犧牲的抗聯烈士王光宇。
西安事變後,宣俠父從事國民黨上層的統戰工作,先後向胡宗南、李宗仁、馮玉祥等宣傳團結抗日、共禦外敵的主張。1938年7月31日,宣俠父被蔣介石指派的特務秘密殺害。
“你們替我轉告官兵和民眾,要抗日到底……”這是周建屏最後的遺言。戎馬倥傯30年,周建屏先後7次負傷。由於艱苦的戰爭環境和頻繁的轉戰、作戰,最終舊傷復發不治去世。
葉成煥接到命令後,一面指揮部隊打掃戰場,裝運勝利品,迅速撤離;一面跑上一個高坡,觀察敵人增援部隊的情況,看看有沒有機會消滅一部分援敵,完全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突然,一顆子彈射中了他的頭部。
內蒙古固陽縣興順西鎮紅油桿子村外,低矮的沙丘一望無際,遠望天高雲低,一座抗日陣亡將士紀念碑巍然挺立。80年前,劉桂五將軍在此地與日寇拼殺至生命最後時刻,壯烈犧牲。
矗立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新桂湖公園的王銘章將軍雕像,高一丈二,基座寬四尺、高三尺,四週刻有“浩氣長存,祭陣亡將士”的大字。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系列報道,今天為您講述瓊崖工農革命軍總司令兼西路總指揮——馮平的革命事跡。
“我們要學習先輩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忠誠,學習他們對於理想信念的始終不渝。”錢亦石的孫女錢國慶説,“在平凡的工作中,爭取取得不平凡的業績,就是對先輩精神最好的弘揚。”
在湖南省邵東縣城西,有一座昭陽公園,在廣場內石階兩旁,10位名人雕像矗立在綠樹之中,供人瞻仰緬懷,他們是近現代以來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做出突出貢獻的“邵東驕傲”。其中一座雕像頭戴紅軍軍帽,目光深邃,凝視遠方,他就是中國工農紅軍的一員“虎將”——謝嵩。
2015年8月29日,三峽大學西校區高志航路上,抗日英烈高志航塑像落成,塑像高4米,由3噸青銅澆鑄而成,基座高1.7米,為25噸三峽原石。整個塑像莊嚴雄偉,頭戴飛行帽的高志航,一手叉腰,舉目遠眺,仿佛正在觀察雲天之上的戰況。
盧溝橋事變爆發,郝夢齡請求北上抗日:“我是軍人,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我應該去與敵人拼。”同年9月,郝夢齡率部北上,在與妻子、兒女話別時説:“我愛你們,但我更愛我們的國家。”
1937年10月11日,郝夢齡率部參加忻口戰役,與日軍激戰數日。10月16日,因南懷化高地被日軍佔領,郝部奉命擔任反攻任務。在通過距離日軍陣地只有200米的一段隘路時,郝夢齡被日軍的機槍擊中犧牲,時年39歲。
在河南省商城縣陶家河畔,有一條以抗日英烈名字命名的道路——趙崇德大道,商城縣人民以這種方式紀念在夜襲陽明堡戰鬥中犧牲的抗日英雄趙崇德。
深秋時節,河北省高陽縣佟麟閣小學裏書聲瑯瑯,“傳承民族魂,紅色愛國心”的紅字標語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提起自己學校的名字,説起英雄佟麟閣的故事,孩子們的眼神中透著滿滿的自豪。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今天走近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共産主義戰士——夏明翰。1928年3月20日,年僅28歲的夏明翰英勇就義,犧牲前寫下了那首傳頌至今的就義詩。
董振堂,1895年出生於河北新河縣一個農民家庭,1932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37年1月12日,董振堂率部在甘肅高臺縣城與六七倍于己的敵人浴血苦戰,戰至最後一人一彈,于20日壯烈犧牲,時年42歲。
在革命老區福建龍岩市郊的龍門鎮,一處雅致的小院坐落河畔。1929年,郭滴人領導龍岩全縣農民武裝暴動,率領遊擊隊配合入閩作戰的紅四軍三打龍岩城,全殲守城國民黨軍,為閩西蘇區乃至中央蘇區的開創立下汗馬功勞。
十四年抗戰,東北三省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1934年10月,夏雲傑領導遊擊隊聯合抗日義勇軍共同作戰,挫敗了日偽軍冬季“討伐”,打掉駐太平川的偽警察署,創建了湯原太平川抗日遊擊根據地。
“在王德泰的身上,集中體現了共産黨人和東北抗聯將士堅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愛國情操和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些精神具有超越時空的永恒價值。”江源區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龍志剛説。
87年前,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我國東北地區。1936年3月,東北人民革命軍第2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李學忠任政治部主任。
山西省平遙縣一個名叫北營村的村莊,時值金秋,田間一望無際的玉米正在加速成熟,村內的巷子裏停著各式新款的小汽車。
1936年初,蔡會文在率部轉戰途中與國民黨軍遭遇,陷入重圍,突圍時身中數彈,傷重被俘。敵人妄圖從重傷的蔡會文口中得到黨和遊擊隊的重要情報,但遭到他的堅決拒絕和拼死抗爭。敵人殘忍地割斷他的喉管,將他殺害。
謝子長在長期征戰中,多次負傷,積勞成疾,終因傷病惡化,1935年2月21日在安定縣燈盞灣逝世,時年38歲。毛澤東曾多次為謝子長墓題詞:“民族英雄”“雖死猶生”,並親筆寫了碑文。
1934年11月,彭幹臣參加方志敏領導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轉戰于浙贛、皖贛邊,開展抗日民主運動,發展遊擊戰爭,建立根據地,吸引敵人,減輕中央紅軍的壓力。1935年1月中旬,彭幹臣在上饒、德興間懷玉山地區戰鬥中英勇犧牲,年僅35歲。
在湖南瀏陽社港鎮淮洲村黃獅塘組,一座夯土墻、懸山頂、覆小青瓦的農家三合院就是尋淮洲故居。
據新華社長沙9月7日電 在長沙城北、湘江東岸,望城區橋驛鎮丁家村一處道路旁,有一座很不起眼的老房子,革命英烈周以栗就出生在這裡。
“太爺爺的英雄事跡一直影響著我,他是我們的驕傲,同時,我們也有責任繼承和發揚他的革命精神。”革命烈士王泰吉的曾孫王爭紅説。
“父親雖然很早就犧牲了,但是他為革命事業做出了貢獻,留給了我們子孫後代寶貴精神財富,我們全家引以為榮。”童承英説,她常常將父親的事跡講述給兒孫聽,教育他們要把革命精神代代傳承下去。
因領導農民運動有建樹,毛福軒先後擔任中共湖南區委特派員和農運特派員、湖南省委委員,擔負起農民運動的領導責任。在反動統治的白色恐怖中,毛福軒過著“青草為席,石洞而眠”的艱苦生活,堅持黨的地下鬥爭。
在安徽省巢湖市欄杆集鎮,有一座河灣環繞的名為陳泗灣村的小村莊,這就是革命先烈陳原道的家鄉,他的故居就位於這座小村莊的中心位置。
安徽蕭縣莊裏鄉莊裏村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落,這裡就是革命烈士陳理真的故鄉。
炎炎夏日,每天都有遊客前來瞻仰毛簡青烈士故居。許多參觀者都會問一個同樣的問題:“一名富紳子弟,為什麼願意放棄舒適和安逸,選擇獻身革命?”
大革命興起後,柳直荀按黨的要求,到湘潭等地開展農民運動。1926年7月,北伐軍攻佔長沙,柳直荀當選為新成立的省政府委員,並任省農民協會秘書長,為推動湖南農民運動蓬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生平事跡、故居遺物、半身銅像、紀念碑……在菏澤市烈士陵園,田位東烈士被父老鄉親記在內心最深處,每年都有大批群眾前來參觀瞻仰烈士英靈,緬懷烈士的英雄事跡。
1932年6月8日,中共南京特委書記李耘生被押往雨花臺刑場,在生命最後一刻,牢記信仰的他被敵人問及“有什麼遺囑?”李耘生堅定地對劊子手説:“我的遺囑就是盼望親人與你們鬥爭到底!”
在重慶市綦江區烈士陵園湖岸石壁,陳列著一幅浮雕作品《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如今,在王良將軍的故鄉綦江區永城鎮,修繕一新的王良故居已經進入籌備布展階段,將於明年初正式對外開放。
楊闇公,中國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者之一,中國共産黨四川早期組織的創建者和卓越領導人。他15歲離家尋求救國救民道路,29歲壯烈犧牲,度過了短暫而輝煌的人生。
王德三為革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他為了真理、為了正義敢於拋頭顱灑熱血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何孟雄曾多次入獄,在最困難的時候對黨的忠誠、對崇高理想的追求始終不變,這種精神依然值得我們繼承和發揚。
20世紀二三十年代,在革命老區湖南瀏陽,涌現了許多革命志士,第一任瀏陽縣委書記潘心元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台灣南投縣仁愛鄉的霧社事件紀念公園裏,靜靜矗立著一尊高大魁梧的人物石雕,為的是紀念台灣少數民族抗日英雄莫那·魯道。台灣少數民族民意代表高金素梅説,1895年日本侵略者佔領台灣後,對台灣少數民族同胞發動了138次“剿番戰役”,並以“番童特別教育”對台灣少數民族下一代實施洗腦馴化。
“十載英名宜自慰,一腔熱血豈徒流”,這是年僅29歲的共産黨員俞作豫在兇殘的敵人面前留下的絕筆詩。為了保守黨的秘密,俞作豫慷慨赴死,英年早逝,但他的光輝事跡就像一座永遠的豐碑,至今仍在不斷影響著後人。
4月5日,由於叛徒出賣歐陽洛被捕。在獄中他受盡各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歐陽洛大義凜然地回答:“大丈夫死就死,決不投降!”英勇就義時年僅30歲。
李鳴珂留下的數封遺書感人至深。他要妻子“好好教育孩子,準備給我復仇……你今後唯有革命”;勸告同志們:“切莫為我空悲痛,願對準我們的敵人猛攻!猛攻!”
“出生入死闖險關,革命火種撒南湘。韶山市委書記楊曉軍告訴記者,在韶山烈士陵園山頂,分別安放楊開慧、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建、毛岸英、毛楚雄等毛澤東6位親人的銅像。
彭湃,我黨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1927年3月,彭湃赴武漢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並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
作為黃麻起義領導人、鄂豫邊紅軍和蘇區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1906年出生的吳光浩,早年積極投身愛國學生運動。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3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畢業後參加北伐戰爭……
“我不怕死,我一個人犧牲了,還有更多的人活著,將來的社會必定是光明的,不要為我傷心掉淚。”這是烈士李子洲被捕後在獄中寫信鼓舞妹妹李登岳的話。
何挺穎,1905年5月出生於陜西南鄭,1920年考入漢中聯立中學,在校期間他組織進步讀書會,率先寫白話作文。1923年,何挺穎參與發起成立了學生會,聯絡南鄭學生,掀起了一場反帝愛國學生運動。
蘇兆徵,廣東省珠海市唐家灣鎮淇澳村人,1885年生於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03年,18歲的蘇兆徵為了謀生,在香港外輪上做雜役,並因此接觸到經常乘船為革命奔走的孫中山。
初夏時節的洪湖,荷葉田田、湖風陣陣,一浪打過一浪的湖水,仿佛述説著曾經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色故事。洪湖“紅五子”的故事在洪湖地區流傳甚廣。“紅五子”之首劉紹南鍘刀之下不變節,給這魚米之鄉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力量。
陳喬年,1902年生,安徽懷寧人,中國共産黨早期創始人陳獨秀次子。長兄如父,陳喬年的人生觀、價值觀都深受大哥陳延年的影響,生活簡樸且意志剛強。
向警予,原名向俊賢,女,湖南溆浦縣人。中國共産黨早期重要領導人之一,傑出的共産主義戰士,忠誠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婦女運動的先驅。
1928年99月27日,一位年輕人在南京雨花臺高唱雄渾悲壯的《國際歌》,眼神堅定有力。一聲無情的槍響,他倒在血泊中,從容走完了生命的最後一程。他就是雨花英烈史硯芬。
“一拜哀思起,如披烽火光。浩氣貫長虹,眠愁憂民殤。臨泉潁水淚,月牙棗蔭長。何以度英魂,他鄉作故鄉。”這是英烈魏野疇的曾孫女魏策策掃墓有懷,寫下的一首詩。
溆水河畔,松柏青翠,夕陽的余暉灑落在向警予故居的白墻青瓦上,寧靜,肅穆。共同的理想信念使向警予和蔡和森産生了愛情,1920年他們在法國蒙達尼舉行了婚禮。
值得注意的是,英烈保護法在規定英烈近親屬可以提起訴訟的同時,明確賦予檢察機關對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提起訴訟的權力。5月21日,江蘇省淮安市人民檢察院對當地居民曾某污衊烈士的行為,依法提起侵犯英烈名譽權的民事公益訴訟。這是今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實施以來全國首例由檢察機關提起的民事公益訴訟案件。
“誰是英雄?今天,我們一起尋找”,5月21日開始,由人民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和眾多網路媒體共同發起的“崇尚英雄 精忠報國”大型網路互動活動,引發網際網路上的傳播熱潮。兩天內,相關網路話題的點擊量超過1.7億次。
“慷慨登車去,相期一節全。殘軀何足惜,大敵正當前。”1928年4月21日,羅亦農留下這首絕命詩,慷慨就義。
由於家境貧困,林偉民成年後即到香港謀生,在外國資本家的輪船上做工,備受壓迫和歧視,逐漸萌發了反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壓迫的思想。
在四川省自貢市自流井區仲權鎮竹元村,密林修竹中掩映著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四合院:小青瓦、樁板墻,透過歷史的煙塵,無聲地訴説著往事。秋收起義總指揮盧德銘烈士當年就出生在這裡,至今仍有不少人前來尋覓英雄的足跡。
田波揚參與領導和組織湖南及長沙等地的學生運動和群眾集會。田波揚和陳昌甫留在長沙城內開展地下鬥爭。”1927年6月6日淩晨,殘暴的敵人殺害了這對年輕的革命夫妻。
“人生應該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蕭楚女,出生於湖北漢陽,原名樹烈,學名楚汝,中國共産黨早期著名理論家、教育家和無産階級革命家。
汪壽華是中國共産黨早期工人運動的傑出組織者和領導人。他于192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參與領導了“五卅”反帝愛國鬥爭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他被誘捕殺害時年僅26歲……
陳讚賢是中共早期的著名工人運動領袖之一,1896年生於江西省南康縣(現為南康區)一個農民家庭,早年投筆從戎,參加革命活動。
張伯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驅者之一,是雲南少數民族和知識分子投身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他曾在歐洲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共同創建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
在何叔衡59年的革命生涯中,創下了中國共産黨歷史上幾個之最:最年長的中共一大代表,蘇維埃紅色政權最早的“大法官”,中共一大代表中最早壯烈犧牲的無産階級革命家。
名將陣亡,太行嗚咽。周恩來稱讚左權“足以為黨之模範”,聞聽噩耗的朱德總司令難忍悲痛,寫下了悼念詩句: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衛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
大罷工在上海堅持了3個月之久,參與者僅以産業工人計即達22萬人以上。劉華為了組織和領導上海工人,“廢寢忘食、積勞成疾、幾至不起”,肺病日重。
李慰農,原名李爾珍,1895年出生於安徽省巢縣(今巢湖市)一個貧苦農家。他自幼聰穎勤學,形成了樸素的“農業救國”思想,立志振興農業、拯救農民。
偉大的信仰讓高君宇充滿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積勞成疾,但卻不顧個人安危,且隨時準備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閃電一般,劃破舊世界的黑暗,悄然點亮中國的未來。
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舉行總罷工,施洋是罷工的領導者之一。他積極組織武漢工人和學生進行反對軍閥吳佩孚的遊行示威。2月7日晚,施洋被反動軍警逮捕。在敵人的法庭上,施洋怒斥軍閥鎮壓工人運動的滔天罪行,以大無畏的革命氣概壓倒了敵人。
徐錫麟(1873—1907),男,字伯蓀,又字伯聖,別名光漢子。浙江紹興人,是我國近代著名資産階級革命家。
秋瑾(1875-1907),女,字競雄,號鑒湖女俠,浙江紹興人。我國近代資産階級革命家。
4月5日上午,湖南省雙峰縣女傑廣場,市民手捧鮮花來到秋瑾雕像前,寄託對這位革命烈士的哀思。1904年7月,秋瑾典當嫁粧自費東渡日本留學,積極投身革命,先後參加過光復會、同盟會等革命組織,聯絡會黨計劃響應萍瀏醴起義未果。女中豪傑秋瑾立志實現民族復興的初心與軒亭口灑盡熱血的浩然正氣令人景仰。
上海華涇公園內的鄒容墓地,松柏鬱鬱,石板路上,青草掩縫。鄒容墓不遠處,便是劉三的藏書樓“黃葉樓”。”馮志浩回憶,為紀念館的重修,他牽頭各方,花費兩年多時間,各地搜尋珍貴史料,“包括鄒容的家鄉重慶、提籃橋監獄等地,最終得以呈現。
1902年,鄒容到日本留學,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影響,投身於民主革命鬥爭。1903年起,《革命軍》先後在上海、新加坡、日本、香港、美國等地翻印29版,發行100萬冊以上,佔清末革命書刊銷量的第一位。
清明節,一起學習總書記如何銘記歷史,緬懷英烈。
2018年4月3日,重慶市公安局渝北分局交巡警支隊石船公巡大隊,200余民警、輔警警容莊重,面對黨旗整齊列隊,緬懷離去的戰友楊雪峰。
朝鮮戰場上,美軍炸毀橋梁道路,妄圖切斷志願軍物資供給。以楊連第為代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兵團,在朝鮮戰場上,創造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保證了前線供給。
先烈的脊梁,頂天立地;先烈的事跡,氣壯山河;先烈的精神,光照未來。每一個深深的鞠躬,每一次深情的瞻仰,每一句真切的話語,無不向全黨全社會注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尊崇英雄的強大正能量。緬懷先烈,為的是傳承紅色基因,永遠不忘來路、不忘初心,始終沿著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天地英雄氣,韆鞦尚凜然。”歷史的天空,英雄烈士燦若群星,熠熠生輝。歲月的長河裏,無數英烈前仆後繼,為爭取民族獨立、實現國家富強、促進世界和平而英勇獻身,他們以鮮血澆灌理想,用生命捍衛信仰,構築起一座座不朽的精神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