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0月29日電  (記者秦婧)“忻口開火數月整,娘子關再頂住,南懷化死個夠。”1937年在山西流傳的這支悲壯的民謠,説的正是抗戰時期的忻口戰役。在此次戰役中,郝夢齡英勇犧牲,成為抗戰陣亡的第一位軍長。

郝夢齡,1898年2月出生於河北藁城。早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6期步兵科學習。畢業後加入馮玉祥部隊,任第4軍26旅旅長。曾參加北伐戰爭,歷任第4軍2師師長、第54師師長、鄭州警備司令、第9軍副軍長、軍長等職。

郝夢齡多次參加軍閥混戰,見“人民遭殃、流血千里”,深為懺悔和痛恨。全面抗戰前夕,蔣介石對革命根據地發動反革命“圍剿”,郝夢齡對同室操戈非常反感,曾兩次請求解甲歸田,均未獲批准。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郝夢齡請求北上抗日:“我是軍人,半生光打內戰,對國家毫無利益。現在日寇要滅亡中國,我們國家已到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我應該去抗戰,我應該去與敵人拼。”同年9月,郝夢齡率部北上,在與妻子、兒女話別時説:“我愛你們,但我更愛我們的國家。”臨別前,他寫下遺囑,下定為抗日犧牲的決心。

1937年10月11日,郝夢齡率部參加忻口戰役,與日軍激戰數日。10月16日,因南懷化高地被日軍佔領,郝部奉命擔任反攻任務,郝夢齡接到任務後,立即到前線督戰,反攻大軍分數路撲向日軍陣地,連剋敵人幾個山頭。郝夢齡決定乘勝追擊,於是揮兵奮進。在通過距離日軍陣地只有200米的一段隘路時,郝夢齡被日軍的機槍擊中犧牲,時年39歲。

郝夢齡陣亡後,士兵在其衣袋裏,發現一封尚未發出的致友人信:“余受命北上抗日,國既付以重任,視我實不薄,故余亦決不惜一死以殉國,以求民族生存。此次抗戰,誓當以沙場為歸宿。”

國民政府後追認郝夢齡為陸軍上將。1938年3月,在延安召開的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毛澤東同志高度評價了郝夢齡等抗日殉國的精神,稱頌郝夢齡等壯烈犧牲的將士是中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證明“中華民族絕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民族自尊心與人類正義心的偉大民族。”為表彰忠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于1983年追認郝夢齡為革命烈士。

在藁城西北角的烈士陵園內,佇立著郝夢齡雕像,供人瞻仰緬懷。郝夢齡生前捐資建校的碑刻也保留在此。烈士陵園主任郝朝軍説,郝夢齡熱心教育,為辦好家鄉教育事業,他出資建高小和女子初小各一所,為縣立圖書館贈送高小圖書4000余冊,本村高小生均給予補助。

“在國家危難時刻,我的祖父身先士卒,以身殉國,實現了為民族、為國家而戰的夙願,我崇敬、並深深懷念他……”郝夢齡的孫子郝良表示,自己一定會傳承先人的愛國精神,在崗位上踏實工作,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