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太原4月17日電(記者霍瑤)從太原市出發,往北百餘公里就到了婁煩縣靜遊鎮峰嶺底村,這裡是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著名政治活動家高君宇的出生地,也是他16歲以前一直生活和學習的地方。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坐落在峰嶺底村東,依山而建,山上青松翠柏,迎接前來參觀瞻仰的人們。紀念館下院的中央,高君宇的全身銅像靜靜矗立,這位革命先驅身著長衫,手握書卷,盡顯當年為共産主義事業奔走呼號的風貌。
1896年10月,高君宇出生在當地一個有名望的大戶人家。受父親的影響,他思想活躍,贊成新生事物,嚮往變革與革命。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學,參加各種進步社團,廣泛接觸有進步思想的老師和學生,在北大嶄露頭角,成為學生領袖。1919年參加領導了五四運動,帶領學生上街遊行,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組織各校罷課,發表革命文章。
十月革命的影響,五四運動的錘鍊,使高君宇更加堅定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和共産主義信念,自覺擔當起在中國大地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任。1920年,他在李大釗的領導下發起組織馬克思學説研究會,並在長辛店創辦工人子弟學校,建立工人俱樂部和職工聯合會,領導發動了北方早期的工人運動。1920年冬,高君宇加入北京的共産黨早期組織。
1921年7月,中國共産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高君宇是全國50余名黨員之一。
1924年夏天,高君宇回到山西籌建共産黨組織。1924年下半年南下廣州擔任孫中山先生秘書。1924年底陪同孫中山北上,協助進行國民會議促成會的籌備工作。1924年12月起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員。1925年3月5日在北京病逝,時年29歲。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這是高君宇寫在自己照片上的一首言志詩,也是他短暫而光輝的一生的真實寫照。
當地的文保工作者李國成發掘、研究高君宇英雄事跡已經20多年了。談到這首革命詩歌,他動情地説:“偉大的信仰讓高君宇充滿力量,他因奔波不息積勞成疾,但卻不顧個人安危,且隨時準備為革命付出自己的生命。他如同閃電一般,劃破舊世界的黑暗,悄然點亮中國的未來。”
如今,高君宇的故鄉峰嶺底村正全面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故居周邊43戶村民喜遷新居,村裏的學校、紀念廣場、文化大院等,或維修改造,或選址新建,都以嶄新面貌映現在山水環繞之間。峰嶺底村黨支部書記王旭珍告訴記者,多年來,一代英烈高君宇的事跡在婁煩縣家喻戶曉,君宇精神更是融入峰嶺底村3700余名百姓心中。
2013年6月,修復後的高君宇故居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月均接待遊客3000余人。2017年,有7萬餘人前來參觀,有許多單位選擇在這裡舉行入黨、入團儀式,進行黨團員培訓。學校也紛紛組織青少年學生來這裡聆聽英雄事跡,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最近這些年,越來越多人前來瞻仰英烈高君宇,他是我們這兒的驕傲。”王旭珍説,我們一定要把君宇精神繼承發揚下去,堅守理想信念,在各自平凡的崗位上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