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馮思廣烈士生前參加飛行訓練(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新華社濟南3月28日電 題:馮思廣:生死關頭他選擇保護群眾

新華社記者張汨汨

生死關頭,個人安危與群眾安危哪個在前?這是一道單選題。

2010年5月6日,空軍航空兵某師年輕的飛行員馮思廣,用生命做出了回答。

那是泉城濟南一個涼爽的夜晚。空軍航空兵某師一架雙座教練機正在進行夜間飛行訓練。前艙飛行員是28歲的馮思廣,後艙飛行員是43歲的張德山。

第一個起落非常完美。一道流暢的弧線之後,飛機再次躍起,開始了第二輪飛行。

剛剛爬升到50米,轟鳴聲突然消失,緊接著,無線電裏傳來了張德山急促的聲音:“我停車了!”

低高度空中停車,是飛機遭遇的重大特情。完全失去動力的飛機在這樣的高度上,已沒有調整迫降或再次開車的可能。危急中,指揮員果斷下令:“跳傘!跳傘!”

但同時,塔臺上所有人都心中一涼:完了,前面就是居民區!

按照飛機當時的上仰狀態,下墜軌跡的末端正是機場外緊鄰的張莊居民區。200米內僅門面房就有77家,再加上酒店、物流站、批發市場和居民小區,常住人口超過4000人。

萬家燈火映紅了半邊天,飛機的輪廓在燈光映襯下十分清晰。指揮員密碼未落,就見昂首上衝的飛機突然一個向下低頭的動作,姿態從上仰硬生生變成了俯衝。

飛參判讀記錄顯示:座椅彈出前,飛機駕駛桿前推44毫米,飛機由仰角12.3度變為俯角9.8度。飛行軌跡就此改變,飛機提前栽落,墜毀在跑道延長線的草坪上。

火光中,後艙張德山的白色傘花在不遠處落地。但人們沒看到馮思廣的身影。

按照這型飛機座椅彈射程式,後艙先於前艙1.1秒彈射。就在這日常中可以忽略不計的一剎那,先行跳出的張德山成功開傘,落地時右腳踝骨骨折。而前艙馮思廣彈出時,飛機高度已降至32米,俯角增大到16度。馮思廣幾乎是斜飛出去,降落傘還未張開,他已在巨大的衝擊力中墜地。

飛機在草坪上四分五裂,機尾被甩到了機頭前,最大的一塊殘骸距墜落點有74米,航油在不斷的爆炸中如血雨般飄灑開來,將草坪燒成一片火海。隨後趕來的8台消防車用水和泡沫連噴40分鐘,大火才被撲滅。

230米外,城區的燈火燦爛依然。

28歲的馮思廣壯烈犧牲。

“前後艙的駕駛桿是連動的,我向前推桿的同時,感到前艙也在推桿。”事後,在醫院接受治療的張德山回憶説。

他們遭遇的是一個連有著20年“駕齡”的張德山都從來未曾遇到過的險情。帶教經驗豐富的張德山説,從停車到彈射,只有短短5秒。作為一名只有2年飛行經驗的年輕飛行員,面臨如此危急的時刻,第一種可能的反應是陷入慌亂,大腦一片空白;第二種反應是在求生的慾望下立即棄機跳傘,甚至向後拉一桿,利用飛機的余速增大飛機仰角,從而增大跳傘的成功率。

然而,三級飛行員馮思廣在此時與一級飛行員張德山一起,做出了第三種最危險、最沉著、也是最英勇的抉擇。

青春的起躍,永遠定格在那條沒有劃完的曲線上。

“孩子,你心中有人民,人民心中有你!”烈士的事跡傳開後,數千名駐地群眾自發湧來,在營門外的張莊路兩側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一朵朵白花,一副副輓聯,和一雙雙含淚的眼睛,護送英雄走最後一程。

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和新浪網、搜狐網、大眾網,開展了各種網上悼念活動,網友留言十余萬條。

馮思廣被追記個人一等功,追授“空軍功勳飛行人員金質榮譽獎章”。

今天,在山東理工大學校園裏,一座烈士半身銅像靜靜佇立在翠林中。作為馮思廣的母校,年輕的學子們組建了“馮思廣精神宣講團”“馮思廣精神研究會”,並將最先進的班級命名為“馮思廣班”。

“英雄的精神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黯淡,相反,在歲月的磨洗中,它將越發熠熠生輝。”“馮思廣班”團支書王瑩説,“思廣學長是我們的英雄,他的精神將成為我們青春逐夢之路上光輝的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