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復興 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杭州11月28日電(記者許舜達)位於杭州市中心的浙江展覽館東廣場上,矗立著一組莊嚴的“抗戰英烈”雕塑,其中一個手握書卷、看似柔弱的女子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積極投身抗日救亡、被汪偽特工殺害的“孤島”抗戰女傑——茅麗瑛。

茅麗瑛,1910年8月出生,浙江杭州人。1931年于蘇州東吳大學法學院輟學,同年考入上海海關任英文打字員。1935年參加上海中國職業婦女會。193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救亡組織——海關樂文社。1937年上海八一三抗戰爆發後,她積極參加慰問傷兵、救濟難民等活動。

  茅麗瑛像。新華社發

1938年5月,上海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正式成立,茅麗瑛被推選為主席。同月,她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此後,她積極開展職業婦女俱樂部的工作,相繼創辦了國語班、英語會話班、會計班、中文速成班、文化補習班等,開展對婦女的培訓工作,還親自教授英語課。

茅麗瑛為人熱情、誠懇、樂於助人,自稱是“大眾的牛”,夜以繼日地拼命工作,把“職婦”辦得生氣勃勃。為了支援浴血奮戰的新四軍,她積極推動“職婦”和各救亡團體在春節期間發起“勸募寒衣聯合大公演”和組織“物品慈善義賣會”。在義賣活動籌備和進行中,面對日偽勢力的恐嚇、威脅甚至公開打砸,茅麗瑛抱著“願為義賣而生,為義賣而死”的決心,以極大的勇氣使義賣最終獲得成功。

義賣會的成功使敵人對職業婦女俱樂部和茅麗瑛的仇視進一步加深,他們稱茅麗瑛為“第二史良之中共激烈分子”。在連續公開恫嚇無效後,1939年12月12日晚,茅麗瑛遭到汪偽特工暗殺,身中三彈,于15日在醫院犧牲,時年29歲。犧牲前她告訴大家:“吩咐一切的人別為我悲傷!我死,沒有什麼關係,我是時刻準備犧牲的,希望大家要繼續努力,加倍地努力!”

茅麗瑛犧牲後,黨組織為揭露敵人的陰謀,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在上海各大報紙登報喪啟事,上海各界愛國人士成立了治喪委員會。

12月16日至17日,上海萬國殯儀館舉行隆重公祭,數千名群眾滿懷悲憤的心情,向靜臥在鮮花叢中的女共産黨員茅麗瑛做最後的告別。《申報》為此記載:“其情緒之哀傷,為魯迅先生逝世後所未有。”

1962年,著名劇作家于伶完成以茅麗瑛為原型的舞臺劇本《七月流火》,反映了上海人民的抗日鬥爭。作品甫一問世,便引起了文藝界的廣泛關注,當時即有十余個省市話劇院、團同時排演。1981年,《七月流火》還被改編為同名電影。

1989年,在茅麗瑛遇害50週年之際,上海舉行隆重的紀念座談會,並在南京東路烈士遇害處勒石紀念。翌年,塑烈士雕像于其母校——上海市第十二中學(原啟秀女中)。茅麗瑛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