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新華社武漢11月1日電(記者梁建強)金秋時節,滿城桂花飄香。在湖北省咸寧市鹹安區馬橋鎮錢家莊,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錢亦石故居,不時有人慕名前來瞻仰。
錢亦石像 新華社發
錢亦石,1889年生於湖北省咸寧縣一個書香之家。1916年,考入國立武昌高等師範,192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被湖北教育廳錄用為科員。後在武昌高師附小任教育主任。受到陳潭秋的影響,錢亦石逐漸衝破教育救國的樊籠,廣泛閱讀各類政治書籍,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4年,由董必武、陳潭秋介紹,加入中國共産黨。
不久,錢亦石按照黨的決定,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協助董必武籌建國民黨湖北臨時黨部,當選為國民黨湖北省執行委員會委員兼宣傳部主任,主辦《武漢評論》。1926年1月,錢亦石與董必武等人出席在廣州召開的國民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回武漢後盡力協助董必武,為支援北伐軍攻克武昌做了大量領導工作。1927年1月,國民黨湖北省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武昌召開,錢亦石是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後被選為常務委員。
大革命失敗後,1928年1月,錢亦石根據黨的決定,秘密到達日本東京。他在這裡精心研讀了《資本論》,並和楊賢江、董必武領導了東京留學生中的共産黨秘密組織。同年8月,中央決定董必武和錢亦石轉往蘇聯,到莫斯科特別班學習。1930年,錢亦石化裝成鐵路工人回到上海,開始從事文化活動。
1932年起,錢亦石經中共黨組織的聯繫,被上海法政學院和暨南大學聘為教授,主講《中國外交史》《現代教育原理》等課程。此外,他還在《世界知識》等刊物上發表了近百篇論文,後來編成《緊急時期的世界與中國》《戰神翼下的歐洲問題》《白浪滔天的太平洋問題》等書。錢亦石這些論文中,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科學解剖刀”,精闢地分析國際形勢的發展,揭露了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陰謀。董必武稱讚這些論著“不僅是國內第一流的論文,即置於國際第一流的論文中,也毫無遜色”。
這期間,錢亦石還和周揚、陽翰笙、夏衍等領導了上海文化界黨的秘密組織工作。1936年至1937年,任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黨團書記、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成員、蘇聯之友社黨團書記,還與鄒韜奮等人組織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通過這些組織,團結左翼知識分子,出版刊物,組織讀書會和社會科學研究小組,宣傳馬列主義,並在學生、職工中開展文化教育運動。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後,根據周恩來的指示,錢亦石擔任第八集團軍服務隊少將隊長,率領30多位作家、藝術家奔赴抗日第一線,動員滬杭線地區人民,實行軍民聯合抗戰。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于1938年1月在上海病逝,時年49歲。武漢各界在漢口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送的輓聯上寫著“哲人其萎”,表達了對錢亦石深切的悼念之情。
“我們要學習先輩對黨和革命事業的忠誠,學習他們對於理想信念的始終不渝。”錢亦石的孫女錢國慶説,“在平凡的工作中,爭取取得不平凡的業績,就是對先輩精神最好的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