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4月7日電 (記者 俞菀)行走在浙江紹興東浦小鎮的青石板上,過錫麟中學,走5分鐘路程,就可見到一尊徐錫麟烈士塑像。太陽下,烈士身穿長袍,腳著淺口布鞋,手執書卷,昂首前視。從銅像處出發,穿過錫麟老街,便是徐錫麟故居。
在這裡工作了11年的講解員劉麗華説,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孫中山親自到杭州致祭,説:“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其功表見於天下。”並書寫輓聯“丹心一點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後香”,以此告慰先烈。如今,此聯懸于徐錫麟故居大廳“一經堂”。
徐錫麟(1873—1907),男,字伯蓀,又字伯聖,別名光漢子。浙江紹興人,是我國近代著名資産階級革命家。
1901年,徐錫麟受聘為紹興府學堂教師,後升任副監督。1903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赴日本大阪參觀國際博覽會,並轉道橫濱、東京遊歷考察。時值東京中國留學生發起拒俄運動,他深受這股洶湧的愛國革命浪潮影響,萌發了反清革命的思想。
在東京期間,他積極參加營救章炳麟的會議,並慷慨出資捐助。在這次會議上,結識了革命黨人陶成章、龔寶銓。回國後,在東浦創立熱誠學堂,提倡國民教育。同時在紹興開辦“特別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
1904年,徐錫麟在上海加入光復會。1905年他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又創立大通師範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之後他決定北上謀取官職,擬掌握兵權,伺機發動革命。當年他捐得一個道員,被分發到安徽安慶。
1907年5月,“光復軍”成立,徐錫麟被推為首領,秋瑾任協領。他決定於7月6日在安慶巡警學堂舉行大考時刺殺恩銘等人,提前發動起義。6日早晨,他與陳伯平、馬宗漢來到巡警學堂,召集學生進行演説。典禮開始後,他從靴中撥出兩支手槍,向恩銘猛射。隨後,與陳伯平、馬宗漢率領學生直奔撫衙。藩司馮煦、臬司毓朗等逃出後集兵反撲,他率學生轉道佔領軍械所,雙方激戰4小時,後與馬宗漢等20余人相繼彈盡被捕。安慶起義失敗。
6日晚,馮煦、毓朗組織審訊。在公堂上,徐錫麟大義凜然:“爾等殺我好了,將我心剖了,兩手兩足斷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殺學生。”面對審訊,他直認不諱,即日慘遭斬首剜心。
徐錫麟犧牲後,遺體安葬在安慶城北馬山。章太炎著文歌頌其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愛護學生的高尚品質:“山陰徐君,生當其辰。所執大義,以身救民。手殲虜首,名聲遠聞。”
1912年1月21日,徐錫麟靈柩運經上海,在永錫堂召開追悼大會。次日靈柩運至杭州,葬于孤山東南麓。1964年,遷至杭州雞籠山。1981年9月,歸葬杭州風篁嶺下浙江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徐錫麟犧牲110年,家鄉東浦鎮啟動建設黃酒小鎮。如今的東浦小鎮,已經脫胎換骨成一個融生産觀光、展示體驗、文化創意、休閒旅遊于一體的特色小鎮。劉麗華説,黃酒小鎮建設給東浦帶來了人氣,這兩年,徐錫麟故居的參觀者不斷增加。“尤其是週末,參觀者特別多,來自全國各地的都有,清明節前一天,光寧波一個團隊就來了2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