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這句詩是年僅27歲去世的革命烈士高君宇的墓誌銘,同樣也適用於評價年僅28歲就去世的張伯簡烈士。

張伯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驅者之一,是雲南少數民族和知識分子投身共産主義運動的先驅。他曾在歐洲與周恩來、趙世炎等共同創建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他曾在上海與瞿秋白一起創辦《熱血日報》;毛澤東還專門推薦張伯簡編寫的《社會進化簡史》。

  張伯簡像。新華社發

“我們白族出這麼傑出的人物不容易,我的叔叔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民族振興,拼命工作,最後累病而死,我雖然沒見過他,但他的事跡深深激勵著我們全家!”張伯簡80歲的侄子張寶營對記者説。1952年,才讀初二的張寶營看到劍川縣政府把張伯簡的《革命犧牲工作人員家屬紀念證》送到父母手中。今年4月22日,從昆明電機廠退休的張寶營在家中把挂在墻上的紀念證小心地取下來給記者看,感慨萬千地回憶著張伯簡。

張伯簡1898年出生在雲南大理州劍川縣金華鎮一個白族家庭。在曾是清末秀才的父親張鶴裳的督導下,張伯簡以優異成績考入大理省立第二中學。他的中學作品《雞足山遊記》顯示出較強的文學功底。在大理中學學生與憲兵的一次鬥爭中,張伯簡成為鬥爭組織領導者之一。1917年,中學畢業的張伯簡不顧父親反對,毅然奔赴當時南方革命中心——廣州。1919年12月又遠渡重洋到了巴黎,成為雲南出國勤工儉學第一人。

在法期間,張伯簡加入了趙世炎、李立三等組織的“勤工儉學學會”。1921年冬,張伯簡加入了共産黨,成為旅歐學生中參加共産黨組織最早的成員之一,積極參加建立中國旅歐共産主義組織的活動。1922年6月“旅歐中國少年共産黨”在巴黎成立,周恩來、張伯簡分別為宣傳委員和組織委員。1922年秋,張伯簡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成長為一個具有較高理論水準的馬克思主義者。

1924年秋,張伯簡回到離別5年的祖國,應瞿秋白的邀請擔任上海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並在上海和京漢鐵路從事革命活動,後出任中共中央出版局書記。張伯簡編寫出版了通俗易懂的《各時代社會經濟結構元素表》;接著他又編纂了《社會進化簡史》一書,這是中共最早用歷史唯物主義原理闡述社會發展史的理論著作之一,在中國共産黨早期宣傳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中起過重要作用,填補了用唯物史觀系統地研究人類社會發展歷史的空白。1926年,毛澤東讀過這本書後認為:這是人民需要的書。該書被列為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十種讀物之一。1943年12月,毛澤東寫信給秘書胡喬木,要他收集張伯簡的《社會進化簡史》。

“五卅運動”爆發後,張伯簡直接參加了當時鬥爭最激烈的滬西小沙渡的紗廠工人的戰鬥行列。黨派瞿秋白主編《熱血日報》,張伯簡負責籌辦工作。1925年秋,張伯簡被調往廣州擔任中共廣東區執行委員會委員、兩廣區委軍委書記,並兼任黃埔軍校教官。毛澤東還聘請張伯簡為廣州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員。1926年8月,張伯簡任黨中央罷工委員會書記,與鄧中夏、蘇兆徵等一起領導了震驚中外的省港大罷工。張伯簡因超負荷工作引發了肺病,醫治無效病逝,年僅28歲。1945年4月1日,周恩來親筆為張伯簡填寫了《廣西內戰時期犧牲幹部登記表》。

“張伯簡在有限的生命中為黨和人民作出了很大貢獻,他是一個有大格局志向的人,有知識分子的擔當,是那一代一心救國救民的知識分子的代表。”雲南省委黨史研究室調研員陳祖英説。

家鄉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張伯簡。劍川縣委黨史辦主任史繼培介紹,30多年前縣委縣政府修繕了張伯簡故居,修建了張伯簡事跡陳列室,每年清明節許多幹部群眾都到陳列室瞻仰獻花。今年縣裏重新修建一個寬敞的張伯簡紀念館,館內將立張伯簡銅像。紀念館將於今年年底開放,家鄉人民將隆重紀念張伯簡誕辰120週年,緬懷白族人民的優秀兒子。(光明日報記者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