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的洪湖,荷葉田田、湖風陣陣,一浪打過一浪的湖水,仿佛述説著曾經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的紅色故事。洪湖“紅五子”的故事在洪湖地區流傳甚廣。“紅五子”之首劉紹南鍘刀之下不變節,給這魚米之鄉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力量。

劉紹南,別名劉自棠,1903年出生於湖北省沔陽縣戴家場土地溝(現屬湖北洪湖市)一個封建地主家庭。1924年考入武漢中華大學,1925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26年春受黨組織派遣,劉紹南回家鄉發動和領導工農革命運動,先後任中共沔陽縣委委員、沔南區區委書記、沔陽臨時縣委書記、中共湘鄂西黨委書記兼武裝總指揮等職。大革命失敗後,劉紹南等繼續堅持地下革命鬥爭。

1927年9月10日,遵照中共湖北省委和鄂中特委的指示,劉紹南等率領共産黨員和農民群眾共300余人,在戴家場發動了聲勢浩大的“中秋”武裝暴動,消滅地方民團,恢復農會組織,建立遊擊隊。戴家場武裝暴動,打響了洪湖地區武裝鬥爭的第一槍,並推動濱湖各縣的武裝暴動和許多小塊根據地的建立。隨後,劉紹南擔任中國工農紅軍十六師政治部主任。

1928年夏,紅十六師挺進湘西,劉紹南留守洪湖。國民黨反動軍閥與土豪劣紳互相勾結,對根據地進行了瘋狂報復,大肆“清剿”、捕殺共産黨員和工農運動骨幹,重金懸賞捉拿劉紹南等領導人。7月10日,由於叛徒告密,劉紹南等在召開黨的秘密會議時被敵人重重包圍。劉紹南臨危不懼,留下阻擊敵人,掩護同志們安全撤退。激戰中,劉紹南傷重被捕。

被捕後,面對敵人高官厚祿的收買,劉紹南不為所動,堅決鬥爭;面對敵人非人酷刑的折磨,他錚錚鐵骨,威武不屈。敵人無計可施、惱羞成怒,押著劉紹南遊鄉,他一路上慷慨激昂地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

臨刑前,敵人企圖以他的妻子正懷有身孕、父母年過半百勸降劉紹南,被劉紹南嚴詞拒絕。刑場上,劉紹南高唱起自己在獄中寫下的《壯烈歌》:鍘刀下,不變節。要殺就殺,要砍就砍。要我説黨,我決不説!殺死我一人,革命殺不絕。直到流盡了,最後一滴血,眼睛哪肯把敵瞥!寧死不屈,烈!烈!烈!

1928年7月23日,劉紹南慷慨就義,年僅25歲。由於他與彭國材、賀闖、涂位雲、李德珍是洪湖沿岸地區農民運動的最早發起者,後人讚譽他們為洪湖的“紅五子”。

劉紹南的英雄事跡影響著一代一代的洪湖人。他所在的村子,後來更名為紹南村,他的故居也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都有青年學生前來瞻仰祭奠英烈。

在洪湖市民政局工作的劉紹南之孫劉聖告訴記者:“先輩們的鮮血換了我們後來的生活,爺爺的故事也形成了我們家的家風——先有國家再有小家。從我父親到我,我們都繼承爺爺的遺志,以黨和國家的事業為重,以大局為重,嚴於律己,勤政廉潔,做一個為民服務的好公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