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復現古籍漕運面貌 三艘銅船“起航”北京大運河博物館
中新網杭州12月13日電 船頭上翹,巨帆高揚,三艘如真船般大小的銅船“駛出”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明代海防巨著《籌海圖編》和國家博物館收藏的《潞河督運圖》,再現中國古代漕運船面貌。
12月13日,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銅雕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朱炳仁領銜製作的銅船作品在杭州臨平舉行晉京啟運儀式。銅船將“駛進”新建的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首都博物館東館),與6000件套上展文物一同於2023年底正式亮相。
中國古代靠船運輸糧食,從未間斷,尤其元代,都城定於大都(北京),糧食等“無不仰給於江南”。千百年來,漕運船是大運河聯通南北的物質紐帶,促進了中國南北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交流。
“三艘銅船的‘進京’,既展現大運河豐富歷史文化遺産,讓大家可以近距離感受大運河文化,也體現京杭兩地攜手共架文脈賡續的新橋梁,駛向未來的新航向。”身為工匠與非遺傳承人的朱炳仁表示,自己對文化遺産的感情是刻在骨子裏的,如何將手藝文化留給大運河,留給歷史,留給後代,是其一直努力實踐的初心和使命。
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朱炳仁之子朱軍岷介紹,每艘銅船都選用了經典的古銅色製作,從結構、尺度、設備等細節上復原。
記者了解到,該銅船為北京大運河博物館“高級定制”,由中國船史研究會副主任委員廖軍令復原指導。三艘銅船功能不一,設計風格也各不相同。其中,最長的是能航行于深海尖底的遮洋船,長達19米。其次為漕舫船,船長15米,漕舫船大可載千石糧食,也搭乘客,較為華麗。最短的為漕運駁船,也有12米之長。
實際上,這並非朱炳仁設計的第一件大運河銅雕藝術品。早在2007年,為慶祝揚州舉辦首屆世界運河名城市長論壇,朱炳仁受邀創作巨幅銅雕壁畫——《大運韆鞦》。壁畫中,以隋煬帝為中心的龍舟與漕運船隊栩栩如生,現立於運河揚州段的東關古渡。(鮑夢妮)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