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發佈時間:2023-08-11 08:29:23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各地各有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精神

新華社記者

漫步蘇州古城平江歷史文化街區,評彈聲聲婉轉雅致、余韻悠長,蘇繡、宋錦、緙絲、蘇扇等非遺匠心獨具;世界文化遺産耦園,以及顧頡剛等名人故居,共同構成“沒有圍墻的江南文化博物館”……

6月中旬啟動的“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項目及“古城保護更新夥伴計劃”正在推進中。“居民、遊客將可在此沉浸式體驗‘食四時之鮮、居園林之秀、聽崑曲之雅、用蘇工之美’的‘蘇式生活’。”蘇州市委常委、姑蘇區委書記方文浜説。

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召開後,各地各有關部門持續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實際行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由國家文物局指導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研究成果展”不久前亮相山東博物館。展覽展出了8省31處遺址的335件(套)文物,通過聚焦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國家誕生的關鍵階段、重點地域,增進公眾對中華文明起源發展重要意義的理解和認識。

國家文物局全面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工作:與有關部門聯合出臺《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聯合印發《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規劃》,推進莫高窟、應縣木塔、大足石刻等保護利用,開展中國文物主題遊徑建設,與網信部門聯合開展“盛世中華何以中國”網上主題宣傳,推進與柬埔寨、尼泊爾等國的歷史古跡保護修復項目……推動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讓更多文物活起來。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守正創新,讓文物説話,讓歷史説話,讓文化説話。

7月下旬,客家文化(梅州)生態保護區非遺展演暨梅州文旅宣傳推介活動在廣州等地舉行,精彩的非遺表演令與會者印象深刻。

“我們持續加強對梅州客家非遺的挖掘、保護和傳承,促進客家文化傳播。”梅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張灼明表示,當地日前啟動首屆梅州客家非遺文創設計大賽,希望通過促進非遺活化、轉化,為梅州文化強市建設注入生機活力。

“沿著長江讀懂中國——萬里長江行”活動青海、西藏長江源頭段探訪7月下旬啟動;屈原文化公園、南水北調中線水文化旅遊區等項目如期開工;長江讀書節、長江三峽(巴東)縴夫文化旅遊節等活動陸續開展……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召開以來,湖北加緊推進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

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展研究院院長傅才武説,一系列活動讓長江文化深入走進百姓的生産生活,讓人們更深刻感受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

暑假期間,安徽祁門的中國祁紅科技博覽園免費向學生開放,充滿好奇的青少年在這裡了解有關祁門紅茶生産、科研的故事,感受歷史悠久的茶文化。

過去一個多月,祁門紅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祁門紅茶協會會長王昶一直忙著聯繫科研機構商談合作。“我們希望以科技賦能傳統産業可持續發展,以更符合現代人需求的産品賡續古老技藝。”王昶説。

在內蒙古自治區,一年一度的烏蘭牧騎月7月下旬落下帷幕。活動期間,烏蘭牧騎總行程達11600余公里,集中開展演出、宣傳宣講2100余場次,惠及各族群眾180余萬人次,進一步豐富了基層文化服務。

內蒙古自治區直屬烏蘭牧騎團長邢力莉介紹,烏蘭牧騎自7月份起,將開展為期3年的萬村行活動,深入少數民族聚居的一萬個嘎查、村創作演出。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堅持文明交流互鑒,以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7月20日至8月5日,以“舞動夢想和美絲路”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精彩舉行,來自亞洲、歐洲、非洲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名藝術家會聚天山腳下。

“透過舞蹈節這扇窗,人們看到了一個真實、開放、美好的新疆,也切身感受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中國氣派。”中國文聯副主席、新疆舞蹈家協會主席迪麗娜爾·阿布拉説,我們正加快完善組織作家藝術家“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采風創作機制,鼓勵文藝工作者深入挖掘傳統文化內涵、努力創造新文化,講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故事。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全面實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研究闡釋工程,從深化理論研究、優化學科佈局、推動文明文化成果轉化、加強文明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制定具體措施,設立一批重大項目,努力推出一批具有理論高度、學理深度和學術厚度的精品成果。

與此同時,中國社會科學院成功舉辦“中國與世界: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國際研討會,出版發佈“理解中國”叢書、“中國制度”研究叢書多語種版本,組織編撰首部關於文明文化主題的綜合性研究報告《中國文化發展報告》,更好展現中國故事及其背後的思想力量、文化力量、精神力量。

(新華社北京8月10日電)

《人民日報 》( 2023年08月11日 02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