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今日立秋: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發佈時間:2023-08-08 10:44:03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劉微 蔣雙園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秋風吹雨過南樓,一夜新涼是立秋”,今日,我們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立秋。民諺有雲,“秋後一伏”“三伏在秋”,立秋其實並不等於入秋。此時,微風漸起,暑熱未盡,站在夏秋交替的轉捩點往前看,黃金豐收的季節即將到來。

暑去涼來農忙曬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立秋,七月節……秋,揫也。物於此而揫斂也。”時至立秋,萬物收斂聚集,迎來豐收之際。古人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蟬鳴。”自北方吹來的陣陣微風,帶來幾分涼意;清晨時分,因晝夜溫差大,植物上往往凝結著晶瑩的露珠;樹上的寒蟬鳴叫不停,好像在宣告著暑氣的消退。

“秋為收成”,禾谷成熟,人間收穫,是為秋。在古人看來,立秋伊始,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萬物逐漸成熟。農忙之時,居住在山區的鄉民往往利用房前屋後的小片空地或是屋頂平面,晾曬從田間收穫的菜蔬穀物,這也逐漸演變成“曬秋”的傳統農俗。

以詩抒情一葉知秋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立秋後,秋景漸濃,面對別致景色,無數文人墨客難耐心中詩意,揮毫寫下賞秋、讚秋、嘆秋的詩詞。

從王維的“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到程顥的“清溪流過碧山頭,空水澄鮮一色秋”,再到陸游的“蟋蟀獨知秋令早,芭蕉正得雨聲多”,一幅幅月明風清的秋景畫卷在詩句中徐徐展開。

面對秋景,古人常常觸景生情,抒發情意:“早是他鄉值早秋,江亭明月帶江流”,王勃寫離別不捨,敘別後惆悵;“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朱熹嘆時光易逝,勸珍惜光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讚秋日美好,抒壯志豪情。

吃肉貼膘啃瓜咬秋

立秋這天,民間流傳著豐富多樣的習俗,以此迎接秋天的來臨。

清朝張燾在《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咬秋”也稱“啃秋”,人們在此時吃西瓜、啃香瓜,借瓜果祛除暑日積蓄在體內的暑氣,寓意啃去暑氣,迎接豐收。

“貼秋膘”也是廣為人知的民俗之一。清代《京都風俗志》中有雲:“立秋日,人家亦有豐食者,謂之‘貼秋膘’。”那時,民間習慣在立秋這天懸秤稱人,並與立夏時的體重比較。夏季炎熱,人們常食欲不振,飲食清淡,若體重減輕,則叫“苦夏”,因而要趁天氣涼爽時吃肉食進行補充,“以肉貼膘”。

暑氣雖未退,漸起的涼風已送來秋日的信號。願你的每一份付出,都有美好收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