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穿越時空!衛星鏡頭看《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發佈時間:2023-08-09 09:16:58 | 來源:光明網 | 作者:陶媛、楊亞楠 | 責任編輯:秦金月

3萬里路、48首詩、16億票房、168分鐘……歷史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在這個暑期檔火熱“出圈”。影片不僅將李白、杜甫、孟浩然、王昌齡等數十位“頂流”詩人從書中曳入銀屏,以詩人之名、詩歌之美再現氣象萬千的大唐盛世,還喚醒了年輕觀眾的文化血脈,讓流傳千年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這個夏天綺麗盛放。

那麼,白帝城、泰山、大雁塔、桃花潭、黃鶴樓這些電影和詩句里耳熟能詳的地點,究竟是什麼樣的?從大唐繁榮畫卷到祖國萬里山河,又如何體現中華燦爛文明?穿越時空,讓我們跟隨衛星鏡頭一起打卡《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穿越時空!衛星鏡頭看《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白帝城——

在電影《長安三萬里》的結尾,李白被赦免後駕著小船興奮地回江陵,寫下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這個“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白帝城位於重慶奉節縣瞿塘峽口的長江北岸,被譽為“詩城”。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等著名詩人都曾留下大量詩篇。

如今,在三峽工程蓄水後,四面環水的白帝城已成為“高峽平湖”中的一座“綠島”。奉節縣也搶抓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機遇,巧打“生態牌”“人文牌”,用眾多新業態、新IP,帶動生生不息的長江文化“火”起來。馬蜂窩大數據顯示,《長安三萬里》熱映後,“白帝城”熱度漲幅高達166%,成為暑期親子遊、課本遊熱門打卡地。

穿越時空!衛星鏡頭看《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泰山——

作為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産,泰山承載著豐厚的地理歷史文化內涵,滋養著齊魯文化發展的人文沃土。杜甫在此留下了“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千古名句。而《長安三萬里》中另外兩位主角——李白在山東濟寧居住23年,高適在山東東平遊歷3年。山東成為詩人們的溫暖寄居之所,山東元素成為遊客們的文旅打卡之選。

今年以來,山東文旅行業率先突破疫情影響,恢復發展形勢迅猛,淄博燒烤、“特種兵式”遊泰山成為現象級網紅IP。而山東“四廊一線”文化體驗廊道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加快推進讓文化旅遊消費的“質感”進一步提升,“好客山東”成為一張閃耀的“金名片”。

穿越時空!衛星鏡頭看《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大雁塔——

不少觀眾看完《長安三萬里》後,對電影裏繁華的長安盛景印象深刻。長安,是西安的古稱,是歷史上第一座被稱為“京”的都城。作為西安地標性建築物,大雁塔不僅是現存最早、規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還留下了無數文人墨客的佳句名篇。而現在,如織的遊人在大雁塔腳下往來穿梭,唐詩燈牌與唐裝漢服讓人恍若真的穿越回了千年前的大唐盛世。

近年來,西安文旅頻頻衝上熱搜——從大唐不夜城到長安十二時辰,從實景歷史舞劇《長恨歌》到《盛唐密盒》系列文創産品,這些爆款産品體現了歷史文化與現代創意的完美融合。而西安也在通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續寫著往昔的盛世繁華,努力打造彰顯中華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

穿越時空!衛星鏡頭看《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桃花潭——

電影主人公李白“一生好入名山遊”,足跡遍佈大半個中國。而在其人生的最後十年,李白先後7次入皖,以宣城為中心漫遊,最終也在安徽劃上了人生旅途的句號。

“長安三萬里,最憶是宣城。”宣城見證過李白一生的輝煌,李白也留給宣城豐厚的文化遺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讓涇縣桃花潭名揚天下,“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讓敬亭山成為名齊五嶽的“江南詩山”,“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讓謝朓樓永載史冊……如今,宣城市文化和旅遊局推出“詩歌+旅遊”“非遺+旅遊”等多組文旅大餐,讓宣城成為了更多遊客的“詩與遠方”。

穿越時空!衛星鏡頭看《長安三萬里》中的詩意山河


  黃鶴樓——

從“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到“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黃鶴樓的故事已在詩裏流傳千年。而在電影《長安三萬里》中,曾三次出現的黃鶴樓也恰好對應著詩人不同的人生境遇,就像詩人追求理想的過程,串聯起他們的一生,成為重要象徵。

“詩在,黃鶴樓就在,理想就在”。位於湖北武漢長江南岸的黃鶴樓,今年已經1800歲了,卻仍然是人氣頂流。在“一座樓與一座城”黃鶴樓1800年互動體驗展中,遊客們可以通過科技手段與李白跨時空“對話”,領略荊楚文化的萬千神韻,感受中華文脈的生生不息。

 

出品:光明網經濟編輯部

策劃:趙剛

文案:陶媛、楊亞楠

製作:陶媛

衛星數據來源:北京三號衛星

實景圖片來源:白帝城·瞿塘峽景區、泰山風景名勝區、西安發佈、宣城市文化和旅遊局、武漢市黃鶴樓公園管理處

衛星數據解析:楊墨

衛星技術支援:二十一世紀空間技術應用股份有限公司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