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久違了,百億暑期檔!2023暑期檔電影市場觀察

發佈時間:2023-08-10 16:03:0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王志艷 閆雨昕 | 責任編輯:姜一平

編者按:2023年電影暑期檔(6月1日-8月31日)票房漲勢喜人,也給中國電影業注入一劑“強心針”。暑期檔各類“爆款”頻現,我們看到豐富的題材類型、常態化的票房逆跌、傳統文化回潮,疊加中國觀眾積蓄已久的文化娛樂需求,中國電影站在了復蘇的新起點上。

—————————————————————

新華網北京8月10日 電(記者 王志艷 閆雨昕)

久違了,百億暑期檔。

“7月不如住在電影院。”有影迷如此感慨。這個夏天,比氣溫更火熱的還有影市。

126部影片逐鹿,40多部新片,鏖戰正酣。

類型多樣、題材豐富,觀眾選擇更加多元,既有像《封神第一部》這樣的頭部壓艙石式巨作,《熱烈》《茶啊二中》等腰部力量和中小體量更是層出不窮……堪稱最強暑期檔。

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3年,僅7月中國電影總票房就達到87.18億,總人次2.12億,總場次1183.3萬,創造中國影史7月票房新紀錄。

截至記者發稿,暑期檔票房已突破150億,時隔四年後重回“百億”級。

情緒共鳴,國産電影票房的新靈藥

《消失的她》《八角籠中》《長安三萬里》穩坐7月票房榜前三,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均非頭部大作。

一切似乎早有預兆。

6月27日,《消失的她》票房破十億,打響了暑期檔腰部電影領跑的第一槍。數據顯示,該片的觀影高峰是上映一週之後。隨著電影引發的女性話題在社交平臺發酵實現逆跌,單日票房曾一度達到3.35億,總票房目前已超過35億。

隨後的現實主義電影《八角籠中》在上映前採取了“超長點映”的新玩法,至今也斬獲超21億票房。該片真實呈現了底層人的生存狀態與奮鬥精神,與《消失的她》屬“同類項”的是,它們擊中了當下很多年輕人的情緒。

以唐詩為題材的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是一匹實實在在的“黑馬”,它勝在與觀眾在文化上達成深度共情。豆瓣評分8.3,超16億票房,位列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榜第二。上映前,無論是從製作班底到題材設置,再到敘事節奏來看,業界都很難預測到它會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績。

“唐詩沒有圈。”追光動畫副總裁、《長安三萬里》監製于洲對新華網記者表示,原來總在討論二次元動畫如何“破圈”,但對於《長安三萬里》,“破圈”一詞並不適用,在中國文化下成長或是接受過中華文化熏陶的,都是電影的目標觀眾。

上映期間,于洲在同學群裏發現有一位92歲的老先生,看完電影還寫了一首很工整的七言律詩,“他可能是《長安三萬里》最年長的觀眾吧。”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觀眾是願意為“情緒價值”與“社交貨幣”買單的。《消失的她》編劇和監製陳思誠曾表示,電影要直接跟觀眾發生連接和關係才更好看。社會性話題一旦延展開來,賦予電影更多的社會屬性,就會帶來不可預知的增量。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接受新華網記者採訪時談到,電影美學的核心問題,就是“電影與觀眾的關係”,從現實生活中吸取更多的靈感,代入觀眾和他們産生最大限度的共情、共鳴、共振,電影才能得到更好的傳播。

“今年,大量影片的討論熱點源於映後觀眾的‘自發酵’,呈現了高娛樂性、高話題性、與本體內容高關聯性的特徵。”阿裏影業總裁李捷告訴新華網記者,如何更好地觸達觀眾,需要日後的電影宣發工作創新玩法。

東方美學,締造中國敘事新範式

“東方美學”是今年暑期檔成功者的另一大密鑰。無論《長安三萬里》,還是《封神第一部》,構建出的中國電影新美學及敘事範式廣受好評。

十年磨一劍的《封神第一部》,某種意義上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追溯與提煉。在最被觀眾樂道的服化道和置景上,導演烏爾善堅持“復古不泥古”,融合了元末明初的水陸畫,商周青銅器元素和宋人山水的美學風格。

《長安三萬里》同樣如此。電影主創從唐俑、壁畫、古籍文物裏汲取靈感,盡力還原盛唐時期的文化、服飾、風俗等方面的細節,最終呈現出一個充滿瑰麗想像的故事。

饒曙光讚賞了兩部電影的創新與探索,“《封神第一部》不僅代表了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發展水準,還在傳統文化的演繹和現代化轉換中,呈現齣電影創作者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自主性’。而《長安三萬里》與傳統文化有機融合,構建了獨屬於中國動畫電影的東方意蘊,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價值。”

高度且成熟的電影工業化令“東方美學”得以完美實現。事實上,工業化不僅指電影製作技術層面,更在於流程與管理。

《封神三部曲》拍攝期間,據稱劇組登記在冊的工作人員有8000多位,拍攝時間長達400多天,製作和管理難度可以想見。但導演郭帆探班時卻發現,“偌大的影棚裏幾乎聽不到聲音,大家井然有序,到點下班吃飯,再準備第二天的內容。”正是劇組探索出了制度化和流程化的科學管理方式,確保了各工種環節之間高度順暢地協作、配合。

“動畫電影的工業化更加強調團隊協作。”于洲介紹,在《長安三萬里》三年籌備製作期內,共計有五六百人參與,項目推進的時間點會落到每個星期、每一天、每個人,必須嚴格執行。“因為有非常完整和精密的製作管理體系,最終我們還提前了進度,趕在了暑期檔上映。”

“深厚的文化底蘊+高度的電影工業化”,這一中國式路徑或為國産電影的未來開拓更多可能。烏爾善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説,中國電影還有很多類型空白,《封神第一部》打開了神話史詩、幻想這個類型。中國的歷史神話、傳統藝術等文化資源非常龐大,未來仍有巨大的發展空間。

李捷則談到,更成熟、更全面的工業體系,應該是整體製作水準和效率的提升。我們還需進一步提高高精技術,在技術“運用”之外,更多地實現技術“創造”。其次,還需要注重電影人才的培養,以兼具本土理解和國際化視野的專業化人才推動中國電影工業體系的持續發展。

情懷難賣,好萊塢大片“錢途迷茫”

暑期檔歷來是好萊塢大片的必爭之地,今年,好萊塢大片卻集體“啞火”。口碑整體低迷,票房斷崖式下跌。在參與暑期檔角逐的電影中,目前引進片票房佔比僅15%左右。

以《碟中諜7》為例,該系列引進內地迄今已27年,幾乎每次都會掀起觀影熱潮與話題。這次,阿湯哥也不靈了!上映半個多月錄得3億多票房,可謂慘澹。而五年前,《碟中諜6》在中國還曾以12.45億票房,創下了同系列的最佳成績。

其他經典IP如《變形金剛:超能勇士崛起》,6.53億票房不及巔峰時的三分之一。《速度與激情10》首日票房雖破億,但後勁不足,最終收于9.83億,相比《速度與激情8》已經腰斬。哪怕是上映前院線人士較為看好的《閃電俠》《銀河護衛隊3》《蜘蛛俠:縱橫宇宙》,表現也均不理想。

不少觀眾吐槽,“老IP反覆嚼,配方和味道還那樣,真的沒胃口。”確實,劇情老套、人物扁平、特效審美疲勞,“吃老本”的好萊塢大片,似乎很難再燃起觀影熱情,觀眾不會次次都為情懷“買單”。

在饒曙光看來,好萊塢大片“不香了”,原因在於它們與當下的觀眾缺乏情感共鳴。“過去我們追捧好萊塢的特效、技術、場面等等,但這些都外在於人們的情感,所以我看《變形金剛》會睡著。”

好萊塢想要在中國重新贏回觀眾,恐怕需要重新理解中國市場。“觀眾對電影的偏好確實在發生變化。”貓眼研究院院長劉鵬分析,隨著中國電影觀眾的成熟,特效、大場面的升級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他們的口味,更需要在內容上創新,在情感上共鳴。

即便如此,也不能輕視好萊塢電影的實力。看《芭比》的表現,前期雖受宣發拖累,但憑著豆瓣8.3分的高口碑,在中國市場以極低的排片量搶下2億多票房,其全球票房已破10億美元,由電影引發的女性話題仍在社交媒體上持續發酵。

文化“合拍”,中外合作探索新突破

《巨齒鯊2:深淵》在暑期檔的後半程加入戰局,截至記者發稿,上映5天來已錄得超4.5億票房。

作為一部中國出品方主控的深海冒險怪獸大片,《巨齒鯊1》曾在國內取得票房10.53億,全球票房5.3億美元的佳績,是中美合拍片的票房之冠。

續作《巨齒鯊2:深淵》在暑期檔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一邊是從屬好萊塢式的特效動作電影,另一邊,從故事創作、人物設定、臺詞以及拍攝細節,中國元素都融合得非常貼切。比如片中吳京飾演的科學家“九溟”,這兩個字正來自中國古文“上淩霄漢,下燭九溟”,意為海洋或者深淵。

不同於以往的全球大片設置,中國演員在其中不再是推動劇情發展的“工具人”,而是一個豐富、鮮活、先進的當代的中國人形象。這樣的人物設定背後,是中外團隊深度合作的結果。

在業內,合拍片被認為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從早期的協助拍攝,到如今從劇本開發階段開始介入,甚至聯合製片、聯合發行,中國電影在國際傳播層面接連取得突破。

本片出品方華人文化集團副總裁應旭珺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談到,在合作過程中,讓大家看到中國電影人如何為人處事,如何拍一個具體的鏡頭,如何對一句臺詞進行修改,最終通過英語電影這一載體,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世界觀眾對中國的審美、中國文化的融合和中國人的精神傳承産生更深刻的認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先抑後揚,市場不會埋沒好內容

暑期檔後半程的爭奪依舊激烈,目前,反詐題材電影《孤注一擲》已經入局,首日票房(含點映)迅速破7億,勢頭迅猛。《我經過風暴》《燃冬》等高熱度影片也蓄勢待發。

“今年暑期檔票房突破180億是大概率事件。”饒曙光預測,如果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可以達到600億左右,市場的復蘇勢頭和增長走勢還是令人滿意的。

2023年還剩四個多月,影市能否將夏日的熱度一路延續到年關?劉鵬認為,這還是取決於影片本身的內容和品質,以及能否引發觀眾共鳴。“目前觀眾的觀影習慣已基本恢復,年度票房預計基本能與2017年持平,這將帶動整個産業鏈積極正向迴圈。”

“暑期檔,大家集體走出‘先抑後揚’的票房曲線,這是真正的‘市場不會埋沒好內容’,也是市場逐漸走向成熟的表現。”李捷説,當有足夠優質的內容源源不斷涌入市場,市場的活力就會回來,大盤也會迎來爆發。

歷經幾年的低迷徘徊後,中國電影市場終於站在了復蘇的新起點上。

如何提振消費信心,暑期檔已成功打了樣,那就是——遵照市場規律,供給優質産品,給予充分選擇,而結果就是“你不放棄,我不拋棄。”(實習生鄧雅薰、侯佩琛對此文亦有貢獻)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