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與潘魯生一起品味大美民間藝術丨似是故人來

發佈時間:2023-07-26 08:44:3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李穎

民間藝術,多樣而斑斕,直通遠古又活在當下,木雕、剪紙、草柳編、麥稈畫……,它們有的醇正,有的濃烈,有的恬靜,有的活躍,但無一不散發著生活的氣息、閃耀著藝術的光澤。

一言蔽之:民間藝術就是生活的藝術,有藝術之美,兼生活之用。

深入了解民藝,更能懂我們的國家與民族。

民間藝術是根文化的代表,但並非任何時候人們都能看到它的重大價值與意義。一度,民間藝術被認為“老了”、“舊了”“過時了”,遭受冷落、拋棄,甚至被衝擊。

惟有摯愛者,才見之動心。在民間藝術發展的低谷期,執著的民間藝術“拾荒者”潘魯生,帶領他的同事們一邊開展田野調查,一邊投身案頭研究。他們在民間藝術的廣博宏大里驚奇、感動;也面對民藝的日漸消泯四處鼓呼。寒來暑往幾十年,他們行走于田野山川,奔波于城裏鄉下,他們的身影極少引起世人注意,唯有與之賽跑的時光知道,他們何其努力。

光陰沒有辜負他們,黨的十八大召開,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共識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迎來新的春天。潘魯生主持的《中國民間文學大系》《中國民間工藝整合》工程取得巨大成功,民間藝術贏得從民間到官方、從學校到市場的重新審視和積極回應,一批精力充沛的年輕人走進民間藝術的時空,各行各業主動擁抱民間藝術,全面保護、傳承、發展民間藝術的社會生態正在形成。

潘魯生説,現代人應有遠大的胸懷和境界,把中國優秀民間文化置身國際大文化環境中,發現、搶救民間藝術的同時,也要批判性地繼承、提煉。

因為民間藝術深入老百姓的生活,我們似乎很難窺其全貌,但有一點非常肯定:它們不但生於歷史,活在當下,也必然以更精彩的姿態裝點未來。

7月25日晚21:10,《似是故人來》第三季第4期,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對話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一起感受大美民間藝術的質樸與絢爛。

本節目中國網、江蘇衛視同步首發,新浪微網志、B站、百度百家、騰訊視頻等多平臺聯合播出。

(撰文:李芳 審稿:張寧銳)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