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建設書香社會,不斷縮小城鄉閱讀差距

發佈時間:2023-08-03 09:26:3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陳雪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文化評析】

作者:陳雪

第三十一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書博會”)正在山東濟南舉辦,據媒體報道,共有來自全國各地的1700多家出版印刷發行單位參展,展出圖書達70多萬種。對於濟南甚至全國讀者來説,這無疑是夏日裏一場豐富的閱讀盛宴。

書博會是一場充滿時代感的展會,它是我國文化領域最早設立的博覽會之一。1980年,書博會前身“全國書市”在北京首創,當時正值改革開放之初,圖書發行行業發展相對滯後,且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很難滿足讀者基本的閱讀需求,全國書市的出現就像在人們的精神生活裏撒下的一場春雨,讓無數經典圖書“飛入尋常百姓家”。到了1991年,第4屆全國書市落戶廣州,“55萬廣州人搬走了一座價值1200萬元的‘書山’”。目睹群眾如此巨大的精神需求,廣州隨即建起了被稱為“神州第一書城”的廣州購書中心。2019年,第29屆書博會來到西安舉辦,當時,令人動容的一幕衝上了熱門新聞:一位91歲的老人趕了10公里路來逛書博會。

有人説,圖書不過是眾多商品中的一種,其銷售展覽不必有太多特殊意義;也有人疑惑,如今購書渠道這麼多,書展還有那麼大的價值嗎?其實,數十年來,國內國際幾大書展的歷史及現實一直都在回答上述疑問。回望歷史,在近現代社會中,展覽會(包括帶有展銷交易性質的)一直是人類文明傳播的重要渠道。

1851年,倫敦舉辦了第一屆世博會“萬國工業博覽會”,展會盛況空前,繼而引發了歐美的“博覽會熱”。後來,電燈、電話、汽車,優秀的音樂、工藝品……無數先進的科技和人文成果經由此,走進大眾日常生活,走向世界各地。豐富多樣的展示品、最新最先進的發展動向、開放的公共空間——這些都成為展覽會的重要特徵。

習近平總書記在致首屆全民閱讀大會舉辦的賀信中寫道:“希望全社會都參與到閱讀中來,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從近年來的“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來看,國民閱讀的城鄉差距、區域差距依然存在。未來,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的重要方向就是讓閱讀深入社會的每個角落,讓社會處處都充盈書香。書博會在全國各地輪迴舉辦,正是縮小區域間閱讀差距的重要舉措之一。

讓文化與惠民一齊來到讀者身邊,走過四十餘年,書博會探索出了政府搭臺、社會協力、市場運作的模式,更走出了一條閱讀惠民之路。2019年,西安面向社會免費發放了8萬張面值50元的公益性惠民購書券,而本次濟南在書博會期間發放了兩種“惠民書券”。

未來,不斷發揮發達省份的經濟文化優勢,進一步挖掘地級市及廣大農村地區的閱讀潛力,持續縮小區域及城鄉閱讀差距,國內書展大有可為。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03日 02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