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 端午節彰顯新活力

發佈時間:2023-06-25 08:46:58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佚名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華社北京6月24日電 題:傳統節日新活力——端午話傳承

新華社記者

端午又至,粽葉飄香,龍舟競渡。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現代生活的生動注腳,端午節彰顯出新活力。

澎湃時代氣息

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端午節這天,江蘇徐州馬莊村村民、八旬老人王秀英早早起床,和村民們一起縫製香包。不緊不慢纏絲繞線,細密針腳勾勒出吉祥如意、辟邪祛病的美好希冀。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徐州香包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王秀英在潘安湖畔創辦了香包工作室。幾年來,小香包成為帶動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荷包”。連日來,這裡的遊客絡繹不絕,粽子造型的香包格外受歡迎。

令王秀英感到欣慰的是,孫女孫歌堯大學畢業後也回到家鄉學習製作香包。“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要把握非遺傳承‘未來時’,推動傳統文化走進人們的生活場景,讓徐州香包成為‘文化記憶包’‘鄉村富裕包’。”孫歌堯説。

戴香包、吃粽子、挂艾蒿、飲雄黃酒、賽龍舟……應天順時,端午節彰顯中華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觀、生命觀。

發令槍響,一艘艘龍舟如同離弦之箭,伴隨鼓點聲船槳激起層層浪花……這是端午期間,廣東東莞東江水面上的精彩一幕。東莞市萬江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葉榮華説,嶺南地區河網密布,龍舟文化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體現著同舟共濟、奮勇爭先、拼搏向上的精神。

據介紹,東莞近年來建設了龍舟民俗文化村、龍舟文化博物館,推出龍舟模型、龍舟公仔等系列文化創意産品,推動龍舟文化創新發展。

端午節當天,浙江杭州西溪濕地最佳龍舟觀賞點深潭口處人山人海。200余條龍舟從三個下水點分別出發,到達終點深潭口,便開始“龍舟勝會”中難度最高、最具觀賞性的“勝漾”環節。

一時間浪花飛濺、鼓樂激昂。眾人的驚呼中,一艘獨特的龍舟闖入視線,原來是杭州亞運會吉祥物“琮琮”“蓮蓮”“宸宸”乘坐著龍舟加入競渡隊伍。


6月22日,村民在杭州西溪國家濕地公園的蔣村“龍舟勝會”上劃龍舟。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 攝

隨著亞運會臨近,一場場精彩的龍舟賽事不斷上演。杭州蔣村龍舟協會會長沈榮根難掩自豪:“外國友人也慕名而來參賽了!”

涵養家國情懷

千百年來,屈原愛國憂民的精神風骨,感召中華兒女。

在湖南省汨羅市屈子祠工作生活40餘年的屈學專家劉石林説,屈原的愛國精神、求索精神值得我們傳承、學習與踐行。

“端午大過年”——在屈原故里湖北宜昌秭歸,這裡的人們對屈原飽含別樣情感。

“壯哉屈子,楚辭韆鞦懸日月兮!偉哉屈子,浩氣長存參天地兮……”6月21日,在秭歸開幕的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上,一首《頌屈原文》,莊嚴深沉、意蘊悠長。


6月21日,演員在2023屈原故里端午文化節開幕式上表演舞蹈《屈原》。新華社記者 伍志尊 攝

文化節期間,端午詩會、國風遊園會等系列活動,以“沉浸式體驗”觸發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

“從節慶活動到城市建設,再到城市品牌打造,近年來,宜昌積極推動屈原文化傳承發展,讓屈原的精神更好浸潤城市肌理、融入百姓生活、砥礪奮進之志。”宜昌屈原文化研究院工作專班負責人雷青松説。

構築共有精神家園

長桌上的粽子連成串,長桌旁的村民心貼心。端午節當天,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動角鄉動甘村的佤族、傣族、彝族、拉祜族等族群眾齊聚一堂,包香粽、過端午。


6月22日,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動角鄉動甘村,來自不同寨子的群眾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滄源縣委宣傳部供圖)

“村裏年年組織端午節活動,把團結情包進粽子裏,把民族情融到心坎裏。”動甘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駿説。

雲南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黨委副書記馬凡松認為,不同民族共度端午,既是促進文化認同、提高文化自信的有益實踐,也是構築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方式。

6月20日,山東青島即墨古城人頭攢動,“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暨“手造傳承”文明實踐活動在這裡舉行。旱地龍舟比賽、投壺遊戲、漢服體驗、非遺手造項目集中展示。

“將民俗文化活動與文明實踐相結合,讓廣大市民沉浸式了解節日文化內涵、民俗知識,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即墨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明辦主任韓樹勳説,端午節正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的好時機,有情懷有文化的旅遊體驗,讓古城持續煥發生機和活力。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