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中國古代為什麼修長城? 長城所代表的中國智慧

發佈時間:2023-06-25 09:03:4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杜燕 | 責任編輯:秦金月

記者 杜燕


著名長城專家,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中國旅遊協會長城分會會長董耀會,長期致力於長城的研究、保護、宣傳和利用工作,著有《明長城考實》《瓦合集——長城研究文論》等專著多部。中國輕工業出版社于2022年出版的《傳奇中國:長城》,便是董耀會為大眾呈現的一部歷史脈絡清晰、兼具可讀性與科學性的長城傳記。

《傳奇中國:長城》講述了長城為什麼偉大、長城建造的奇跡與秘密及在當下的重要價值。作者通過介紹薊遼雄關19處精彩點段、冀晉險隘17處人文古跡、高原古塞14處遺址秘蹤、西北烽堠10處名勝故城,讓我們在長城看見偉大的中國。作為一部有專業知識支撐的通俗讀物,《傳奇中國:長城》,也著重揭示出了長城所代表的中國智慧。

1998年和2002年,董耀會作為國家指定專家,先後陪同兩位美國總統參觀長城。美國總統面對長城這一古代防禦工程,也提出了一個大多數人都困惑的問題:“中國古代為什麼要耗費這麼大的人力和物力修築長城?”董耀會回答稱:“修建長城是為了不打仗,建築長城的人並不想打仗。”

事實正是如此,只有渴望和平,只有不想打仗的民族,才會投入如此大規模的人力、物力,持續如此長的時間修築萬里長城。而長城的防禦性質也與生俱來,畢竟,修長城的人不可能“背著長城”發動戰爭。

中國兵家的智慧要義在於“止戰”,而止戰,則是為了民生。眾所週知,古今中外的所有戰爭,伴隨的都是百姓的流離失所。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熱愛發展,沒有人願意打仗,但是舉起雙手求來的和平是靠不住的,和平需要拿起武器來保衛。在古代農耕與遊牧交錯的地帶,減少戰爭與大規模的衝突的有效方法,便是修建長城。這一修,就是兩千多年。

回眸歷史,長城修建與發展的歷程,是古代中國平衡不同民族利益,緩解彼此矛盾的歷程,也是中國人持之以恒追求和平的歷程。經過兩千多年發展,長城一線,成為民族多元與文化多元碰撞與融合的重要區域,長城的存在構建出一種持續的民族融合、和平商貿之秩序。

今天,中國倡導文明互鑒,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體現的正是中華民族關於和平、融合、發展的智慧,而這些民族傳承的寶貴智慧,也全部體現在佇立了兩千多年的中國長城之中。

這就是長城,這就是了不起的長城。兩千多年斗轉星移,長城在文明傳承歷程中的作用正愈加重要。作為中國的國家符號,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城與長城文化越發呈現出瑰麗的價值。(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