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21日22時58分夏至:處處聞蟬響,遍地聽蛙鳴

發佈時間:2023-06-21 09:10:43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周潤健) | 責任編輯:姜一平

新華社天津6月20日電(記者 周潤健)“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北京時間6月21日22時58分將迎來夏至節氣,標誌著蛙鳴陣陣、蟬吟聲聲、荷韻飄香的盛夏來臨了。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袁瑾介紹,以夏至為起點,氣溫持續升高,一年最熱的時段即將到來。民間有“夏至不過不熱”之説。按照民間習俗,夏至這天,我國大部分地區都要吃麵,正所謂“一碗麵下肚,暑氣消大半”。

至於其中的緣由,眾説紛紜。在北方,夏至前後正是小麥豐收、新粉上市之時,古人以麵食敬神,慶祝豐收,自然就有了吃麵的習俗。麵條不僅種類多,口味也多,如北京炸醬面、天津三鮮打滷面、山西刀削麵、陜西臊子面、蘭州牛肉麵等等。

吃涼麵是夏至北方普遍習俗。清代《帝京歲時紀勝》記載,夏至這天,北京家家戶戶都要吃一種冷淘面。冷淘面即“過水面”,將麵條下鍋煮熟,撈起來過一下涼水,食用時加一點調味料,有的還配上各種菜碼。當夏日熱得滿身大汗時,吃上一碗涼麵,解暑降溫,渾身爽利。

在南方,“夏至面”的種類也很多,如鎮江鍋蓋面、揚州陽春面、常州炒澆面、淮安長魚面、南通跳面、昆山奧灶面、杭州片兒川、福建蝦面、廣東竹升面等等,展現了南方別有的風情和意趣。

“麵條是中國人夏日餐桌上的常客,天氣愈熱,吃麵條的頻率也就越高。一是做法簡單,吃著方便;二是口感不錯,營養豐富;三是寧心護腎,養生保健。”袁瑾説。

夏至吃麵還有一種解釋為,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而麵條便是食物中最長的了。這天以後白晝將漸漸縮短,民間就有了“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説法,説的是吃過“夏至面”,白天就越來越短,每天做針線活,用的線也一天比一天少。

相比于其他食物,麵條清爽、素凈,既是簡樸的果腹之物,也可以襯托任何食材,匯聚百態生活,容納萬千滋味。夏至到了,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不論你身處何方,不管你有多忙碌,記得吃上一碗“夏至面”,這是生活的滋味,也是文化的傳承。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