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如何架起中西溝通橋梁?

發佈時間:2023-06-26 09:23:03 | 來源:中國新聞社 | 作者:王妮娜 | 責任編輯:姜一平

中新社哈爾濱6月25日電 題: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如何架起中西溝通橋梁?

——專訪哈爾濱旅美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薛蘇裏

中新社記者 王妮娜

4月27日,國際著名音樂家勳菲爾德姐妹雕像在哈爾濱音樂廳廣場落成。自2014年引入,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已成功舉辦3屆。在此期間,眾多國際選手和音樂名家匯聚於此,中西方的音樂人走近並相互了解,架起了音樂文化交流的橋梁。

作為將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引入哈爾濱的發起人,哈爾濱旅美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薛蘇裏,37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西方音樂文化交流。近日,薛蘇裏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講述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背後的中西方音樂交流故事。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您將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引入哈爾濱的初心是什麼?

薛蘇裏:將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引入哈爾濱,首先源於我對家鄉的熱愛。我是哈爾濱人,在學琴初期,哈爾濱的老一輩音樂家,如著名指揮家卓明理、音樂理論家廖叔同,以及很多哈爾濱音樂界的前輩,都很關愛我,指導我。我的成功,離不開家鄉這片音樂沃土。

此外,哈爾濱是西方音樂傳入中國的發源地之一。1908年,哈爾濱成立了中國首個完整建制的交響樂團;1921年,哈爾濱創辦了中國首個音樂專業院校——哈爾濱第一音樂學校……因此,哈爾濱有厚重的音樂文化積澱,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音樂之都”的榮譽稱號。

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由世界著名小提琴、大提琴演奏家愛麗絲·勳菲爾德和愛倫諾·勳菲爾德姐妹創辦。她們是我的恩師,出身於德國音樂世家,將一生奉獻于音樂演奏藝術和音樂教育事業,是20世紀著名的弦樂教育家和演奏家。

我于1986年前往國外留學,一直心繫中國。當愛麗絲·勳菲爾德教授創辦國際弦樂比賽後,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把它引入哈爾濱。音樂無國界,是不同文化之間交流的重要方式。因此,我想通過在哈爾濱舉辦大型綜合弦樂賽事,讓世界不同國家的青年優秀音樂家來到中國,來到哈爾濱,親身感受這裡的音樂文化氛圍。這不僅有助於讓海外民眾更好了解哈爾濱,了解中國,也能給中外音樂家、音樂愛好者提供更多溝通和交流的機會。

中新社記者:愛麗絲·勳菲爾德教授曾親自來到哈爾濱指導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她對哈爾濱的感受是怎樣的?

薛蘇裏:愛麗絲·勳菲爾德和愛倫諾·勳菲爾德姐妹是最早訪問中國的國際知名音樂先驅之一。她們于20世紀80年代初到訪中國,先後在中央音樂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舉辦了大師班音樂會,與京滬各地的中國音樂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關係。她們對華裔學生青睞有加,首開中國音樂留學之先河。由她們推薦獲獎學金,並前往南加州大學桑頓音樂學院深造的中國留學生,多達百人以上,位列全美音樂學院之首。

2014年和2016年,愛麗絲·勳菲爾德兩次來到哈爾濱指導比賽。她特別喜歡這座城市,將其視為她在中國的故鄉。她説,哈爾濱這座美麗的城市,連空氣中都瀰漫著音樂的氣息。

2014年,哈爾濱老會堂及格拉祖諾夫音樂藝術學校舉辦公益大師班,小朋友都爭前恐後參與,希望在國際大師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勳菲爾德很喜歡中國的小朋友,在格拉祖諾夫音樂藝術學校認真聆聽他們的演奏,為大家提出了寶貴建議,並把他們摟在懷裏合影。參觀哈爾濱索菲亞教堂時,她還在輪椅上抱著小朋友一起合影。

2016年,愛麗絲·勳菲爾德參加了第33屆中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會開幕式。當時她已95歲高齡,成為出席開幕式最年長的國際知名音樂家。賽事接近尾聲時,我們考慮其身體狀況,請她提前回洛杉磯。她説,比賽還沒辦完,她在音樂城還沒待夠。

2016年7月,世界級指揮大師、國際著名音樂家祖賓·梅塔在哈爾濱指揮哈爾濱交響樂團音樂會。活動結束時,95歲的美國音樂家勳菲爾德、81歲的中國音樂家傅庚辰與梅塔先生見面。三位80歲以上高齡的世界頂尖音樂大師,在哈爾濱聚首,成為音樂史上的難忘時刻和感人瞬間。祖賓·梅塔與勳菲爾德在年輕時就相識併合作演出,作為音樂教育家的勳菲爾德培養了大量弦樂演奏家,而這些演奏家很多都成了指揮家祖賓·梅塔的樂手。見面時,祖賓·梅塔的音樂會即將奏響,勳菲爾德弦樂比賽正在進行,傅庚辰的兩場音樂會剛剛結束。

中新社記者: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已舉辦了3屆,從無到有,您能講講創辦的過程嗎?

薛蘇裏:萬事開頭難,作為一項國際比賽,重要的一步是招募全球有潛質的優秀青年選手。我們花費大量精力,在國際音樂領域的媒體、平臺和重要場合宣介這項國際頂級專業比賽。如今,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的參賽人數已超過1000人,每年報名人數增長約10%,參賽選手中的75%來自國外。這在中國,甚至在亞洲,都是一個非常亮眼的成績,比賽真正做到了國際化。

哈爾濱勳菲爾德弦樂比賽堅持高規格的國際化標準和專業權威性,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2017年,比賽成功入選隸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2019年12月30日,比賽永久落戶哈爾濱;2021年,當選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董事會成員,成為第一個進入聯盟董事會的中國成員單位。此外,哈爾濱又榮獲2025年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年會的主辦權,這是聯盟年會有史以來第一次在中國主辦,哈爾濱作為中國首個主辦城市,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

中新社記者:在促進中西方交流上,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有何作用?

薛蘇裏:我在國外留學,後來考入洛杉磯交響樂團做終身演奏家,一有機會就推介中國的音樂作品。剛到美國時,我們成立了太平洋合聲四重奏樂團,在美國、歐洲和其他國家很受歡迎。在英國演出中國作品時,當地觀眾非常激動,説從來沒有聽過來自東方如此美妙的音樂,紛紛找我們簽名留念,我覺得這就是文化傳播的魅力。

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的參賽選手,來自全球幾十個國家,不僅推動了中美文化交流,還促進了中國與歐洲國家,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在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的框架下,我們與世界100多個頂尖音樂比賽的高層管理人員相互分享資源,學習借鑒經驗,共同推介選手,大大增進了國際音樂賽事合作與交流,助力世界音樂文化的共同繁榮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過去,哈爾濱沒有音樂學院。如今,哈爾濱音樂廳、哈爾濱大劇院、哈爾濱音樂學院、哈爾濱音樂博物館陸續落成和使用,賽事的國際性、專業性也愈發凸顯。

自2014年落戶哈爾濱以來,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已吸引了全球100多所頂級音樂學院、1000多名弦樂藝術精英報名參加。國際選手和音樂名家匯聚冰城,在演奏藝術和音樂教育方面搭建了國際頂級的交流平臺。

音樂是一個美妙的橋梁,能把不同地方、不同歷史時期打動人心的音樂連接起來,讓人們可以跨越時空交談。

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主席彼得·保羅·凱恩瑞斯表示,哈爾濱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把世界帶到了中國,帶到了哈爾濱,也將中國的文化,哈爾濱的文化帶到全世界。通過比賽,世界可以了解弦樂藝術在中國的發展過程,也可以更多地了解中國,這將是世界國際音樂比賽聯盟與中國聯繫的重要窗口和橋梁。(完)

受訪者簡介:

旅美小提琴家、音樂教育家、勳菲爾德國際音樂協會主席薛蘇裏。受訪者供圖

薛蘇裏,洛杉磯交響樂團終身職位演奏家、勳菲爾德國際音樂協會主席、哈爾濱勳菲爾德弦樂比賽藝術總監、香港國際音樂節藝術總監,原美國南加州大學小提琴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全球音樂獎大賽器樂獨奏與CD專輯雙金獎獲得者。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