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優選匯 | 鄉土情懷與審美回歸:“二舅”短片的文化價值分析

發佈時間:2023-01-29 13:34:20 |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網 | 作者:崔醒群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原標題:鄉土情懷與審美回歸:“二舅”短片的文化價值分析

編者按: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近日發佈成果。

本屆優選匯以“中國網路文藝這十年”為主題,吸引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機構和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者積極參與,共有695個作品參評,其中長評335個、短評323個、微評37個。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輪專家匿名評審和網路票選,並報中國文聯批准,最終推選出優秀作品50個,其中長評33個、短評15個、微評2個,同時評選出3家優秀組織。

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每兩年舉辦一屆。活動旨在切實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網路文藝評論工作、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等明確要求,有效團結凝聚壯大網路文藝評論隊伍,推動構建良好網路文藝生態。

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拓展了優選範圍,首次將500字以內和五分鐘以內的微評納入優選範圍,包括視頻評論、彈幕評論、留言評論等新型文藝評論。匯聚了組織力量,在往屆個人自薦的基礎上增設組織推薦,中國文聯繫統、中國評協系統、“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成員單位、中央與省級主流媒體等積極參與,較好地發揮了組織優勢。網路投票互動熱烈,中國文藝評論網開發推出了投票專頁,入圍終評的103個作品吸引廣大網友積極投票34萬,引發了一輪網路熱潮,充分體現了網路文藝評論的特點。

即日起,中國網文化頻道將轉載發佈部分優秀評論作品,以饗讀者。文章均為作者來稿版本,未經編校,不代表本網觀點。

鄉土情懷與審美回歸:“二舅”短片的文化價值分析

(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入圍文章,由作者參選提供)  

2022年7月底,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站作者唐浩(網名“衣戈猜想”)上傳的短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一舉躍居平臺榜首,短時間內刷爆微信朋友圈、微網志並擴散至各大短視頻平臺,在網路上迅速傳播並引發熱議。“二舅”——這個歷經創傷又堅強、善良的個體,鉤沉了一代人的集體回憶。其涵蓋個體性與時代性、人文性與公共性話題的極度豐富的開放性特徵,使之變成了各種思想匯聚交鋒的輿論場。

短片《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內耗》截圖  

一、“二舅”短片藝術性表達的文本分析  

網路上對短片的評價,尤其是批評的聲音特別關注的是,作者的表達是否帶有特定目的,視頻中各種符號或顯或隱的傳播意義是什麼,它向受眾傳遞了怎樣的價值取向?但是,從短片的立意、視角看,它顯然是一個比較純粹的藝術文本,原作者拒絕讓二舅做直播,拒絕打擾二舅原本的生活,他似乎未追求過也未預料到這麼好的傳播效果,而將視頻作為自己的個體表達。因而,對短片的分析最根本的還是文本本身。

1.文案的文學性

從技術結構看,短片顯然是文案先行,平淡的口述中帶著深厚的文學力量。有人讚譽短片是《活著》的微縮版、現實版、積極版。較之《活著》,除了以微觀個體折射時代洪流這種結構上的相似,更有哀而不傷的人文性。在層層鋪墊的深沉基調上,實現了充滿張力的年代敘事和情感敘事,猶如一部“平民史詩”的掠影,不遜於鴻篇巨作。短片以恢復高考的40多年為敘事背景,展示“二舅”這個大時代裏的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狀況,雖然短短11分鐘,其物質意象、歷史事件、觀念形態之豐富,幾乎為每一個觀眾提供了位置,無論遲暮或青年,城市或村鎮,都能夠在影片中的“他者”身上發現“自我”的影子。這也應該是短片迅速引起廣泛關注、産生轟動性傳播效果的重要動因。

一些觀眾格外注意短片的第三人稱敘事——作者會以何種眼光、持何種立場、如何重構與加工“二舅”的真實形象。有的網評以“看”與“被看”的凝視關係描述作者為東方主義般的霸權者,迫使二舅成為被失語的符號。作者是一名普通教師,而表現的對象“二舅”又是大山裏最普通的手藝人,作者與主角同是元元黎庶,兩者間是平視的,視點是微觀的。樸實的溫情,就是這個視頻必然會暈染出來的底色。

2.人物的典型性

從文本角度看,二舅是典型人物,而非類型人物,即是説其形象意義在於特殊的個體性而非普遍的集體性;短片是對小人物而非網路名人的關注,作者的主觀動機是個體化的表達;作者關於創作過程的訪談,揭示了短片是隨機取材,而非刻意營造;導致二舅命運轉折的事件,是個體的偶然遭遇,而非社會現實的結構性變遷。這些足以説明作者對“二舅”的發現是一次特殊的、偶發的靈感。短片顯然不具備“文化工業”的製作精度,不是社會操縱的工具或社會控制的共謀。短片呈現的開放而豐富的主流價值,迥異於生硬的刻畫,主要源於“二舅”的曲折命運和個體行為天然連結著的人與家國之間的認同感。

3.主客體的互動性

稚拙樸實的影像、克制的基調、符號化的生活場景、事實與感情交融的文本結構,這一切構成了作為來自都市返鄉尋根的青年和山村老人之間巨大的身份跨度、地理跨度、歷史跨度。這跨度有多廣大,其間就能包容下多廣闊的話題,使得短片成為各種觀念思想交鋒的新場域。這條短片的類型是傳記片,一種從人物真實生活中提煉加工後的藝術化創作。這種親身經歷、社會體驗和自身立場的直接參與和代入,不同於紀錄片追求的真實性,也不必保持與拍攝對象之間冷峻的距離感。短片傳遞的價值觀念,是作者以其自身的經歷體驗,和二舅去觸及、去挖掘、去印證、去碰撞的結果,既不是對二舅一生的完全照搬,也不是作者個人的完全虛構。一些網評對短片真實性的苛求,高到了審閱文獻片的程度,這出自於對評論對象的誤讀。

故事就是一種態度,是作者在面對真實人物的時候,經過思考講述的故事,蘊含了人物和作者自己相調和之後的觀念和看法。短片的文學性側重藝術化的處理,其中很多本可以精確的歷史事件指涉不清,年代符號的模糊表明短片並不是依靠營造逼真的年代感來打動人。二舅並不像那個年代的臉譜雕像,給觀眾呈現刻板的年代印象,他別具一格的形象特徵反而加強了這個形象的信服力。

二、“二舅”短片主體性建構的文化分析  

鄉愁是對於家鄉深沉的思念和依戀之情。鄉愁與中國文化傳統、文化根性緊密相連,承載著人倫孝悌的血脈親情和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鄉愁”外顯于整個中華民族的宏大敘事中,內在於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裏。短片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由作者和二舅所構成的相對獨立又相互疊加的三重鄉愁意象。短片在流量方面的成功不是資本助推下的人造波浪,而是鄉愁匯聚起來的傳播洪流。

1.鄉土情懷治愈精神內耗

這一重鄉愁是地域或空間上的,體現于遊子和家鄉的關係,是為“懷鄉”的鄉愁。“月是故鄉明”,在作者心中,二舅化身成了故鄉的一彎明月,寄託著作者在精神內耗、進退無據時的鄉愁,是高度繁榮的都市文化和鄉土文化根性的碰觸。作者背井離鄉,置身都市的水泥叢林和陌生人群,他的身心是流離遷徙、漂泊無根的。二舅平和而積極的生活態度,包容、寬恕、安詳、致用,衝抵了置身於繁榮的都市商業文化的作者流動、不安、慾望、浮躁等種種“精神赤字”,成為治愈作者精神內耗的良藥。

2.文化尋根喚醒民族記憶

這一重鄉愁是時代或時間上的,體現于當下與過去的關係,是為“懷舊”的鄉愁。人的社會實踐亦是時間性、歷史性的。“人類的時間化,正如它通過社會仲介所進行的那樣,與時間的人類化相等。時間的無意識運動在歷史意識中表現出來,並且變成真實的存在。”[1]短片作者和二舅之間的異地和家鄉的空間性距離,實質上是現代化都市和傳統鄉土的時代性差別。結合短片,如果説“懷鄉”的鄉愁側重於作者的個人情感體驗,那麼“懷舊”的鄉愁則是對於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回望,是一次文化的尋根之旅。

在這裡,短片不期然而然地錨定了中華民族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的文化根性。正如短片中説的:“從二舅這裡,讓我看到了我們這個民族身上所有的平凡、美好與強悍。”

3.眷顧鄉愁汲取前行動力

鄉愁的第三重意向,體現于當下和未來的關係,是為“未來”的鄉愁。懷鄉、懷舊的鄉愁是對“過去”的深刻追憶、深情留戀和深切緬懷,但是生活畢竟還有“未來”。二舅本有希望考上大學卻遭遇左腿殘疾輟學在家,一度陷入頹廢。他學會木匠手藝,收養女兒寧寧,為出嫁的妹妹打制傢具,盡心照顧年邁的母親,為鄉親們修理各種生活用具,二舅以他的莊敬自強顧住了整個村子。二舅對命運的不屈以及突破困局的智慧與堅韌,集中體現在二舅摘抄偉人的那句話——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作者堅信,二舅的未來,最後通向的一定是勝利!這是作者三天尋根之旅所找到的答案。這個答案不僅僅局限于對作者的激勵,而且寄予了作者對“二舅”和家鄉美好生活的期待,從而為鄉愁增添了一抹理性的色彩。

鄉愁給予我們的是根的營養,是歷久彌新的勃勃生機、開物成務的創造精神、向上向善的前進力量。作者和二舅等小人物就像一條條涓涓細流,是匯入中華文明物質形態、精神形態的大江大河的一部分。短片又像是考古發現的碎陶片,它並不精美宏大,但它確曾是一個時代微小的見證,述説著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這歷史的一隅蕩起的微微漣漪。短片的爆髮式傳播效應,正是基於短片與同樣作為蕓蕓眾生的觀眾之間達成了一種“有意義的巧合”。

三、“二舅”短片傳播意義的價值分析  

截稿前(2022年8月6日18:00),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站的原視頻達到了3986.1萬播放量,擁有24.2萬條彈幕留言及6.2萬條評論留言,514.8萬讚的驚人傳播力,這還不算在微網志、抖音、微信等其他平臺的轉發、評論和二次創作。就連原視頻頁面下的觀看評論得到的最高讚量也能達到44.3萬之多。不少B站用戶感嘆,“這是我今年看過最高級、最好的視頻”“這部微縮的紀錄片,何嘗不是普通人的一生。”[2]熱議之中,有感動和讚嘆,也有批駁和質疑。顯然,二舅視頻激起了很多人的代入感和參與感。

1.短視頻文化價值的迷失

隨著媒介技術不斷升級,自媒體全面開啟短視頻傳播時代,大眾深陷快節奏的媒介生態之中,泛娛樂化逐漸成為普遍追求,甚至出現審美取向和價值觀念混亂的現象。“許多媒體為吸引廣大觀眾眼球以在‘注意力經濟’盛行之時立住腳跟,不擇手段地創造醜像、傳播醜態。流變的傳播環境形塑了諸多大眾心理新特質。”[3]嗶哩嗶哩網站曾數次推薦帶有強價值觀的短片,嘗試對受眾的價值引領,但是受眾趨向於尋找獨立判斷並自由表達的空間。“刻意美化、神化典型人物的宣傳方式已嚴重喪失了公信力。應該注意社會發展對人們興趣愛好、價值取向産生的影響與變化,應該認真分析受眾的心理,不能沿襲過去單一的説教與宣傳的報道方式。”[4]從效果和反饋看,近年來,主流建構性話語在發聲日益強烈、回應日益積極的同時,也正遭遇到來自民粹觀念在文化價值、審美取向上帶有消解性、抵抗性的挑戰。

另一方面,短視頻領域有獨特的商業機制,大數據推薦演算法在流量經濟的背後,必然的弊端之一就是對獨特性創意性的藝術品出現的抑製作用。“當藝術作品從其奠基儀式功能的寄生角色中得到了解脫後,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正是為了被複製而創造。”[5]自媒體傳播領域跟風創作的量大低質的短視頻,使得受眾在簡單的精神刺激和被動滿足中,隱隱然進入了千篇一律的藝術荒漠。

2.“二舅”短片的審美回歸

短片以“歸鄉”為母題,採取了溫和而風趣的創作態度,包含著東方美學特有的不事張揚、恬淡內斂的韻味,融入了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對個體生命和時代發展的思辨。

二舅身上有溫情。二舅對母親孝愛有加;二舅收養寧寧,供她受教育和長大成家;二舅用自己的手藝給鄉親們必要的幫助,為村裏佔比達80%的留守老人修理插線板、收音機、洗衣機、床頭燈等等,他和周圍的所有人形成了一個共生共情的命運共同體。二舅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

二舅身上有韌性。二舅歷經磨難,隨時代沉浮。但他不是隨波而流的躺平,更不是蠅營狗茍的活著,而是選擇了擔當和自強。二舅治愈了作者的精神內耗,是因為作者在二舅身上看到了仁而愛人的情懷、精於思考的智慧、埋頭苦幹的行動,從而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前行的力量。二舅一個人的抗爭,折射著整個中華民族的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二舅身上有人民性。關注人民,人民至上,是中國人價值觀的鮮明取向。中華文明講仁愛、重民本的精神特質讓中國文藝創作者的關注點迥異於西方。二舅既不是引領時代的英雄,亦不是無可作為的棄兒,他只是那些盡力以自己的努力和善良去適應時代的蕓蕓眾生裏面的這一個而已。這讓多數中國人可以在二舅身上找到自身的投影,找到中華民族共用的文化底蘊和主體認同。

3.“二舅”短片的傳播意義

短片像是在短視頻浩蕩濁流中的一縷清泉,給人們帶來了極大新鮮感,引起了轟動性的傳播效應。視頻作者唐浩在隨後上傳的訪談中回答如何看待二舅的走紅時説,感覺自己可能拿著榔頭,一不小心掘到一個礦,就是在這個時代轉型的大背景下,大家心裏其實一直有一種東西沒有被表達和宣泄出來,自己正好極其僥倖的做出來,但這背後是可能涉及到上億人一直在隱忍的某種情感。

這條短片通過改革開放大潮中小人物奮鬥的故事實現了與主流價值觀的一次藝術化的邂逅,通過作為北漂的遊子的鄉愁凸顯了中華優秀文化的價值與力量,通過表現二舅身上所閃現的千千萬萬普通民眾的生命意識、文化品格啟動了對於一個時期以來短視頻價值生態的反撥。短片雖然在藝術表現上還顯得粗糲,在某些細節上還有待打磨,在價值引導上還缺乏自覺,但它畢竟標識了短視頻領域在價值和審美上的某種回歸。我們不必對二舅作歌頌田園牧歌式的文化保守主義解讀,我們更不抗拒具有五千年文明傳承的中華民族順應世界潮流走向現代化、走向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堅定腳步,但我們真誠地歡迎二舅走近我們身旁,來到我們中間。這是因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

參考文獻:  

[1]居伊·德波著,張新木譯,景觀社會,南京大學出版社,2017.05,81頁

[2]陳秋縈,李婷.視頻作者希望“故事有美好結尾”[N].四川日報,2022-07-27(005).

[3]駱藝文,華苒君.價值引領與審美回歸:主流媒體為什麼選擇丁真[J].傳媒論壇,2021,4(15):173-174.

[4]操靜文.如何讓微視頻典型人物報道立起來[J].新聞前哨,2022(01):77-78.

[5]瓦爾特·本雅明(德)著,王才勇譯,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


作者:崔醒群,保定學院教師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