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喬忠延(山西省散文學會名譽會長)
虎虎生機在延續,玉兔隨同春光至。
2023年在農曆中屬於兔年。兔在時辰中與卯時對應,稱作卯兔。卯排在農曆的二月,二月是百花爛漫的仲春,又有卯月之稱。卯兔歡跳著到來,標誌著和煦溫潤的春暉光照人間。這與兔子敏捷而又溫馴的性情頗為切合。因而,忝列十二生肖中的兔,和因之派生出的兔文化早就是溫和吉祥的象徵。讓我們穿越時空,做一次關於中華兔文化的漫遊。
天下何人不愛君
兔子是我最早愛憐的動物,若是變換成現在的話説,是我兒時的寵物。然而,那時的鄉下沒有寵物的概念。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是為了索取口中食,就是為了換得身上衣,誰也不願意招惹累贅。我是個例外,依稀記得跟著父親去他的一個同事家看見了兔子。潔白的絨毛白得像雪,亮紅的眼球紅得像是琉璃球。雪是我的最愛,每逢下雪我都會撲進雪中,與雪花共舞。甚至瞎想不堆雪人,坐在院子裏讓雪花落滿全身,讓自個兒變成雪人。初見兔子,儘管阿姨熱情地告我這是兔子,我卻直叫雪兔。雪兔再加上紅琉璃球一般的眼睛,愛得我一分一秒都不想離開,那日端著飯碗都趴在兔窩上觀看。看得馬上就要日落西山了,我還不想回家。真感謝那位阿姨,竟然投我所好,送給一對小雪兔,我喜氣洋洋抱回家裏。從此,喂兔子成為我的幼兒作業,喂蘿蔔葉、白菜葉,時常還跑出村子到小溪旁拔些鮮嫩滴水的青草,送到小生靈的嘴邊。兔子很快把我當成最好的朋友,每逢我出現在窩口,都會同時起立,翹起前腿向我“敬禮”。
不知不覺小雪兔長成了大雪兔,還有一隻肚子明顯圓鼓鼓的。有一天,鼓圓肚子的那只居然幹出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張嘴一口一口拔掉肚子下的絨毛,撮成一團。這是幹啥?第二天看時,我感動得差點流淚,兔子用絨毛做了一個窩中窩。窩裏躺著六隻肉紅的小不點兒,原來拔毛是為了溫暖自己的小嬌兒!我伸手去揪一根手上細得幾乎看不見的汗毛,還疼得差點掉眼淚,兔子該有多疼呀!那一刻我更加喜歡兔子了。我喜歡兔子的長相,更喜歡兔子的愛心。
現在回味,這可能是我人之初最早付出的愛心,而且盡心盡力,不摻染一丁點功利雜念。養兔不為賣錢,更不為吃肉,就是為了養一份喜歡和可愛。如果要用歌聲表達,決不能唱“月亮代表我的心”,而要唱“太陽代表我的心”。試想,月亮有時圓,有時缺,如何能夠代表我的心?我的心只能像太陽那樣永遠圓圓的,熱熱的。
長大了才知道,愛兔者太多了,上至帝王,下至平民。平民百姓愛兔,養兔,寵兔,似乎還不能盡情表達充盈的愛心,每逢鬧紅火,或者是逢廟會,總會有個兔兒爺出場。這裝飾一新的兔兒爺,大眼睛更大,長耳朵更長,最迷人處是身上的行頭。這行頭可不是平日那一身或雪白或清灰的絨毛,竟然是將軍披掛禦敵的盔甲。此時看,兔子好不體面威風。然而,還有更體面威風的,那兔兒爺還有坐騎。並且那坐騎,比老子過函谷關時的威風,也比張果老行走時的威風。老子騎的是青牛,張果老騎的是毛驢,你道兔兒爺騎的是什麼?老虎!老虎這百獸之王甘當兔兒爺的坐騎,還有比這更威風的嗎?每當兔兒爺威風在鬧市,就會鬧騰得熱火朝天,歡聲笑語與孩童的尖叫呼喊相伴,猶如熱油鍋裏撒把鹽,劈裏啪啦開花一般炸開。眾生對兔子的那種厚愛一言難盡,千言萬語也難盡。
帝王似乎要與平民比個高低,看看誰更愛兔子。《藝文類聚》記載,“白兔為瑞”“黑兔曰祥”。一旦白兔、黑兔出現,那是君主賢明、海內大治的祥瑞之兆,無論誰看見都必須進獻給皇帝。西漢建平元年、東漢元和三年、永康元年,都有向朝廷進獻白兔的記載。唐武德年間,浮山縣9次出現白兔,唐高祖李淵以為天降祥瑞,興奮難已,頒旨將浮山縣改名神山縣,並下詔新建白兔觀,隆重祭祀兔神。這還不足以表達他的興奮,乾脆把兵符由虎形改為銀兔來調兵遣將。這銀兔能調動千軍萬馬,可比兔兒爺威風多了。《魏書》不僅有民間向朝廷進獻白兔的記載,還有進獻黑兔的墨跡。最為有趣的是,前趙國君劉曜狩獵,獵獲一隻黑兔,視之祥瑞撞懷,把年號光初改成了太和。
“兔”延伸出來的漢字
世人如此厚愛兔子,自然因為兔子行動敏捷,乖巧溫順,進而將之視為祥瑞和睦的象徵。若不是還有個頭大、性溫和的羊,造字的先祖或許會以兔為原形勾畫“美”字。不過兔子雖然與“美”字擦肩而過,先祖也以兔延伸出兩個漢字。一個是“逸”字,《説文解字》謂之“善逃”。“善逃”是兔子的行為特徵。生來善良溫順,不能踢,不能咬,遇到強敵只有一條活路——逃。兔子一是跑得快,時速可達56千米以上;二是跳得遠,一躍就在五六米開外。我們村外到處是良田,茂密的莊稼地是兔子隱身的最好帷帳。每逢收穫時節兔子的境遇可就慘了,麥子割倒便失去了家園,只好驚慌失措躥跳出來。有人看見馬上撒腿追趕,論速度沒有一個人能跑過兔子,可滿地是人,後邊追,前面堵,要逃命真不容易。此時兔子逃命的法寶不再是跑,而是跳。田間多河汊,河汊都有三米多寬,兔子一躍而過,追趕的人卻跳不過去,只能望河興嘆。兔子逃走了,逃遠了,再沒有性命之虞,才能安閒著喘口氣。這便是“逸”字的完整含義:逃跑和休息。所以,便派生出逃逸、奔逸、遊逸、安逸、隱逸等詞語。
再一個是“冤”字。把兔子關在窩棚裏就是“冤”,還真是不用申訴辯護,而是一目了然的冤枉。兔子善良得不能再善良了,不會傷害任何動物,連昆蟲都不傷害。別的動物都欺軟怕硬,遇到天敵戰戰兢兢,若是遇到弱者,馬上面目可憎,比阿Q見到吳媽還遭人厭惡。兔子則始終如一,怕硬而不欺軟,強時而不淩弱。把兔子關起來就是製造新的冤案!一個冤字,寫出了世人對兔子和弱者的萬般愛憐。
兔子還延伸出個“菟”字。“菟”字,可以與菟絲子和於菟聯姻。菟絲子是寄生草,軟弱無骨,纏繞在別的植物上汲取營養,損人利己。不過,“於菟”這詞倒是能彌補兔子的損失。你道這於菟是何物?是稱為百獸之王的老虎。怪不得鬧紅火時,老虎甘當兔兒爺的坐騎。
據説,大名鼎鼎的后稷名字叫“棄”,是因為其母親姜嫄野遊踩中巨人腳印而孕生,家人不願養育這個來路詭異的孩子便拋棄到山野。時過數日,孩子沒死,是緣于一隻老虎餵養他,呵護他。老虎具有了兔子善良溫和的性情,就博得個好名:於菟。當然,這只是我“望文生義”,由“兔”—“菟”字而展開的聯想。
文物書畫中的兔
世人喜愛兔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古代,這種認知能夠在文物中得到驗證。
如果我們把目光投向商代,並且盯住最為興盛的武丁時期,在人吼馬嘶的戰場上可以看見一位叱吒風雲的將軍。這就是婦好,她應該是中國最早的女將領。她率軍北上征討土方族,東南攻伐夷國,西南打敗巴軍,為商朝拓展疆土立下了汗馬功勞。婦好,這位傑出的巾幗英才對兔子情有獨鍾。1976年考古專家在河南安陽小屯村打開她的墓室,一隻長10cm,高5.8cm,厚0.5cm的玉石兔子露出容顏。黃褐色的玉兔與原野奔跑的兔子極為相像,略微昂頭,圓睜大眼,張口吐舌,肥軀翹尾,足向前屈,爪趾清晰可辨。前足處鑽有一個小孔,穿上絲繩便能夠係佩在身。可想而知,當年婦好就佩戴這祥瑞玉兔馳騁疆場,保祐護身。
時光飛逝,滄桑變易,絲毫沒有減損世人對兔子的厚愛。1992年,在山西省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中出土了西周青銅兔尊。其中一件高20.1cm,長35.8cm,前肢點地,後腿彎曲,猶如蓄勢待發,將要跳躍而起,惟妙惟肖表現了兔子的膽怯和機警。兔尊腹部中空,背上有圓角長方形開口,口上有蓋,蓋上有扁圓形鈕。尊體兩側飾有圓形火紋,還有雷紋和勾連雷紋。這件造型生動、形象逼真的兔尊,既是酒器,又是禮器,無疑是王侯喜歡兔子的又是一個例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英雄可以淘盡,可能暗淡,兔子則穿越歲月風塵依然光色不減。1974年發掘的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舉世轟動。墓中一幅繁麗精美的帛畫,更是驚詫人寰。畫上有月宮,有蟾蜍,還有一隻輕盈的兔子。緣于相伴嫦娥搗藥月宮的故事,兔子走進了神話世界。
到了唐朝,兔子仍舊風韻醉人。2010年2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考古發掘出成組的十二生肖俑,均為人身泥質紅陶。其中的兔頭生肖,身著袍服,腰係大帶,恭整肅立,雙手拱禮,儼若一位輔佐君王的高官。
至於圓明園流失海外的兔首,盡人皆知,那就不必多説了。不過,這尊兔首也在告訴世人,兔子早就是國人的愛物、寵物。愛之,寵之,不只因為兔子乖巧養眼,還因為其早已成為暖人身心的靈物。
有人用玉石雕刻兔子,有人用青銅鑄造兔子,還有人用畫筆描繪兔子。兔子和善乖巧的形象屢屢出現在畫家的筆下,宋代畫家崔白留有畫名《雙喜圖》,畫面上的主角是兩隻喜鵲。風吹枝搖,一隻喜鵲張翅飛來,一隻在樹榦上與之和鳴。筆墨涂染到這裡,畫面上部頗具動感,底部未免沉悶。此時,畫家靈機一動,點染了一隻玄兔。玄兔聞聲仰望喜鵲,安詳泰然,一下增添滿紙喜氣。看看,兔子一齣場,哪怕是肅殺的深秋,照樣溫煦迷人。
在明代畫家徐霖筆下,兔子成為主角,畫名《菊石野兔圖》。兔子出現的位置與《雙喜圖》極為相似,正在安閒地賞花觀石。只見耳朵豎起,圓眼大睜,沒有因為沉迷美景而喪失機警靈動。清代畫家華嵒的《海棠禽兔圖》更是將兔子的機警靈動描繪得惟妙惟肖,你看兔子聆聽梢頭鸚鵡啼鳴,卻將身體半隱在海棠花叢,真是巧妙呀!清代畫家冷枚的《梧桐雙兔圖》有點反常,兩隻兔子安逸閒適,還帶點學士的自信。原來這是宮廷畫家摹繪宮廷兔子,神色哪能驚乍,只有飽受寵愛的從容。
兔子身上的醒世故事
上下五千年,一部中華文明史首先是一部思想史。思想史不一定要高深,卻一定要走心。往往是那些承載著思想活色的故事,會改變人的思想情感,改變人的行為軌跡。我童年告別三分鐘熱度的學習方式,就得益於讀了《龜兔賽跑》的故事。故事淺顯易懂,卻警策我力戒浮躁,奮力前行。烏龜和兔子賽跑,烏龜的實力根本無法與兔子比較。萬米長跑、百米衝刺,兔子都堪稱健將。烏龜是兩棲動物,在水中游動是強項,在陸上行走是短板,那跑,頂多算是爬行。以短板爬行,對應跑步健將,只能毫無懸念地慘敗。然而,拿到金盃的不是健將兔子,而是緩慢爬動的烏龜。兔子用力一躥就到了百米開外,回頭看烏龜剛剛離開起跑線,一得意躺平睡了大覺。驀然醒來,烏龜已經接近終點,再拼命追趕為時已晚。這個勝在起點、輸在終點的故事説明,不只聰明反被聰明誤,而且優勢易被優勢誤,千萬不要驕傲。為了啟迪世人,可愛的兔子甘心扮演反面教員。
龜兔賽跑,不是兔子最早的登臺表演,最早使之啟迪世人的恐怕是《韓非子·五蠹》。其中寫道:“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故事簡短好笑,宋國農夫種地,突然跑來一隻兔子,撞死在身邊的樹上。農夫不再種地,坐等兔子再來,不勞而獲。結果兔子沒有再來,農田荒蕪了。韓非子講這個故事,當然不是無事生非,而是提醒君王,世道變化,“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兔子再出場滋生了“狡兔三窟”這個成語。預備三個洞窟是兔子的生存之道,弱勢者總是變著招數確保不成為強者的美食。把兔子的生存之道,大化為人的生存之道是馮諼的智慧。李白有詩寫道:“孟嘗習狡兔,三窟賴馮諼。”聽起來有點奇葩,可馮諼就是東周列國史上的一個奇葩。這個奇葩去孟嘗君那裏當門客時一貧如洗,還自稱沒啥本事。所幸孟嘗君不嫌棄,收留了這個謙稱無能的人。《戰國策》記載,沒幾天馮諼竟然“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他嫌沒有魚吃要走,孟嘗君得知即供他魚吃。他又説出入沒有車,孟嘗君給他車坐。他接著説無法養家,真是得寸進尺呀!孟嘗君給他錢奉養老母,他才安心住下。孟嘗君每年都要派人去所封的薛地收債,這年馮諼自願前去辦理。辦理的結果是將所有的債據付之一炬,獲得“民稱萬歲”。回來復命説買了個仁義,孟嘗君很不高興。哪知時日不長,孟嘗君被罷相,只能回歸薛地。民眾聞知,扶老攜幼,夾道歡迎,孟嘗君這才明白仁義比金錢寶貴,對馮諼大為賞識。
馮諼則曰:“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鑿二窟。”“狡兔三窟”的成語就出自這裡。馮諼繼續成全孟嘗君,遊走梁國,説動梁王遣使者攜黃金千斤,車百乘,往聘孟嘗君為上將軍。而他則告訴孟嘗君,不要前往梁國赴任。齊王得到這消息,甚覺慢待了孟嘗君,再度重用他。馮諼告給孟嘗君:“三窟已就,君姑高枕為樂矣。”兔子的智慧啟迪了馮諼的智慧,馮諼的智慧讓孟嘗君榮華富貴,高枕無憂。兔子在史書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
成語與古詩中的兔
偶然看到的一份資料,拓展了我的視野。新疆阿勒泰地區發現了一個古人類遺址通天洞。洞中出土了數以千計的石製品與大量動物骨骼碎片。這些骨骼碎片是先祖的食物遺痕,有羊、驢、犀牛、棕熊的,還有禽鳥和兔子的。這是舊石器時代遺址,距今45000年左右。足見,那時兔子就用自己的肉身養育人類先祖。數萬年間,兔子前赴後繼為人類奉獻食物,先民祖祖輩輩受之恩養,感情積澱日漸深厚。大而言之,兔子乖巧馴良的性情,使之成為吉利祥瑞的化身,成為安康幸福的代名詞。小而言之,與之相伴隨行的文化無處不在。流行最為廣泛的是口語,口語最風趣的是歇後語。例如,逮只兔子跑了馬——得不償失,兔子尾巴——長不了,兔子逗老鷹——沒事找事,兔子滿山跑——野慣了,等等。這些歇後語幽默詼諧,大大增加了口語的趣味。
還有些和兔子相關的話,早已形成諺語。例如,兔子急了也咬人;磨道裏的兔子,假充大耳朵驢;追趕兩隻兔子,一隻都逮不著……這些經常挂在眾人嘴邊的諺語,一聽就明白,一想有深意,如同平民哲學。還有些從歷史深處延續而來的熟語,已經凝結為成語。例如,狡兔三窟、兔死狗烹、守株待兔、兔死狐悲、見兔顧犬、狼奔兔脫、兔走鶻落、龜毛兔角等等。前面説過狡兔三窟和守株待兔,這裡挑選兔死狗烹説幾句。
兔死狗烹出自《史記·越世家》,范蠡輔助越王勾踐滅掉吳國,隱居前給越國宰相文種留言道:“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狡兔被逮住了,無用的走狗會被吃掉。飛鳥射光了,再好的弓箭也會棄之不用。有自知之明,能審時度勢的范蠡善終於江湖,而功高震主的韓信則落個被斬的下場。臨刑前,韓信便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哀嘆。兔死狗烹與其他成語一樣集納著歷史風雲,血色記憶。
在文學的殿堂裏,詩歌,尤其是古詩,是最為精煉,最易抒寫內心情感的。兔子頻繁出現在其中,為詩壇增添了頗多靈性。打開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兔子便跳躍在詩行間。《兔罝》寫道:“肅肅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大意是,兔網結得緊又密,布網打樁聲聲碎。武士氣概雄赳赳,都是公侯的好護衛。這是借助獵兔的情景,寫照護衛公侯的整肅陣營。那個時代爭權奪利,戰爭頻發。戰爭是生離死別的代名詞,另一首《兔爰》便充滿了對戰爭的怨嘆:“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逢此百罹。尚寐,無吪!”詩中怨嘆説,兔子往來任逍遙,山雞落網慘淒淒。在我剛出生的時候,沒有戰亂災禍;在我成年這歲月,各種苦難竟齊集。長睡但把嘴閉起!兩首詩,兔子都是比興的起點,詩人頌也好,怨也罷,總是以兔子寄託情愫。
古代詩詞寫兔子的很多,若是選一首寵愛兔子的詩作,我看應鎖定唐代王建的詩。王建曾寫下《宮詞》一百首,其中有首這樣寫道:“新秋白兔大於拳,紅耳霜毛趁草眠。天子不教人射殺,玉鞭遮到馬蹄前。”將《宮詞》連貫起來閱讀,初見白兔出現禁不住為之捏一把汗。“射生宮女宿紅粧,把得新弓各自張”,這一箭射出去,豈不要了白兔的性命!好在天子憐憫白兔,伸出玉鞭阻攔射殺。在生肖中能享受到這種禮遇的還有哪位?
大詩人李白、歐陽修、王安石都曾將兔子寫入詩中,這裡暫且不説,我想説唐代蔣防的《白兔賦》。賦不是詩,蔣防卻寫得詩意盎然。他描述白兔“皎如霜輝,溫如玉粹”;評價白兔“潔朗貞質,聯綿雅致”;賞識白兔“其容炳真,其性懷仁”;頌揚白兔“與三窟以殊歸,將五靈而共至”。哈呀,“將五靈而共至”應算是古往今來對兔子的最高禮讚。五靈是古人心目中的祥瑞禽獸,包括龍、鳳、烏龜、麒麟和白虎。白兔居然身係五靈,何等珍貴,何等不凡!
“玉兔”實現探月夢
現在看看諸位大詩人、大文豪如何寫照兔子吧——李白寫“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李賀寫“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歐陽修寫“天冥冥,雲濛濛,白兔搗藥姮娥宮”;王安石寫“宮中老兔非日浴,天使潔白宜嬋娟”。李白和歐陽修詩中的“白兔搗藥”,李賀詩中桂樹下的“寒兔”,以及王安石筆下的“宮中老兔”,都把兔子寄寓在月亮上,或説月宮中。由此我頓生感慨,在十二生肖中,能享受當代最高禮遇的唯有兔子。
月亮變作月宮,縈繞著中華兒女的探月夢。這夢想由嫦娥奔月起始。嫦娥最初叫姮娥,因為規避漢文帝劉恒的名諱,改稱嫦娥。嫦娥本是天仙,夫君后羿下凡,她隨同來到人間。后羿射掉九個太陽,解除了天下大旱。哪料太陽是東方天帝的寶貝兒子,他遭到報復只能在凡界與平民一起過苦日子。后羿不甘讓妻子受苦,向西王母求取到兩份長生不老丹藥。打算選個吉日良辰,一同服用,和美度日。豈料,弟子逄蒙得知居然起了歹心,借著給師父接風,將他灌得酩酊大醉,馬上逼迫師母交出丹藥。見勢不妙,嫦娥一把將兩份丹藥吞進口中。這丹藥一人吃一份,長生不老;一人吞兩份,立即成仙。嫦娥飄飄忽忽離開地面,天庭回不去,只能飛向月亮。這就是嫦娥奔月的神話。
那麼玉兔為何會去月宮搗藥?傳説多多,我篩選出最為可心的一種。后羿被逄蒙灌醉,酒醒後逄蒙糊弄他,説是師母偷吃丹藥私奔了。后羿不信,可丹藥不見,嫦娥不在,只能唉聲嘆氣,信以為真。多虧嫦娥托夢于他,這才弄清原委。事情搞清了,他們仍無法團聚。后羿再次找到西王母,傾訴了心中的苦悶。正巧月宮裏吳剛砍掉的樹葉可以治病健身,西王母便推薦他去月亮上搗藥。東方天帝記恨后羿,他無法顯露真身,只好化作玉兔與嫦娥團聚。兔子因為溫和善良成為后羿的替身,在月宮與嫦娥相依為命。
神話是夢想,寄託著中華先祖渴望探究月亮的理想。數千年過去,先祖的夢想一直是夢想,當代中華兒女卻讓先祖夢想成真。2013年12月,“嫦娥三號”款款降落在月球上,從她懷抱裏走出來的就是“玉兔一號”。“玉兔一號”這美妙的智慧兔子,開始巡視勘察,實現了先祖探究月亮的理想。後來“嫦娥三號”又將“玉兔二號”攜帶上月球。從2019年1月3日起步,這只兔子走呀,走呀,走到2022年7月5日,走過了1239.88米。看來,兔子還真吸取了與烏龜賽跑的教訓,在月球行走頗具耐心,積跬步已經至千米了。再走下去,未必不會至千里,至萬里。
兔子與我們的家園
“兔子不吃窩邊草”,是一句常常聽見的俗話。這話卻是兔子真實的生存之道。我家鄉的田埂上,時不時就可以找到兔子窩。兔子窩不會像喜鵲窩、燕子窩挂在明面上,而是隱藏在草叢中,不留心是看不到的。夏天的青草,冬日的枯蒿都是兔子窩的掩體。這掩體無論是青草,還是枯蒿,都是兔子的美食。可是,兔子即使再饑餓都不會吃掉,那草叢往往都完好無損。
“兔子不吃窩邊草”與狡兔三窟都是兔子的本能。馮諼看中、光大的是後者,我則更認可前者。曾經覺得這“不吃窩邊草”,只是兔子要保護家園。如今完全應該從形而下提升到形而上的層面認識。形而下是具有實用性的生存之道,形而上的哲理層面則是,若無遠慮、必有近憂的超前意識。人是靈長類動物,兔子似乎無法與人相比。然而在這一點上,人卻應該恭恭敬敬向兔子學習。我居住的地方離黃河不遠,曾以為母親河一直是黃的,後來讀書方才曉得東漢之前黃河不黃,叫作大河。那為啥大河會變黃呢?考古學家的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哪文明開化得早,哪的水土就流失得早。原因不講自明,人們在住地周邊刀耕火種、砍樹蓋房,嚴重破壞了自然的綠水青山。覆蓋保護黃土的植被掀掉了,水土大量流失,大河變成了黃河。黃河之黃,僅是自然環境損壞的預警。土地沙漠化,河水遭污染,大氣品質下降,地球氣溫變暖,一系列現象都在向人類發出警示。這警示最通俗的話語就是:兔子不吃窩邊草。如今這俗話已變為中華兒女的自覺行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已擺在建設美麗家園的高度。幾經奮鬥,荒山禿嶺正在變作蔥蘢青山,渾濁河流正在變作潔凈綠水。我們的家園越來越宜居,越來越美好。
兔年光臨,我們應該繼續光大“兔子不吃窩邊草”的超前意識,把握今天,為明天創造更好的生態環境。
兔年光臨,我們應該繼續光大兔子溫瑞善良的美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
《光明日報》( 2023年01月20日 13版)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