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優選匯 | 新媒體時代下戲曲傳播“出圈”之路——以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演播為例

發佈時間:2023-01-29 11:25:33 |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網 | 作者:孟聰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原標題:新媒體時代下戲曲傳播“出圈”之路——以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演播為例

編者按: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近日發佈成果。

本屆優選匯以“中國網路文藝這十年”為主題,吸引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機構和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者積極參與,共有695個作品參評,其中長評335個、短評323個、微評37個。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輪專家匿名評審和網路票選,並報中國文聯批准,最終推選出優秀作品50個,其中長評33個、短評15個、微評2個,同時評選出3家優秀組織。

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每兩年舉辦一屆。活動旨在切實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網路文藝評論工作、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等明確要求,有效團結凝聚壯大網路文藝評論隊伍,推動構建良好網路文藝生態。

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拓展了優選範圍,首次將500字以內和五分鐘以內的微評納入優選範圍,包括視頻評論、彈幕評論、留言評論等新型文藝評論。匯聚了組織力量,在往屆個人自薦的基礎上增設組織推薦,中國文聯繫統、中國評協系統、“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成員單位、中央與省級主流媒體等積極參與,較好地發揮了組織優勢。網路投票互動熱烈,中國文藝評論網開發推出了投票專頁,入圍終評的103個作品吸引廣大網友積極投票34萬,引發了一輪網路熱潮,充分體現了網路文藝評論的特點。

即日起,中國網文化頻道將轉載發佈部分優秀評論作品,以饗讀者。文章均為作者來稿版本,未經編校,不代表本網觀點。


新媒體時代下戲曲傳播“出圈”之路——以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演播為例

(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入圍文章,由作者參選提供)

近幾年來,隨著一批以音樂劇和舞蹈為內容的電視綜藝節目的出現,音樂劇和舞劇強勢“出圈”,一大批音樂劇、舞劇演員為廣大觀眾喜愛和了解,線上的聞名也帶來了線下演出的火爆,很多劇目一票難求,帶動許多“新生”觀眾進入劇場,在現場感受舞臺藝術的魅力。而同屬於舞臺藝術範疇的戲曲也在不斷探索“出圈”,從前些年的電視臺製作播出的《國色天香》、《叮咯嚨咚嗆》等節目,再到近幾年的網路平臺與電視臺共同製作或網路平臺自製的《青春京劇社》、《最美中國戲》等節目。不難看出,從大眾傳媒到新媒體網路,戲曲出圈傳播的路徑與時俱進,以期更多觀眾了解戲曲,愛上戲曲。

戲曲與大眾傳媒的聯姻在時代中實現更新變化,唱片、廣播、電視都曾在戲曲傳播的路上助力,而如今,不僅僅是它們,新媒體也在接續為戲曲的發展應援,超越時間、空間限制的新媒體給戲曲演出帶來了新的機遇,線上雲演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出現並且在與新科技的創新融合中實現升級。戲曲作為植根于中華文化傳統悠久的舞臺藝術,在當下正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破圈之路,涌現出了許多的戲曲與新媒體結合的“作品”,2021年京劇《龍鳳呈祥》第一次開啟戲曲演藝4K演播模式便引發了圈內外的熱議,收穫了一大批“新”的觀眾,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演播也是應勢而來。

走出舒適“圈”——京劇《龍鳳呈祥》演出的老本子與新氣象

藝術和科技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兩個領域,而戲曲的發展之路上,更是離不開當時新科技的幫助與融合。中國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就是以京劇《定軍山》為內容,以當時最熱的電影技術拍攝而成,成就了中國戲曲與科技的一次完美且歷久彌新的合作,在此後的歲月中,戲曲借助電影得到了極大的宣傳,達到了廣而告之的效果。與時俱進的新科技讓戲曲突破了狹小的圈層,給戲曲的傳播穿上了“新衣”,新媒體時代戲曲人在探索戲曲內容與科技形式的融合創新上,兩者的結合越來越巧妙,于無聲處見功夫。

京劇《龍鳳呈祥》是一齣無論熟悉京劇亦或是對京劇並不太了解的人都能説得出也叫得上名的劇目,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逢年過節它是幾乎避不開的應節大戲。在今天,《龍鳳呈祥》還是本來的面貌,不增不減,而它被觀眾看到的方式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5G+4K+VR的方式給戲曲傳播開啟了新的大門,首先從大眾傳播的層面看,此場演播是基於一個開放的傳播平臺,它依託于網路新媒體,有了擁抱和接納更多元觀眾群體的基礎,它比以前的電視等傳統媒體有著更強的包容性和輻射面。其次,借助科技進步所呈現的5G技術,它帶來的高清畫質給觀眾的觀劇體驗是極具吸引力的。如果説這兩點還不是5G+4K+VR雲演播明顯的優勢,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演播伴隨著畫面而來的是人人都可發表的彈幕,接連不斷地被送出的禮物以及可以隨意轉換的觀看視角,這是新鮮的也是少有的戲曲觀劇體驗。雲包廂、雲打賞、雲吶喊,以往線下“包廂”看戲的感受線上上即可享受。觀眾沉浸式看戲,每個觀眾都是VIP的觀劇體驗,演員的表情、身上的動作,服裝、盔頭等在高清畫面的加持下清晰可見,細節分加滿,甚至比以往坐在劇場第一排的人要看得更加清楚。

對於戲曲以往我們都説“聽戲”,一方面是因為戲曲本身唱的部分佔據很大的比重,很有吸引力,另一方面,鋻於戲曲包括京劇在內的各劇種在形成初期及發展時期的燈光、舞美等劇場條件限制,觀眾也只能更多的去“聽”戲,而沒有條件“看戲”。而舞臺之上的戲曲,它是立體的,需要調動視覺和聽覺感官共同感知的藝術形式,觀眾不僅能聽到也能看到。進入新時期以來,隨著燈光電等技術的發展更新,劇場演出的“看”——視覺效果得到了大的提升,對於戲曲的演出來説,戲,不僅僅是“聽”戲,“看”戲也有所依附,尤其是近幾年來,“看”戲即對於視覺方面的重視和投入甚至要遠高於“聽”戲,很大一批觀眾想要追求的是視覺,而不是聽覺,舞臺上的視覺效果被無限放大。對於戲曲來説,不止是劇場本身聲光電的發展,還有戲曲自身的“視覺”改進,視覺效果的追求愈加顯現,一桌二椅讓步于更加精緻的舞美、服裝,提高了舞臺的“顏值”,視覺性加強。借助高清4K技術,戲曲劇目的效果被放大,滿足了觀眾對於視覺的需求,每一齣細節的部分被高清看見,原本在劇場裏難得一見的細節,在雲演播裏就可以一一窺見。

雲演播很大程度上是突出了戲曲的視覺,也就是“看”戲的感受,這一點,恰好迎合了當代大部分觀眾對於“看”的追求,高清的視覺也極大程度上擴展了觀眾對於舞臺的探尋。儘管隔著螢幕,但是高清畫面所帶來的視覺衝擊是震撼的,螢幕阻隔了觀眾和劇場的距離,卻把舞臺一覽無余的展示在觀眾面前,從演員到樂隊、從舞美到服裝,高清畫面把原本離得遠的舞臺“拉”近了。《龍鳳呈祥》還是原來的模樣,按照傳統的路子來演,而呈現出來的已然是新氣象,觀眾看到的是一個可以選擇互動的觀演氛圍,看的是一個高清細節的場面,觀眾“不在場”但卻能比“在場”的時候將“看”的感覺延展。

走齣戲曲“圈”——京劇《龍鳳呈祥》演出的老戲迷與新用戶

戲曲的觀眾圈層不同於其他領域的觀眾,有著很強的穩定性,就像是圍城一般,進去了就很難出來,但是穩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它的進入門檻相對較高。

戲曲是古老的,但是戲曲的觀眾不一定是“老”的,這個“老”一是指年齡上的大,一是指固定的一直在關注和喜愛戲曲的觀眾。"老”觀眾也是從新觀眾過來的,經過長期的發展,他們成為了戲曲的“老”觀眾。那是什麼讓他們成為新觀眾呢?是在他們看過了經典的劇目、名角的演出,感受到了戲曲的魅力之後最終進入到了戲曲的“圍城”中。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上世紀及更早以前,戲曲在中國觀眾的娛樂休閒生活方面的不可撼動的“霸主”地位,它是普通觀眾了解世界,學習倫理家常,豐盈精神世界的不二選擇,所以在那個時候,戲曲有很多涌入的新觀眾。

然而在娛樂方式如此多樣的今天,戲曲顯然不是人們的娛樂首選,很多新生代甚至都不知道戲曲的存在,對於這部分人來説,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發揮媒介的作用進行傳播。而新媒體無疑是和年輕人聯繫最密切、最匹配的媒體。如何把握住這些新觀眾,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演播做了很多的“特別準備”!新媒體一直以來提倡用戶體驗,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總之一句話,用戶説了算,這一理念幾乎是在新媒體領域被捧為珍寶,並完全貫徹著這一理念。

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的5G+4K雲直播在咪咕視頻APP獨家播出,咪咕視頻APP依託中國移動的用戶群而擁有強大的下載量和觀看群體,為了讓更多的進入到咪咕的網友能夠快速直觀的看到此次演播的資訊,除了前期的外部媒體鋪展宣傳,還特此在咪咕視頻APP導覽頁專門設置“龍鳳呈祥”專欄,點擊就可直接進入“龍鳳呈祥”雲演播專區,在這裡面不僅有直播的線路,還有圍繞此次線上演播特意錄製的劇目導賞、後臺跟進等欄目,從用戶的角度出發,考慮週全。尤其對於戲曲的新用戶來説,前期的對於劇目的介紹、後臺的探班等等,都讓他們可以先對戲曲及該劇目先“預習”,了解《龍鳳呈祥》這門功課的基本概念,才打開高清雲演播這扇大門,他們看到的將是一個迥異於他們印象中的京劇世界,即使他們可能沒有在現場看過戲曲,也可以足夠被雲演播的高清畫面和多種互動吸引,這一次的京劇體驗讓他們可以打破熒幕的屏障,身臨其境之感奔涌而來,“角兒來了”視角一、“角兒來了”視角二、司鼓操琴、英文等可選擇的視角讓他們可以盡情徜徉京劇的機趣時空,由遠及近,由此及彼,沉浸式的觸摸京劇,具有戲曲特色的打賞環節,可愛靈巧的戲曲人物形象,都在直指這一場別樣的戲曲線上演播,把戲曲的特色最大化。隨著這場演播的進行,這些新觀眾逐漸“入圈”,未來,他們很有可能成為戲曲“老”觀眾。

而對於老戲迷來説,他們可以足不出戶就線上上看到即使線上下也一票難求的于魁智、李勝素兩位戲曲名家的演出,儘管這齣戲對他們來説已經非常熟捻,但是在雲演播裏一切又變的不一樣了,從戲裏看到的東西愈發多樣,《龍鳳呈祥》在雲演播的高清世界裏有更多的未到之處,未及之地,老戲迷依然可以在裏面看見新世界。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曾説過,戲要三分生,對於演員來説在演戲中儘管已經很熟了,但是還是要保持三分生,如此演戲自己才能感受到新鮮,觀眾才能感覺到新。其實這句話如果放在從老戲迷的角度來説,他們看戲也應該保持著“生”的心態,保持“幾分生”才能用更全面的更客觀的層面出發看戲,在雲演播的環境中,更是需要這種“生”的心態,去探尋這其中的老戲之外的新氣象,新“內容”,看見更細節的表演、更細微的服化道。雲演播讓戲曲走齣戲曲圈,新用戶進來了,而老用戶也感受到了“新”內容。

走齣劇場“圈”——京劇《龍鳳呈祥》演出的老程式與新方法

在京劇《龍鳳呈祥》以往的漫長的演出歲月裏,它的大多數舞臺都是一直在“現場”,在戲臺、茶館或者現代的劇場現場演出。毫無疑問正是這種“現場”塑造了戲曲,成就了一大批優秀的劇目,從戲曲的誕生到後來的發展,都是這種最原始的人際交流促使戲曲接收觀眾的反饋,“叫好”或者“倒彩”都是在反映觀眾對於演員和劇目的感受,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劇目的走向。現場觀劇的交流包括演員與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的交流都是即時的、面對面的人際交流,在現場的氛圍下,觀眾投入自己的情感與劇中人物對接,整個“場”在實時的交互感知,臺上台下融為一體,長此以往反覆,繼而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劇目模樣。現場所感受到的“氣場”是真實的,看得見、摸得到的,演員與觀眾之間沒有任何的屏障,現場帶給人的觀感震撼也是最有力的、最直達人心的。戲劇大師彼得·德魯克説“一個人在別人的注視下走過這個空間,這就足以構成一幕戲劇了。”從田間地頭到戲臺茶館,再到現代化的劇場,只要有舞臺,只要有觀眾、臺上有演員,戲就有了,現場就形成了。

京劇《龍鳳呈祥》在一場一場的演出中,輸入和輸出現場所得,從劇本內容的增減,再到砌末、程式的改變以及到唱詞唱腔的變化,在時代的行進中,在觀眾和現場的需求中,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龍鳳呈祥》。今天的京劇《龍鳳呈祥》劇目本身經過歷史的沉澱,它的發展也趨於穩定,有極少的變動。90年代後半期,電視戲曲的興起讓戲曲劇目的隔空傳播成為可能,像京劇《龍鳳呈祥》這樣的骨子老戲成為電視上的“常客”。觀眾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名家名劇,大量的傳統老戲和新編戲通過電視信號傳播到千家萬戶,觀眾的“閱劇量”也在成倍數增加,這是電視戲曲傳播的優勢,但是對於互動上來説,電視傳播還是一定程度上隔斷了觀眾與現場的交流,觀眾的觀後感不能直接到達演員和劇方,而新媒體的這種高清雲演播,實際上是人際傳播與大眾傳播的一個完美的相容,它將人際與大眾傳播的優勢集中一身,為大眾呈現了一場精彩絕倫、大開眼界的雲演播,還有實時的新鮮的觀眾“彈幕反饋”,這是新媒體時代所擁有的強大的技術力量所帶來的傳播方式和內容的變化。京劇《龍鳳呈祥》的雲演播結束了,但是它在網路上泛起的漣漪卻沒有消散,節目的臺前幕後,導賞花絮還在平臺上每天有無數的人觀看,根據這場演出不同的自媒體博主所做的相關評論節目或者短視頻也在持續地被人看見,它的影響還在繼續發酵,在網路平臺上有越來越多的會關注到京劇《龍鳳呈祥》,關注到京劇,關注到戲曲,這是電視等大眾傳媒所不曾有的“售後服務”!

結語

戲曲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的舞臺藝術形式,自南宋起就已經形成,亮相於舞臺。在戲曲傳播的歷程中,古老的戲曲面對著時代的激流,突破創新傳播手段,在新與舊之間徘徊尋覓,賡續探索,吸引更多的人走進戲曲,傳統京劇《龍鳳呈祥》5G+4K+VR雲直播在2022年開年更加有益的、多維度的嘗試,讓戲曲在新媒體時代的努力有目共睹,也讓戲曲在新媒體時代的傳播寫下驚艷的一筆,我們可以看到,2022年版京劇《龍鳳呈祥》高清雲演播所叩開的新媒體的雲演播大門是及時的、有效的,並且幾乎涵蓋了當下最新鮮、最時髦的新媒體元素,試圖通過這些方面吸引更多的觀眾走進戲曲,但是這種選擇性的堆砌,反而缺乏重點,無從拎出主線,用戶一會點這,一會點那,反而不能集中注意力在劇目本身,顧此失彼,新用戶看著好像是打開戲曲的門進去了,可周邊太過繁雜,他們實際上是在看光景,看熱鬧,看似破圈,其實新用戶還是未完全進入圈中,未來如何把握新媒體元素與劇目之間的份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破圈依然在路上,戲曲的破圈“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作者:孟聰,單位:青島演藝集團

網編配圖來源於“中國國家京劇院”微信公號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