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優選匯 | 十年來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之見與被見

發佈時間:2023-01-20 10:15:08 | 來源:中國文藝評論網 | 作者:蘇勇 | 責任編輯:秦金月

原標題:十年來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之見與被見

編者按: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近日發佈成果。

本屆優選匯以“中國網路文藝這十年”為主題,吸引全國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機構和新文藝群體評論工作者積極參與,共有695個作品參評,其中長評335個、短評323個、微評37個。經過初評、復評、終評三輪專家匿名評審和網路票選,並報中國文聯批准,最終推選出優秀作品50個,其中長評33個、短評15個、微評2個,同時評選出3家優秀組織。

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每兩年舉辦一屆。活動旨在切實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網路文藝評論工作、加快建立網路綜合治理體系等明確要求,有效團結凝聚壯大網路文藝評論隊伍,推動構建良好網路文藝生態。

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拓展了優選範圍,首次將500字以內和五分鐘以內的微評納入優選範圍,包括視頻評論、彈幕評論、留言評論等新型文藝評論。匯聚了組織力量,在往屆個人自薦的基礎上增設組織推薦,中國文聯繫統、中國評協系統、“中國文藝評論傳播聯盟”成員單位、中央與省級主流媒體等積極參與,較好地發揮了組織優勢。網路投票互動熱烈,中國文藝評論網開發推出了投票專頁,入圍終評的103個作品吸引廣大網友積極投票34萬,引發了一輪網路熱潮,充分體現了網路文藝評論的特點。

即日起,中國網文化頻道將轉載發佈部分優秀評論作品,以饗讀者。文章均為作者來稿版本,未經編校,不代表本網觀點。


十年來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之見與被見

(第三屆網路文藝評論優選匯入圍文章,由作者參選提供)

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之崢嶸漸顯及其不斷被聚焦,毫無疑問是中國網路文學十餘年來取得的最具突破性和最受矚目的成就。這標誌著至少是在意識形態層面,網路文學已經開始自覺承擔起一種作為精神圖譜或人學向度意義上的價值引領功能。這既是網路文學對時代與社會所提要求的有效回應,也是其尋求自我發展、自我完善並試圖擁有一定主流話語權的極為內在的進階需要。歷史地看,任何一種形態的文學、藝術,乃至新型媒介,只有擔負起某種呼應時代、觀照當下的社會責任,才能最終獲得一個“合法的”並且是值得被尊重、被珍視的身份,從而名正言順地被文學發展史或藝術發展史所裝裱——而不是簡單地被記錄,從詩歌到電影莫不如是。換句話説,任何一種形態的文學或藝術,如果它所起到的作用不是讓人“看見”,而是一種對現實的封閉、遮蔽與逃避,那麼這種文學或藝術就是無效的、無用的,甚至是無益的,也就不值得被凝視。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之所以被看見,正在於它以其獨特的文學形態和文學表達,生動地記錄和構造著它之所見。

伴隨著網際網路、通訊技術、攜帶型電子設備等的迅猛發展,網路文學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21世紀中國文學的生存樣態。如果我們討論中國網路文學而不涉及它所依託的載體或媒介,那顯然就忽略了網路文學在生成、傳播、接受上的的獨特方式。正如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改進促成了長篇小説的大發展一樣,動輒逾百萬字的“巨篇”網路小説之所以層出不窮,顯然與它所依託的網路媒介密不可分。麥克盧漢所言的“媒介即訊息”之所以深刻,就在於該命題本身包含著這樣一層獨到的發現,即媒介不僅生産出新的文本樣式,也由此生産出新的感知方式。在此意義上,新媒介給文學帶來的問題是雙重的:一方面是建設性的,它為文學書寫、文學閱讀帶來了新的可能,這種可能既體現在文學表現內容、表現空間、表現方式的擴展上,也體現在閱讀空間、閱讀方式、閱讀體驗的革命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在網上發表作品,隨時隨地進行網上閱讀。同時,在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當下,網路文學的優勢也突出地體現在,即便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文學垃圾在網路上被製造或生産出來,即便這些垃圾可能會不同程度地擠佔乃至蠶食著人們的精神空間,但它至少不會因印刷的需要而造成自然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另一方面是破壞性的,網路文學直接改造著我們幾個世紀以來經由傳統文學建立起來的感知世界的知覺方式,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們對文學諸如“賢聖發憤之所為作”(司馬遷)“人的生活的教科書”(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傳統定位。如果我們不對網路文學加以引導,那麼它完全有可能將我們引以為傲的文學精神連根拔起。所幸的是,我國最近十餘年的網路文學生態總體向好,尤其是現實主義網路文學的大量涌現,使得網路文學具有了一種“可貴而佩”的面貌。《2020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顯示,2020年新增簽約網路文學作品約200萬部,現實題材作品佔60%以上,而迎向現實、貼近時代的“抗疫與醫療、脫貧致富、創業”等題材成為2020年現實題材的突破點。而前不久發佈的《2021中國網路文學藍皮書》指出,2021年,網路文學主流化、精品化進程加快,現實題材創作進一步深化。全國主要文學網站新增現實題材作品27萬餘部,同比增長27%。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現實題材的網路文學創作已然從十多年前的才露尖角發榮滋長,初步形成一種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

當然,現實題材的網路文學未必就是現實主義網路文學,現實主義不僅表現實然,更揭示應然,也就是説它本身包含著一種極為內在而自覺的價值立場、價值訴求和價值旨歸。在高爾基看來,現實主義就“對人類和人類社會的各種情況,作真實的赤裸裸的描寫”,其核心功能是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價值引領功能,它能夠把握普遍規律,揭示癥結之所在,從而幫助人們認識和理解現實,並且借助崇高的審美理想而為這個世界提供某種別樣的邏輯和參照,正是在現實主義文學和藝術的世界裏,我們得以看見一些異己的存在、遭遇別樣的經驗、體驗某種超越性的價值。

或許有人會説,提供一個迥異於日常的審美世界不正是網路文學的常態嗎?現實世界裏有有玄幻嗎,有仙俠嗎,有穿越嗎,有宮鬥嗎?顯然,就題材而言,這些的確是現實裏沒有的,但問題在於倘若網路文學總是流連於此,總是靠這些怪力亂神來吸引眼球,必然造成書寫的同質化、套路化,而且當文學創作蛻變為一種與日常消費品的生産幾無差異的活動時,文學精神就有可能委頓乃至喪失,這是其一。其二,是不是動輒幾百萬字的玄幻、仙俠、宮鬥等小説就真的在精神層面上超越了庸常的現實呢?實際上,如果網路小説的評價標準只是單一的點擊率,那麼這些以製造即時性快感為原則的爽文,自以為超然世外,實際上也不過是在撩撥大眾的感性慾望上極盡能事。這裡就呈現出一種極富反諷意味的對照,現實主義看似與現實世界離得最近,卻並非一味迎合,而是以夢為馬,立足當下,著眼未來。那些看似寫幻想,看似與現實無關的網路文學,實則是對某種卑瑣現實、庸常邏輯的淺薄逢迎,恰恰是對重利輕義的“現實”主義的臣服,看似浪漫的想像和浮華的表像背後卻並未提供任何自外于淺陋世俗的邏輯,不過是成功學、庸俗進化論或贏家通吃説的化粧表演,其文字背面的價值觀極為可疑。在《甄嬛傳》裏,我們幾乎看不到活生生的具有人的氣息的人,我們看到的是些沒有溫度、沒有生命力、被權力肆意操縱和擺布的符號,主人公不僅沒有同惡的世界進行堅決的抗爭,而且還以一種對權力話語的適應和利用的方式,強化了惡世界的牢不可破。不是説我們不需要“鴛鴦蝴蝶派”,也不是説不可以“問鬼神”,但如果網路文學完全被這些內容所充斥,我們將何以觸摸我們的歷史、社會與時代呢?顯然,文學的超越性並非脫離現實的淩空高蹈,而是永遠堅定篤實地站在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高度上,讓我們看見那些閃光的人性、厚重的生命以及不向假醜惡屈服的靈魂。在此意義上,現實主義描寫的或許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現實,但應該是我們需要看到的現實。它有責任將人帶向一個更美、更善的世界,讓人朝向更為高遠的未來而闊步前行。總之,現實主義培養的是投身社會變革的有行動能力的實踐者,而不僅僅是文學消費者。

歷史地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我們這樣,有著如此綿延、豐沛、厚重的現實主義傳統,至少是自《詩經》始,現實主義文學親歷、見證、參與了中華民族幾乎每一個時代的風雲巨變,並且在某種程度上,鑄造了我們的民族情感、文化品格、身份認同、價值立場等,而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個文學大獎分別以兩位現實主義巨匠魯迅、茅盾來命名,這絕非偶然。平心而論,比起那些故弄玄虛的文學來,現實主義文學更真誠、更透徹、更虛懷若谷。現實主義文學始終紮根大地,與這土地上的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而現實主義作家也就成了時代和人民忠誠而堅定的執筆者或代言人。這些筆直的作家以及這些浩瀚而厚重的文字彙聚在一起,構築了我們壯美文壇的良心。在此意義上,現實主義又怎能缺席于擁有5億讀者的網路文學呢?

2009年,阿耐創作的網路小説《大江東去》獲得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這是首部獲得國家級殊榮的網路文學。這部小説對於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乃至整個網路文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既標誌著中國現實主義網路文學走向成熟,同時也標誌著貼在中國網路文學上的諸如“亞文學”“亞文化”的封印開始解除。自此之後,中國作家協會逐步吸納網路作家入會。當然,如果我們以唯物史的視野去看《大江東去》的成功,就會發現,這部小説的成功顯然是佔盡了天時。2008年的金融海嘯讓全世界將目光轉向了中國,而在整個2009年,“中國力量”成了出現在世界媒體中的高頻詞彙,而中國在國際體系內的勇於擔當、推進合作、務實有為,給世界留下了大國崛起的獨特印象。這一年,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半個甲子,我國在經濟、科技、文化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一個嶄新的大國形象正屹立於世界的東方。在此形勢下,我們需要一些真實而厚重的文字去記錄這幾十年的發展歷程,長達150萬字的《大江東去》應時而生。當然《大江東去》之所以能夠“被看見”,不僅僅是因為時勢之使然,也因為它的真實與綿密,該小説堅持經典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也就是恩格斯所説的,“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小説以眾多人物的奮鬥歷程描繪我國幾十年來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畫卷,作家秉持著可貴的坦誠,既展示了這些年來中國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直面發展過程中的曲折與創痛。因而作為鏡與燈,這樣的小説因其真實厚重,所以讀者感同身受;因其立意高遠,所以讀後讓人精神振奮。

可以説,《大江東去》以及近十餘年涌現出的大批現實主義網路文學如《遍地狼煙》《都挺好》《橙紅年代》《逆襲》《大國重工》《重卡雄風》《神共》《明月度關山》《大山裏的青春》《浩蕩》《我的1979》《大國網安:縛蒼龍》《朝陽警事》等在社會上産生了良好的反響,其中不少還被改編為影視作品,産生了不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這些事實都無可辯駁地顯示了現實主義的經久不衰乃至歷久彌新的活力和魅力;也雄辯而鏗鏘地顯示出,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仍然擁有其讀者,並且會繼續收穫更多的讀者。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現實主義文學仍一如既往地展示著無與倫比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動員力。它仍然是男男女女們認識世界、認識自我的一個有效途徑,仍然是我們進行偉大實踐的號角。可以説,十年來的現實主義網路文學徹底改變了之前“怪力亂神”“甜寵霸總”等一統天下的格局,也再次為文學挽回了聲譽。並且,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也在某種程度上拓寬了現實主義的美學空間,將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手法和元素融入到現實主義創作中去,從而使得現實主義呈現出更加包容、更加多元的態勢。

實際上現實主義的對立面遠不是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等,而是虛無主義。現實主義從不故步自封,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得它能夠有效地吸收一切可以加以利用的形式和元素,在此意義上,現實主義其實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極具開放性的創作系統。達米安·格蘭特曾列出了二十多種不同表現樣態的現實主義,如批判現實主義、造型現實主義、日常現實主義、怪誕現實主義、傳奇現實主義等。這二十多種現實主義儘管看似龐雜,但它們都有叩問現實的情懷。因此,重要的不是文學是否照相式地復現現實,而是看它是否秉承現實主義精神,是否以新穎的方式指引我們看到那些我們需見、應見之物,是否以作家之洞見、遠見而非臆見、短見為我們構建了一種值得“過”的審美世界。現實主義網路文學本身強烈的“大眾性”使得它能夠有效地利用各種表現形式和元素來吸引讀者。《遍地狼煙》就吸收了通俗小説所慣有的獵奇元素,例如孤膽英雄、絕色寡婦、烽火狼煙、鐵血柔情等,但這部小説始終站在歷史理性和民族意志的高度上,譜寫了一曲慷慨悲壯、感人至深的抗戰之歌。《朝陽警事》顯然也不是經典現實主義意義上的網路小説,小説吸收了“系列情景劇”的創作結構,以自然輕鬆的語言,描繪了一位基層民警的成長故事;小説沒有刻意放大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而是在“生活流”的脈動中,真切地展現了基層民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風貌。《大國重工》則巧妙地借助“穿越”這種形式來結構全篇,既拓展了穿越小説的新境界,也打開了現實主義文學的新空間。主人公穿越前後從事的工作具有同一性,這為他行動的有效性和合法性提供了邏輯上的支撐,使得小説令人信服;而且穿越至1980年的主人公並不以回到現在為行動依據,而是挑起了時代賦予他的重擔,這就深刻揭示了個人命運唯有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才能夠真正有所作為。

總之,文學是人學,是鏡與燈,文學所提供的不應該是那些僅僅停留在感官層面的東西,還應該通過具有超越性的、浸潤著真善美的審美理想,幫助人擺脫低級趣味與虛假需要,從而使人的生命變得高貴而飛揚。卡西爾指出,于文藝而言,“不是感染力的程度而是強化和照亮的程度才是藝術之優劣的尺度。”那些照亮過現實的文藝作品,也終將被歷史和人民銘記。中國網路文學最近十餘年的發展清晰地表明,現實主義不僅提升了網路文學的品質、也提高了網路文學的地位——網路文學只有被現實主義所捕獲,才能以嚴肅文學而非亞文學的姿態登臨當代文學史。如果説現實主義是對隱匿或被遮蔽之物的敞開、是對歷史邏輯的洞見、是對現實可能的審視,那麼注入了現實主義精神的網路文學,也必然具備了一種直面現實與弘揚正氣相統一的品格與氣質,而正是由於現實主義網路文學之所見,它才變得可見、才變得不可或缺。


作者:蘇勇,江西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