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規範漢字是時代的選擇

發佈時間:2022-04-18 08:59:53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王立軍 | 責任編輯:秦金月

規範漢字是時代的選擇

【規範漢字大家談】

編者按

“橫平豎直皆風骨,撇捺飛揚是血脈。”作為中國文化傳承標誌的漢字,已經深深融入我們的文化血脈。然而,隨著手書體被數字化,漢字字體更加多元,一些所謂的“藝術字體”,粗俗草率地對漢字進行誇張變形,以博人眼球。這不僅背離了漢字的書寫規範、文化內涵和審美趣味,更對廣大群眾形成了不良示範。日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開展不規範使用漢字問題專項整治,要求對出版物、電視和網路視聽節目等大眾傳媒中違背漢字書寫規律和審美品位,粗製濫造、拙劣誇張、觀感不佳的字體進行清理替換。《語言文字》版特別推出“規範漢字大家談”專欄,以推進規範使用漢字成為全民共識。

2022年2月,11家協會、學會聯合發佈《關於規範使用漢字的倡議》,倡導把漢字使用的規範、美觀作為重要標準,在推進語言文字規範化、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這一倡議再次把漢字規範推向大眾視野。漢字規範反覆成為“熱點”,既説明瞭社會對漢字規範的關注,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漢字規範使用的現狀不容樂觀,漢字規範工作仍然任務艱巨。因此,我們有必要圍繞這一話題開展更廣泛深入的討論,讓規範使用漢字成為全民共識。

1.規範漢字是國家法定的通用文字

2000年10月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首次使“規範漢字”成為一個法律概念。該法明確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範漢字”,“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為了貫徹落實通用語言文字法有關“規範漢字”的規定,國務院2013年頒布了《通用規範漢字表》,第一次用“規範漢字”的概念命名國家漢字標準,也是第一次在通用層面明確了“規範漢字”的範圍。

教育部語言資訊管理司組編的《〈通用規範漢字表〉解讀》對“規範漢字”的概念作出了這樣的界定:“‘規範漢字’是指經過系統整理、由國家發佈、通行于中國大陸現代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標準漢字。”從這一界定我們可以看出,規範漢字具有五個方面的屬性:第一,規範漢字是由國家發佈的,是國家法定的通用文字,具有權威性;第二,規範漢字是經過系統整理的,符合漢字系統發展的實際,具有科學性;第三,規範漢字是面向現代社會的,是根據現代社會的用字需要確定的,具有時代性;第四,規範漢字是面向一般應用領域的,所收錄的特殊領域用字也都是跟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具有通用性;第五,規範漢字在現階段只適用於中國大陸,暫不包括中國台灣、香港、澳門等以使用繁體字為主的地區,具有區域性。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中明確表示:“《通用規範漢字表》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各領域漢字應用需要的重要漢字規範。……《通用規範漢字表》公佈後,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應以《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原有相關字表停止使用。”這裡所説的“相關字表”,主要包括《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簡化字總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現代漢語通用字表》《現代漢語常用字表》。這説明,《通用規範漢字表》是集以往漢字規範標準于一身的最高級別的國家漢字標準。這一標准將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漢字規範工作推向了歷史新高度,也為今後一段時期的漢字規範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

2.規範漢字是漢字職能的根本要求

推行規範漢字,既是國家的法律規定,也是漢字自身職能的根本要求。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工具,這一職能要求字與詞之間有比較清晰的對應關係。但由於漢字是表意體系的文字,無論是早期以象形為主的階段,還是後來進入複雜的表意文字階段,其形體都具有很強的多變性。如甲骨文像鳥之形的“隹”字,寫法眾多,或繁或簡,形態各異;金文雖然相對甲骨文來説較為規範,但《金文編》中收錄“隹”的不同寫法仍有100多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力政、不統于王,導致諸侯各國文字形體嚴重分歧;即使到了隸書和楷書階段,同一個字的形體變異仍然非常嚴重,《漢語大字典》收錄“國”的異體字就有20多個。漢字的一字多形現象,嚴重擾亂了字與詞之間的對應關係,影響了漢字記錄漢語的有效性,也大大增加了人們學習和使用漢字的負擔,因而必須加以整理和規範。如果任由漢字自發地發展,不及時進行人為規範,紛亂繁雜的冗余字形就會使漢字系統不堪重負,無法有效履行記錄漢語的職能。

歷史上每當漢字混亂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時,就必定迎來一次大規模的文字規範運動,將漢字的發展方向調校到正確的軌道上來。而每次漢字回歸規範的時期,也往往伴隨著文化的大繁榮。因此,漢字規範程度的高低,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會文化的發展水準。例如,戰國時期漢字大亂之後,秦始皇不得不進行“書同文”,不然秦朝的政令就無法順利頒行全國;秦始皇的焚書坑儒,以及西漢時期今文經學的獨霸天下,導致古今文字血脈的隔斷,亂寫、亂講漢字之風盛行,西漢官方開始嚴加整飭,規定“吏民上書,字或不正,輒舉劾”;魏晉南北朝時期戰亂疊起,文字失范,唐代官方及文人便極力推重“字樣之學”,倡導使用規範漢字。這些歷史事實都有力證明,規範漢字是漢字職能的根本要求,是漢字健康發展的必然需求。

3.規範漢字是資訊時代的迫切需要

漢字是人們傳遞和交流資訊的重要媒介,這種社會屬性決定了它必須由使用者達成共同的認知,才能有效發揮交際工具的作用。唯有其形體高度統一,使用者傳遞和接收的資訊才能高度精準。因此,社會越發展,對漢字規範程度的要求就越高。特別是到了資訊時代,電腦成為傳播資訊的工具,實現了資訊傳播的高速度、遠距離和高度的社會化。使用漢字傳遞和接收資訊的社會群體越來越大,使用者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遠,甚至整個世界都已融入漢字資訊的傳播網路。這種遠距離、大範圍的資訊傳播,使得漢字規範的必要性更加凸顯。只有實現漢字的高度規範化和標準化,才能確保資訊傳播的速度和可信度。

資訊技術的發展,也帶來社會資訊傳遞量的快速增長,人們日常生活中的用字量也隨之增加,用字範圍不斷擴大。本來屬於特殊領域的專業詞彙,也會隨著科技的普及和發展而快速進入百姓生活;本來屬於十分生僻的地名用字,也會由於該地的某一突發事件而變得人人皆知。用字量的擴大、生僻字進入日常生活,超越了原有漢字規範標準的覆蓋範圍,就需要對以前的漢字規範標準進行及時修訂調整。特別是那些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用字,如姓氏人名、地名用字,涉及戶籍、金融、郵政等行業的資訊化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整理規範,就會嚴重影響百姓生活和社會管理。

以前我們過多地關注寫字的難易,電腦普及以後,寫字的難易已不再是關鍵問題,這正如裘錫圭先生所説:“在不太遠的將來,隨著電腦和影印機等設備的普及,書寫文字的負擔肯定會大大減輕。今後的漢字整理工作,究竟應該把重點放在簡化上,還是放在文字結構的合理化上,這恐怕是一個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如今,關於這一問題的答案已顯而易見,當今漢字整理的主要任務,已不再是減少筆畫,而是如何使漢字系統更加優化,使漢字形體更加符合規範化、標準化、資訊化的要求。

4.規範漢字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元素

強國必須強語,強語助力強國。在資訊化、全球化的新時代,國家語言能力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過程中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與使用拼音文字的國家不同,我們國家的語言能力,不僅包括漢語的應用能力和水準,也包括漢字的應用能力和水準。漢字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字類型,既與漢語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又有自己獨有的發展和應用規律,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傳播作出了獨特貢獻,應該成為衡量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指標。《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既規定了普通話的國家通用語言地位,也規定了規範漢字的國家通用文字地位,彰顯了漢字在國家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因此,規範漢字已不僅僅是語言文字層面的概念,而且是鑄就國家軟實力的重要元素。

漢字的應用能力和水準,既體現在運用漢字傳遞資訊的速度和效率上,也體現在人們日常書寫漢字的規範程度和審美取向中。漢字起源於圖畫,也就天然具有很強的審美特質,並逐步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書法藝術。書法需要追求個性和創新,但書法又必須講求章法,而不能刻意求新、求奇,甚至崇尚所謂“醜書”,將書法引入歧途。正如包世臣《藝舟雙楫》所説:“至於狂怪軟媚,並係俗書,縱負時名,難入真鑒。”“醜書”之醜,遠過於包世臣所斥責的“俗書”,嚴重影響了漢字的正確審美觀念,必須加以整頓和規範。

如果説書法水準只是關涉書法家這一少數群體的話,那麼日常漢字的書寫水準則是關乎國民素質的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理想的漢字書寫,應該是規範性與審美性的高度統一。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加強國民的漢字書寫教育,特別是要加強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漢字書寫教育。讓青少年在書寫過程中體驗漢字之美,樹立規範意識,這既是一項基本的語文核心素養教育,更是一項重要的審美文化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只要持之以恒,國民書寫能力和水準必將全面提高,整個社會的文化面貌也會因之發生顯著變化。

 (作者:王立軍,係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中國文字整理與規範研究中心教授)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