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藝術想像力帶動技術創造力(堅持“兩創” 書寫史詩)

發佈時間:2022-04-15 09:26:0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作者:高廣健 | 責任編輯:鄭偉

圖①:舞劇《只此青綠》俯拍劇照。
圖②:京劇《天下歸心》劇照,其舞臺設計獲國際舞美比賽金獎。 
 資料圖片


核心閱讀

舞美是一齣戲內在精神的視覺體現。藝術想像力往往決定著作品的特點和價值,也影響著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

舞美設計師要了解藝術動態,更要了解社會生活動態,不僅是解決各類創作問題的行家,還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多面手。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科技進步深刻改變演出的視覺呈現,不斷推動當代舞臺景觀的發展。近年來,AR(增強現實)、交互影像、數字技術、大型舞臺技術裝備等新的表達元素,為舞臺美學面貌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可能性。讓舞美更好服務於劇作呈現,不盲目追求“視覺奇觀”,是近年來的創作趨勢。

舞臺藝術創作如何利用好科技手段?有限的劇場空間,舞美如何釋放無限的藝術魅力?怎樣更好借助科技力量,放飛美好的藝術想像、守護觀眾對舞臺藝術的嚮往?為舞臺與觀眾之間“此時此刻”的精彩而努力的舞臺藝術工作者們,從未停止過探索與實踐。

人景交融、觀演呼應,精準表達作品主題

舞美設計師需要清晰地傳遞創作意圖,讓觀眾透過他們創造的舞臺空間,體會到創作者想表達的主旨思想、美學觀念。這種創作,需要多種藝術元素的使用、移植,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過程。擁抱高科技、嘗試各種新技術手段,可以引起觀眾共鳴;尋找獨特的方法、選擇樸素簡約風格的視覺語言,同樣可以體現藝術想像力。

將科技手段引入舞美設計,最關鍵是要為藝術增添魅力、讓技術契合主題表達。比如,話劇《上甘嶺》的舞臺上,承載10多個扮演志願軍戰士的演員的“戰場”,升空翻轉變為坑道頂部,我們引用氣爆技術,再現炮火硝煙的戰爭場面;上海歌劇院原創舞劇《嫦娥之月亮傳説》中,我們設計的直徑9米的圓月布景可以從舞臺前區的一側緩緩移出,完成360度旋轉,圓月布景還將現場觀眾投影進“月光”之中,讓他們成為戲劇故事的“親歷者”。

建立獨特的舞臺語匯,追求“一劇一格”並非易事。舞劇《只此青綠》創作伊始,我與周莉亞、韓真兩位導演關於“演員表演與舞臺視覺如何更加緊密配合、相互交融”的問題進行過多次討論,讓舞蹈與視覺深度融合,是我們的創作共識。由一幅宋代古畫而展開的舞蹈劇目,需要探索最準確的視覺語言表達。當舞劇文本將“展卷人”設置為表現視角,讓我思考如何建立多重敘事空間,更好展現這場“穿越千年”的時空之旅。當“舞繪《千里江山圖》”的構思確立,我必須放棄之前以王希孟線描墨稿為視覺樣貌或以青綠薄紗為裝置手段的創意,而是通過多媒體手段讓舞者“完成”畫作。當交織立體的敘事結構確立,我必須放棄舞美設計慣常構建篇章場景的手段,建立新的視覺連續性敘事系統。

藝術想像力帶動了技術創造力。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有幸與主創在故宮博物院咫尺親見原作。靜觀文博專家們每一個心懷敬畏的展卷細節,我們被中華傳統文化中獨有的賞畫方式深深打動。舞美設計初稿是通過主舞臺地面多層同心圓機械裝置運作表現“展卷”之美,但地面旋轉裝置與吊桿垂直運作軌跡不一致,難以實現空間交疊的詩意美。我萌發了新的創作想法:能否放棄劇場常規舞臺設備,獨創一套舞臺技術系統,以畫卷為中心視覺,讓舞臺地面與空中形成運作整體,讓人景交融、觀演呼應,讓舞者自由“出畫入畫”?

“展卷”的賞畫方式,為表演提供了舒緩流暢的視覺語言,呈現出古樸典雅的宋代美學氣象。可以説,將《只此青綠》的舞臺打造成精密的藝術裝置,絕非“炫技”,而是從表演出發、精準表達作品主題的需要。

在“有限”中創造“無限”,打造簡約而意蘊豐富的想像空間

舞美設計師常面對多重考驗:必須適應不同城市和劇場的巡演,必須在制景預算範圍、劇場空間、裝臺時間等條件約束下,努力達到最佳的藝術效果。在“有限”中創造“無限”,這是舞美創作常態,是歷練,也是想像力飛升的起點。

舞美是一齣戲內在精神的視覺體現。藝術想像力往往決定著作品的特點和價值,也影響著藝術感染力和傳播力。舞美設計要立足藝術本體,打造簡約而意蘊豐富的想像空間。在張藝謀排演的京劇《天下歸心》中,我將傳統京劇的舞臺樣式“一桌二椅”進行重構,以黑、紅、白為主色調,並融合化作筆墨影像,建立抽象簡約的主體視覺。一輪彎月,與角色心境遙相呼應,營造情境;以破門而入表現攻伐,較之靜態的傳統舞美手法,富有變化。在國家大劇院版京劇《赤壁》“草船借箭”一幕中,我們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段,把數百支“箭”用吊桿懸挂起來,整體形成彩虹流向,視覺上充滿意趣,在舞臺上給曹操製作了巨大的船,給周瑜和諸葛亮製作一葉移動的小舟,對比鮮明。《赤壁》的很多觀眾都是80後、90後,有的看了不止一遍,還帶著身邊同學來看。

舞美的簡約,背後是技術精準度的支撐。《只此青綠》將地面設計成為多重轉臺,與空中多重旋轉裝置組合在一起的使用方式,能準確契合“展卷”的視覺表達,但技術難度很高。地面為四圈轉臺,形成不斷變換的舞臺空間;空中裝置帶動3塊“畫卷”弧形板自由滑行、升降起落;空中、地面兩組裝置電腦編程,分別由經驗豐富的專業技術人員操作。當音樂響起,畫卷緩緩展開、旋轉、升空……地面與空中共72個點位變化,在2個小時的演出中始終與舞者保持緊密配合,定位精準,誤差在2釐米之內。《只此青綠》的“沉浸式”賞畫體驗,獲得了觀眾的由衷肯定,更是對舞臺藝術幕後工作者的鼓勵。

探索獨特的舞臺視覺語言,工匠精神是必需品質

舞美設計師要熟練掌握舞臺設計本職工作的方法,還要對導演、燈光設計、服裝設計等戲劇演出的各個工種有深入了解,在必要時給出明確建議。舞美設計師要了解藝術動態,更要了解社會生活動態,不僅是解決各類創作問題的行家,還應該是與時俱進的多面手。

即使面對同一部劇,也要保持新鮮感,探索新的解讀方式。歌劇《圖蘭朵》的創作中,張藝謀導演和我力求讓該劇每個版本都獨具匠心。這部劇曾在不少國家上演,每到一地,我們都會因地制宜,深入了解演出地的文化風貌,從受眾群體、劇場樣式、演出的文化環境等方面入手,創作符合該地域觀眾審美需求的作品,刷新觀眾對這一經典劇目的視覺想像。

《只此青綠》表現了匠人們將自己的辛勤勞作融于丹青長卷這個主題視角,對我啟發很大。在探索獨特的舞臺視覺語言的過程中,創作者的工匠精神是必需品質。

《只此青綠》的舞美精密複雜、製作週期短,需要嚴密測算、科學規劃,才能將舞臺裝置在限期內裝臺完畢。去年,我們在國家大劇院臺湖劇場裝臺,雖然空中地面裝置的順利運作給主創團隊帶來莫大信心,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程式編排過於複雜,造成數控系統極不穩定,“畫卷”最初選擇接近絲絹的雙層半透明材質,複雜的動作設計給燈光投射帶來很大困難,材質過輕、過重都影響運作的精準和穩定……種種問題,從創新嘗試的勇氣,到實踐探索的執著,主創團隊相互支援、堅守創作品質。在團隊不懈努力下,這些技術難題最終都得到了有效解決。

創作者匠心創造的驚艷瞬間,賦予了舞臺裝置鮮活的生命力。導演、編劇、音樂、舞美、多媒體、服裝等各個部門對舞臺藝術呈現付出了巨大心血,臺前幕後無數參與者的付出,是工匠精神的最好體現。只此敬畏,才對得起觀眾;只此匠心,才是對自己職業的最大尊重。

(作者為國家大劇院舞美總監、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

《人民日報 》( 2022年04月14日 20版)

(封面圖:京劇《天下歸心》劇照     來源:國家大劇院官網)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