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文旅融合助紫鵲界梯田留住“世界遠古鄉愁”

發佈時間:2022-04-14 14:13:18 | 來源:中國旅遊報 | 作者:遊九龍 高慧 | 責任編輯:蘇向東

原標題:文化産業賦能鄉村振興  文旅融合助紫鵲界梯田留住“世界遠古鄉愁”

坐落于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水車鎮的紫鵲界梯田景區,是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産、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自秦漢以來,苗瑤侗漢曆代先民在這裡依山畬田,打造出10萬多畝的梯田奇觀,為後代留下獨特豐富的農耕文化、梯田文化。

紫鵲界梯田坡度大,無法開展機械化生産,只能靠純人工耕種。過去,紫鵲界業態單一,年輕人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面朝黃土背朝天”地耕田,導致部分梯田出現了荒廢的現象。近年來,當地政府和村民都逐漸意識到,梯田形態優美、層次分明是紫鵲界景區的形,而傳承約兩千年的古法農耕則是紫鵲界的魂,保護、傳承、發展梯田資源以及梯田文化事關紫鵲界的長遠發展。於是,一場文旅業態助力,讓紫鵲界梯田留住“世界遠古鄉愁”的“護田”行動持續開展。農耕文化與現代旅遊雙向賦能,成為新化縣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

發展梯田旅遊

陽春三月,水草同色。曲曲折折的盤山柏油路在山腰上畫出一個個“之”字,路兩旁高聳的梓樹開出惹人憐愛的小黃花點綴著藍天。從上而下流淌的歡快泉水滋潤著一層層的梯田,散落于梯田中的一座座幹欄式板屋升起嫋嫋炊煙。

紫鵲界梯田起源於先秦,盛于宋明,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是南方稻作文化和苗瑤山地漁獵文化交融糅合的歷史遺存。層層疊疊的梯田以紫鵲界為中心向四週綿延,海拔在500米至1200米之間,坡度在30至50度之間,共500余級,面積達10萬餘畝。梯田之中無任何山塘、水庫,但山高林密,生態環境原始優越,梯田依靠森林植被、土壤、田埂綜合形成儲水保水系統,憑藉神奇獨特的基岩裂隙孔隙水水源,構成純天然的自流灌溉工程,潺潺流水,四季不絕、久旱不竭、洪澇無憂,堪稱人類偉大的水田工程。

這份“偉大”吸引著不少遊客慕名前來,帶火了旅遊,帶富了百姓。

紫鵲界梯田有月牙山、瑤人衝、老馬凼、九龍坡、貢米嶺、八卦衝等多個觀景臺,每個觀景臺附近幾乎都有幾個規模或大或小的民宿,有多個一字排開的農特産攤點。村民在這裡售賣自製的臘肉,風乾的板鴨,自種的紅米、黑米、紫米以及絞股藍、紅茶等特産,在守護梯田的同時,享受著發展旅遊帶來的收益。

位於半山腰的永幸農家樂是紫鵲界的第一家農家樂,從2006年剛掛牌時只有幾間房到現在成為擁有21間房的四星級農家樂,老闆娘羅鐵平嘗到了紫鵲界梯田旅遊發展帶來的“甜頭”。

“沒有梯田,哪來的遊客,沒有遊客,我們的民宿賣給誰?保護好梯田,做旅遊生意是我們的發展之道。”羅鐵平説,以前旺季的時候,每天有三四百人來這裡吃飯住宿。今年春節期間,雖然有疫情影響,永幸農家樂一天也能接待100多遊客,“托了梯田旅遊的福,才有了現在的好日子。”

保護梯田風貌

新化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黨組書記楊海波介紹,為了更好地保護梯田風貌,打造大紫鵲界景區,奮力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近年來,新化縣著力把水車鎮打造成“梯田文旅小鎮”,並於2019年10月獲評湖南十大特色文旅小鎮。

“新化縣已編制了《紫鵲界梯田文旅小鎮及景區提升規劃》,確立了‘梯田板屋人家、世界遠古鄉愁’的形象定位,規劃以錫溪河為紐帶,聯通景區與鎮區,構建景城一體發展格局。”新化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局長周文説。

《規劃》明確,在鎮區鄒氏祠堂附近徵地,啟動紫鵲界梯田居民安置區建設,將紫鵲界核心景區影響資源保護和景觀品質的高層磚混結構的房屋予以整體拆除,僅保留點綴梯田的幹欄式板屋,實現對紫鵲界梯田核心資源的有效保護。

為讓山更青、水更秀、田更美,新化縣還成立了紫鵲界梯田資源管理與保護綜合執法大隊,重點加強對景區森林、梯田、板屋、水系的保護,禁止亂搭、亂建、亂伐、亂葬行為。

新化縣旅遊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伍毅軍介紹,公司以創建紫鵲界梯田國家5A級旅遊景區為品牌建設目標,統籌協調,著力做好紫鵲界梯田資源保護、規範管理、品質提升三篇大文章,從點到面,分步推進,聚焦古街、水街、梯田5A景區提質升級等主要片區,啟動桿線入地、田間遊步道整理、特色農産品展覽專櫃等項目建設;先後規劃建設了梯田文化廣場、鄉村大舞臺和美食街區等,打造小鎮會客廳;開放了紫鵲界梯田農耕文化博物館,有效推動了農業文化傳承。

為了更好地傳承梯田文化,新化縣大力開展研學旅遊,紫鵲界研學營地二期已建成並順利投入使用,可同時容納1000人左右的研學團隊。紫鵲界研學基地自去年開營以來,已接待省內中小學生研學團隊25批,約1.2萬餘人次,營業收入約300萬元。

留住遠古鄉愁

望著自家梯田對面核心觀景臺上爭相拍照的遊客,紫鵲界村村民奉印輝對自己當初的決定感到自豪。2015年,看到老家的梯田日漸荒蕪,70後奉印輝毅然辭去在上海收入不錯的工作,回家種田。“紫鵲界梯田的靈魂在田,梯田是紫鵲界的命根子。你不種地我不種地,也就沒有了紫鵲界,這樣不僅浪費了這麼好的資源,更對不起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遺産。”

2016年,奉印輝邀集四五個志同道合的同學,註冊了“新化縣紫鵲之星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流轉村裏100多畝稻田,並開發種植黑米等特色水稻,註冊商標,如今産品遠銷省外,極大增加了稻穀的附加值。

水車鎮黨委書記李勁介紹,目前,紫鵲界正在建設標準化水稻示範基地、彩色稻觀景工程,實施損毀梯田、水渠修繕,古村落保護等項目。下一步將迅速推進安置區建設、紫鵲界梯田創5A及紫鵲界水街、紫鵲界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大力提升景區品質,新建從觀景臺深入梯田的生態遊步道,增強遊客對梯田文化的沉浸式體驗;與國內知名團隊聯合設計打造體現梅山農耕文化、世界梯田文化的演藝劇目。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加強農耕文化傳承保護,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和重要農業文化遺産保護利用。”這一意見使紫鵲界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

新化縣委副書記、縣長左志鋒表示,紫鵲界梯田作為世界灌溉工程和農業文化雙遺産,被譽為“始祖梯田”。新化縣將通過制定保護規劃、科學實施項目、開展村民培訓、打造美麗鄉村、發展休閒農業等多種措施,確保遺産保護、文化傳承、生態環保和農業文化旅遊産業高品質融合發展,著力將水車鎮打造成為“梯田板屋人家、世界遠古鄉愁”完美呈現的三湘文旅名鎮,將紫鵲界梯田打造成為國際鄉村旅遊度假區、文旅産業助力鄉村振興示範區。

(作者:遊九龍 記者 高慧)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