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最新報道

《聽見抑鬱的聲音》新書分享會:呼籲社會關注抑鬱群體

發佈時間:2024-12-23 10:22:3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左妍

抑鬱給人們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傷害?我們又該如何去預防、治療和接納精神疾病?

昨天,上海圖書館舉辦《“摘”掉疾患帽子,享受美好人生》精神心理健康科普暨《聽見抑鬱的聲音》新書分享會。本次活動由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上海圖書館主辦,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上海市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協辦。

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院長汪作為教授在《“摘”掉疾患帽子,享受美好人生》科普講座中指出,抑鬱障礙是最常見的精神障礙,是一類以情緒或心情低落為主要表現的疾病的總稱,伴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和行為改變,也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狀,如幻覺、妄想等。部分患者存在自傷、自殺行為,甚至因此死亡。我國約有2.4億人口受精神心理疾病影響,超過我國總人口的1/6,呼籲大眾關注抑鬱症,消除對抑鬱症的偏見和歧視。汪作為坦言,近年來抑鬱人群激增的現象,已然突破醫療邊界,成為一個社會問題。《聽見抑鬱的聲音》忠實地記錄了親歷者的心聲,透過20位親歷者,也揭示了抑鬱背後的家庭和社會因素,希望此書的出版,能夠促進社會大眾更加科學地理解抑鬱,接納抑鬱,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

《聽見抑鬱的聲音》由虹口區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院長汪作為教授和該院醫務社工部主任李川共同主編。該書為抑鬱親歷者口述實錄,記錄了20名抑鬱親歷者的成長歷程、生活環境及與疾病對抗的感人故事,親歷者們勇敢地敞開心扉,分享了自己在經歷抑鬱後的掙扎、疾痛和追光之路,為讀者呈現出了疾病的多維度面貌。為更好地讓讀者理解抑鬱障礙,書中還對每個案例精心安排了專家點評及建議。此書的出版,期望能讓抑鬱的聲音被聽見,讓那些在黑暗中掙扎的靈魂被理解和支援。同時,也希望那些正在與抑鬱鬥爭的人們,能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李川指出,近年來抑鬱障礙人群激增,在深刻感受到抑鬱親歷者疾病背後歷經的苦痛和吶喊後,為之發聲是此書出版的主要動機。讓所有社會大眾“接納”抑鬱是本書的最終目的和期望,但唯有文字的觸摸和靈魂的交流才有可能讓“理解”成為可能,而“聽見”抑鬱親歷者的聲音恰恰是“理解”“接納”的開端。

復旦大學出版社副總經理王聯合教授對20名抑鬱親歷者的積極參與和無私奉獻精神致以由衷的敬意。王聯合指出,此書的出版為社會大眾和專業人員理解抑鬱提供了另一種路徑,對呼喚社會大眾再次關注當下熱門的抑鬱問題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復旦大學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所長潘天舒教授長期從事醫學人文的研究和推動工作,對《聽見抑鬱的聲音》在促進醫學人文發展領域做出的貢獻給予高度評價。潘天舒指出,作為醫學人文研究者最首要的使命是“看見”和“聽見”,此書審慎且忠實地記錄了患者的際遇,呈現了體面的真誠,難能可貴。

抑鬱親歷者卡卡聚焦為何主動參與訪談進行了交流。卡卡指出,比起抑鬱本身作為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家人的不理解、社會的不接納于抑鬱症患者而言更是雪上加霜。“能夠積極參與到《聽見抑鬱的聲音》書籍出版,一方面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給正在經歷抑鬱困擾的同伴們更多力量,另一方面也呼籲抑鬱親歷者家人和社會大眾給予他們更多的愛和力量,幫助他們儘快走出心靈沼澤地”。

《聽見抑鬱的聲音》于2024年11月在復旦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精神醫學科、情感障礙中心主任方貽儒、復旦大學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所長潘天舒教授、上海大學社會學院黨委書記楊锃教授聯袂作序推薦。(新民晚報記者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