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室丨一次追星花6萬元 狂熱追星的女孩
發佈時間:2024-11-26 08:2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王蕾蕾 于悅僅僅一次追星,這個14歲女生就花了6萬元。怎樣才能讓追星女孩從狂熱中走出來?
追星追到家裏沒錢了
小熙今年14歲,自初中二年級起,因為追星多次與父母發生衝突。由於無法與同學分享同樣的興趣和話題,小熙在班級活動和小組作業中逐漸被邊緣化。她開始對上學産生抵觸情緒,甚至拒絕上學。
那天,小熙垂頭喪氣地走進心理治療室。她的頭髮染成藍色,皮膚蒼白,情緒低落。我輕聲開啟話題:“你好,歡迎你,我是你的治療師。能告訴我是什麼原因讓你來這裡的嗎?”小熙沉默片刻後説道:“媽媽説我追星花了太多錢,家裏快沒錢了。我最近也沒去學校,所以她讓我來看心理醫生。我只是買了一些偶像的周邊,比如衣服、專輯之類。我不信我們家會因為這個沒錢。”
我引導她談談追星的情況。小熙拿出手機,神采飛揚地向我介紹起她的偶像,是一位外國歌手。“他的歌聲很有魅力,每次聽他的歌,我都能感受到一種力量。他每次出新專輯我都會買,我還出國去聽他的演唱會,收集了全套周邊。”
我表示理解:“聽起來,你找到了讓自己快樂的方式,但你媽媽可能不理解。我們可以一起探討一些策略,比如怎樣更好地和媽媽溝通你的感受,以及設定更實際的學習目標和理財計劃。我們也可以考慮一些方法,幫助你處理與同學的關係和課程的困難。”
在隨後的家庭治療中,我進一步了解了小熙與家人間的問題。
小熙的母親解釋説:“女兒追星花了將近10萬元,我勸她節省,可每次提到這事,她就説我騙她。每次我不給錢,她就不上學,又哭又鬧,我只好繼續給。上次她出國去聽演唱會,買唱片和衣服花了6萬元。我理解她有自己的愛好,但希望她能明白,我們家沒有錢多到可以隨便花。”
小熙立刻反駁道:“10萬元很多嗎?我確實跟媽媽要了一些錢,但買周邊的錢裏有部分是我自己存的零花錢。她就是不喜歡我喜歡的人,不讓我做我喜歡的事。”
小熙母親接著説:“出國那次買的明星衣服是一套,裏面有一個頭飾需要抽獎獲得,抽一次600元。當時,女兒為了收藏全套,不停地抽獎。我勸她等一等,但她不同意,必須當天買到。我只好由她去了。”
聽到這裡,我感覺小熙對金錢缺乏概念,缺少延遲滿足的能力;小熙的母親面對她的需求常常束手無策,缺乏管束的力量。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小熙的家庭成長環境。
童年的小熙主要由母親照看,但母親面對女兒的哭鬧往往不知所措,只能妥協。小熙的父親常年忙於工作,很少參與她的生活,父女之間缺乏深入交流和情感聯繫。隨著小熙漸漸長大,父母開始意識到自己在小熙童年時期的陪伴不足。出於補償心理,他們在加強關心和陪伴的同時,也盡力滿足她的物質需求,每月給她大量零花錢。
自從開始追星,小熙對物質的慾望越來越強,花費也大幅增加。出國聽演唱會花費6萬元買周邊後,母親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卻不敢直接阻止。為了讓女兒克制一些,每次小熙提到買偶像周邊,她便對女兒説家裏沒錢了。但是,小熙並不相信。
追星是填補情感的空缺
我問小熙:“母親提到,你花錢多導致家裏沒錢了,你覺得她是想阻止你追星,這是不理解你嗎?”小熙有些無奈:“有一部分,我覺得她總拿我當3歲小孩騙。”我繼續引導她:“媽媽以前這樣做過嗎?”小熙回答:“有。小時候,她把我騙到姥姥家,説只是去玩兒幾天,結果留我在那兒兩年,她自己偷偷跑了。”
原來,小熙在幼兒園時被送到姥姥家生活,事先父母未徵求她的意見。儘管她得到了姥姥姥爺的關愛,但這種突然的環境變動讓她感到被父母欺騙和遺棄。在這個階段,孩子對撫養者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需求很高,父母的缺席可能在小熙的心裏埋下了不信任的種子。
我繼續問她:“在你被送到姥姥家的過程中,父親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小熙嘆氣道:“我爸?他什麼都不管,在家裏就是個擺設。”
我安慰她:“我理解你可能感到很無助。有沒有什麼我們可以一起探討的,比如如何改善和父母的溝通?”
小熙回答:“試過,但媽媽總是找藉口,説那是為了我好,讓我學會獨立。我覺得這也是我之前不相信她説家裏沒錢的原因。其實,我現在已經開始減少追星的花銷了。”
我表示理解小熙的心情:“信任一旦被破壞,重建確實不容易。不過可以在家設定一個時間,媽媽、爸爸和你一起坐下來詳細討論家庭的財務情況,讓每個人都清楚後再做決定。現在,你意識到了自己的花費問題,正在努力改變,這顯示了你的成熟和責任感。”小熙被肯定後很開心。
在治療過程中,我與小熙和她的母親討論了許多具體問題,尋找家庭可以做出的調整來改變現狀。小熙的母親意識到,過去害怕女兒哭鬧,沒有約束她,導致女兒對金錢和物質需求無度。她決定逐步減少小熙的零花錢,設定明確的預算和支出計劃,鼓勵她學會理財和珍惜資源。
起初,小熙的母親擔心女兒會強烈反對,但小熙並沒有表現出過度抵觸。相反,她逐漸理解了金錢的價值,並嘗試遵守新的家庭規則。母親開始和小熙一起制訂購物計劃,還會帶她一起等待打折季或團購活動,讓她看到通過等待和耐心,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同樣價值的物品,向小熙展示延遲滿足的好處。隨著時間推移,小熙在花錢上變得更加謹慎,開始學會規劃支出,並意識到延遲滿足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通過引導小熙回顧成長經歷,分析她對偶像的情感依賴,小熙逐漸意識到內心深處渴望得到父親的關注和愛,追星實際上是試圖填補情感的空缺。明白這一點後,在母親的幫助下,小熙開始主動與父親溝通,表達自己的情感需求。
小熙的父親了解情況後,深感自己在女兒成長過程中缺乏陪伴和關注。於是,他調整了工作時間,確保每週至少有兩天晚上能夠陪伴家人。他還主動參與小熙的興趣活動,陪女兒一起觀看她喜歡的節目,了解她的偶像……這些改變逐漸讓小熙感受到來自父親的愛和支援,建立了更深的父女關係,對偶像的情感依賴漸漸減退。她依然喜歡這位歌手,但不再毫無理智地狂熱了。
小貼士:如何引導孩子的狂熱追星行為
青少年的追星行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們對社交歸屬和自我認同的探索。偶像作為情感和價值觀發展的媒介,承載了他們對理想自我的期望和模倣。了解這一點,父母可以從發展的角度看待追星,而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消遣或過度消費。可以試試這樣做:
開放式溝通。與孩子進行開放式對話,了解其追星的原因和這背後的情感聯繫。詢問孩子喜歡偶像的哪些特質,以及這些特質是否激勵了他在某些方面的改進或發展。這樣的對話不僅能增進理解,還能提供教育的機會,幫助孩子在偶像的激勵下設定積極的目標和行為準則。
設定合理界限。父母需要設定合理的界限來防止孩子過度消費。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周或月的預算,教其規劃和控制自己的開支,引導孩子了解金錢的價值。同時,鼓勵孩子思考和表達其認為重要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引導他思考消費行為對自己和周圍環境的影響,幫助他建立健康的消費觀念。
提供替代活動。鼓勵孩子參與多樣化的活動,如體育、音樂、藝術和志願服務等,可以有效減少孩子對單一偶像的過度依賴。多元興趣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生活經驗,還能促進其全面發展。
加強情感陪伴,強調真實的人際關係。真實的社交互動能夠提供孩子在追星活動中尋求的部分心理需求,如歸屬感和社交認同。青春期是重新評估早期經歷的關鍵時期,家長應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任何早年不愉快的記憶,並探討如何共同解決這些遺留問題。例如:父母可以説:“你提到以前因為某件事感到傷心,我們談談那時發生了什麼,看看現在能做些什麼來讓情況變得更好。”同時,為孩子創建一個安全、無評判的環境,讓孩子知道他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必擔心被批評或否定。例如,父母可以説:“無論你感受到什麼,我們都在這裡支援你,不會因為你的感受而少愛你一點兒。”(文 | 王蕾蕾 博士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四科主治醫師、于悅(山東第二醫科大學心理學碩士)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心理問答|孩子在學校被恐嚇,我該怎麼辦? “嬉笑打鬧”有邊界2024-11-26
心理中國論壇 | 網際網路+心理健康:打造高效便捷的服務體系2024-11-26
心理諮詢室丨一次追星花6萬元 狂熱追星的女孩2024-11-26
心理話題|交談中如何“化干戈為玉帛”?2024-11-25
南開大學最新研究:“刷手機”顯著改善中老年人抑鬱2024-11-25
調查報告:我國中西部省份中老年人抑鬱情況更為嚴重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