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上學,拒絕的是什麼?家長該如何應對?
發佈時間:2024-12-20 08:2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廖冉Q老師,您好!
我的女兒13歲了,最近因為她不肯去學校我和她大吵了一架,激動之下我還動手打了她,孩子梗著脖子説有本事打死她算了,她死都不去上學。
我問她為啥不想去上學,她説一靠近學校就覺得頭暈胸悶,一進校門就覺得想逃走,還説她們班好幾個同學都不去上學了,就在家自學,如果我非要她去上學,她就從學校的教學樓跳下來。
我氣壞了,但又不敢再逼她,聽朋友説現在這樣的孩子不少,可她才13歲,現在就不去上學,她能幹什麼呀?
且不説未來她怎麼找到謀生的手段,獨立生活,就是眼下,我也不能放她一個人整天待在家裏,還得留個人在家看著她。
就我家目前的情況,我和老公不能總請假,耽誤工作就沒有收入了,這簡直就是蠟燭兩頭燒啊!我們小時候上學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哪有孩子説不上學就不上學的。現在的孩子是怎麼了?我們做家長的該怎麼辦呢?
——頭髮都急白了的婷婷媽媽
A婷婷媽媽,您好!
從來信中可以感受到您的焦急和無奈,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家裏有個未成年人不去上學,還要上班,作為家長必定心急如焚,承擔著很大的壓力。
現在中小學生拒學問題的確日趨嚴重,有一部分中小學生完全無法踏入校園,也有一部分中小學生不規律地上學。其實,孩子們自己都是想學好的,也都在想辦法解決,不去上學也許是他們解決問題最後的辦法,或者這其中還有其他原因,那麼要解決拒學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拒學的原因分析
從您的描述來看,婷婷出現了明顯的軀體化症狀,頭暈胸悶,甚至有了跳樓自殺的想法,這都與情緒低落有關。但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她對上學的緊張和恐懼,而這恰恰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我們需要向孩子了解讓她寧死也不去上學的原因是什麼,才能有效幫助她渡過難關。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上學是社會化過程的一部分,兒童青少年在這個過程中既能夠學到未來謀生所需的知識和技能,也能夠在和同齡人以及老師的交往中發展出必要的人際技能,融入集體,獲得歸屬感。
根據我的個人經驗,我認為絕大部分拒學的孩子也不是從一開始就拒絕上學,而是有一個漸進發展的過程。一般最初是間歇性請假,再到長期缺勤,同時伴隨著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適特徵,最後由於長期缺勤而休學。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孩子也嘗試想要努力調整適應,甚至壓抑自己的恐懼和厭惡堅持上學。
只要讓孩子感到恐懼的外在因素持續存在(比如校園欺淩、無法達到理想的成績怕家長責罵等),他們的負面情緒就會不斷累積,直到再也無法承受,最後導致拒學。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些孩子拒學是由厭學發展而來,但拒學不等於厭學。部分拒學的孩子在拒學之前可能學習很好,只是因為耐受不了焦慮、恐懼無法到學校上學。
孩子拒絕的到底是什麼
● 拒絕的是學習及相關的壓力
這一類孩子無法應對的是學業壓力,其中最常見的是擔心自己的成績無法讓父母滿意,或是覺得自己達不到某一個水準就毫無價值。這些孩子通常具有敏感、追求完美的特質。而這些特質的形成和家庭的教養方式有很大的關係。
比如有一些家長會制定嚴格的獎懲機制,對於未能達到理想成績的孩子進行體罰或是言語的羞辱,比如會説“我要是考這麼低的分數,早就沒臉活下去了。”“你要是考不上好學校,就找不到工作,將來只能去撿垃圾了!”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將自身的價值等價于父母設立的外部成就標準,一旦在外部成就上受挫,孩子就會否定自身的價值,破罐子破摔,覺得只要考不到第一名,人生就沒有任何希望了,自己也沒有任何價值。
● 拒絕的是學校環境,包括管理制度和人際關係
有一些學校的管理制度簡單粗暴,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可能造成傷害,所以有些孩子會以拒絕上學來對抗校方的管理方式。比如有些學校規定必須在早晨跑步40分鐘,無論是什麼天氣。尤其是有些封閉式寄宿學校,對學生的服裝、髮型、男女生交往禁忌做出了非常細緻苛刻的規定,讓本來就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們感到壓抑和憋屈,所以採用不去學校的方式表達反抗。
除了共性的學校規章制度帶來的壓力,更常見的是孩子無法處理學校情境中的人際關係,包括與老師的關係和與同學的關係,其中最嚴重的當屬校園霸淩。
校園霸淩包括老師對學生的霸淩,也包括學生之間的霸淩。由於老師的權威地位,老師對學生的霸淩更加難以反抗,也可能讓孩子懷疑是不是自己有問題,否則老師不可能會懲罰/羞辱自己。在同齡人的霸淩發生後,孩子可能會告訴家長“某某經常欺負/騷擾我。”粗線條的家長往往會説“你別跟某某玩/你別理他就行了。”但學生之間的霸淩不是被霸淩者可以輕易拒絕的。當孩子向家長求助未果時,孩子會感到絕望,從而導致拒絕,甚至出現抑鬱症狀。
作為家長,該怎樣做
找到孩子拒學的癥結所在,才能對症下藥。作為家長,您可以這樣做:
◎ 日常關心孩子在學校的感受和困難,不要等到問題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才發現。不僅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關心孩子與老師、同學的關係,對學校的整體感受。
當孩子身上頻繁出現傷痕,學習用品經常丟失,拒絕參加集體活動,提起學校或同學時表現出恐懼或焦慮情緒時,要主動詢問孩子這些異常之處的原因,必要時聯繫校方核實情況,不要過於相信孩子可以獨立解決這些問題。
家長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在孩子可能遭受霸淩時,需要堅定地站在孩子身邊,相信和支援孩子。這個過程既能促進親子關係的提升,也是家長給孩子示範如何理性解決問題的機會。
◎ 當孩子遇到困難,暫時難以回到學校時,家長需要理解孩子的難處。
作為成年人,家長要展現出更多的彈性,看到多種解決方案的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1)暫緩返校,讓孩子在家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自學一段時間,但不能整天玩手機;
(2)考慮更換到另一個班級或另一所學校,從外部環境消除壓力,讓孩子有重新開始的機會;
(3)和校方討論協商完成學業的其他方式,比如線上課和線下課相結合等。
◎ 尋求專業心理諮詢或治療,幫助孩子走出暫時的困境
孩子不能去上學的原因有很多種,作為家長不一定能夠全面了解,獨立解決,當我們不能很好地處理時,應及時尋求專業支援,才是更為有效的方式。
(廖冉/北京物資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中心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全國統一心理援助熱線“12356”明年5月1日前開通2024-12-25
特別策劃 | 讓情緒價值成為幸福婚姻的 “軟實力”2024-12-25
大咖會客廳 | 張天布:別焦慮,孩子可能是“假抑鬱”2024-12-24
世界沒變但感受變了:你的“心情不好”可能是疾病信號2024-12-24
江西省心理諮詢師協會2024年開展心理科普宣講1573次 覆蓋1205所學校2024-12-24
第三屆江西省社會心理服務理論與實踐研討會在南昌召開202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