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室丨“不配別人對自己好”的高職女生
發佈時間:2024-11-19 08:35: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邵雪芬基本資訊
小晶,女,18歲,職業高中高三在讀,當地人,獨生女。
諮詢過程
● 初始印象
小晶長相普通,膚色中等,有一隻眼睛有一點斜視,個子大概160cm多一點,不胖不瘦,扎著馬尾辮,穿著校服。
當時一起過來的還有兩位女同學,她們一左一右,挽著小晶的胳膊,輕聲地對我説:“老師,她總是不開心,我們想請您跟她聊一聊。”於是小晶和我開始諮詢。
● 諮詢問題
小晶在學校裏總感到自己的表現不如其他人好,自我評價低,覺得哪個同學都比自己強,甚至陪伴自己的好朋友對她那麼好,她都感覺自己不配得到同學們的喜愛。比如最近填報大專志願,全校就只有她自己一個人忘記密碼,當時老師就説她“一根筋”,小晶覺得自己被老師討厭,認為這都是自己的錯,而且小晶一直都認為自己不好,甚至都不知道現在的朋友為什麼對自己這麼好,感覺自己都不配。
● 原生家庭和成長經歷
小晶父母都有穩定的工作,小晶是獨生女,小時候因為眼睛的問題父母總是怕有人欺負她,所以很少帶她接觸其他小朋友。家庭氛圍比較寬鬆,雖然父母對小晶只讀了職高不太滿意,但是也沒有過多地責怪她,只是讓她好好讀書,考個好一點的大專就可以了。
小晶小學的時候“自我感覺比較好”,説自己在那個時候是很開心的,無憂無慮,從來不會覺得自己哪做錯什麼的。在班級裏也會大膽發言,就是説錯了也不會覺得難為情,好像那個時候傻乎乎的,什麼都不懂。對同學和老師們怎麼看自己好像也從來不在意。
這個反差很是明顯,為什麼一個小學時“自我感覺比較好”的孩子到了高中會認為自己“被老師討厭”,並且感覺“不配別人對自己好”了呢?
小晶是什麼時候才變成現在這樣的呢?她認為“都是自己的錯”這個觀點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産生的呢?
小晶回憶起自己初一的時候,有一次在課間休息時和同學在走廊上説説笑笑,當時自己坐在走廊上,班主任兼英語老師,一位女教師,經過走廊,突然把臉湊到了小晶面前,幾乎是臉貼著臉,眼睛盯著小晶,很嚴厲地説:“你怎麼還在這裡啊!馬上就上課了。”小晶一下子被嚇懵了,什麼都説不出來,然後老師就走過去了。
當小晶在回憶班主任對她説話的場景時,她的聲音一下子就哽咽了,眼淚撲簌簌地掉下來,泣不成聲地説:“她為什麼這麼對我?我當時又沒有幹什麼……”我突然有些明白為什麼小晶來諮詢人際關係了,因為那個可怕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四五年,但其實還在她的心裏,一直沒有過去。
● 理解成因和重新建構
初中老師這個突如其來的質問讓從小心無城府的小晶突然意識到,自己其實生活在錯誤的自我感覺裏,原來自己在別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糟糕啊,而自己竟然一直渾然不覺。
從那以後小晶開始出現羞恥感和愧疚感,慢慢形成了一種歸因,那就是什麼問題都是自己的錯,自己不夠好,別人對自己好是奇怪的,自己是不配的。
了解了成因只是第一步,下面需要對小晶的“創傷經歷”進行重構。
首先,針對“都是自己的錯”進行辯論
小晶説哪怕是別人得罪了自己,也是自己的錯。老師用面質“得罪別人是自己的錯,如果別人得罪自己,怎麼還是自己的錯?”小晶開始了思索,一時陷入沉默。
其次,對“不同”和“不好”進行探索
小晶在走廊上和同學聊天是和別人“不同”,課間本來就是自由活動時間,並非意味著自己犯了錯,成了“不好”;填志願時忘記密碼也是正常的,否則填報系統怎麼會設置忘記密碼的補救措施呢?這足以證明忘記密碼就不是個別現象,而且後來也順利填報好了,並沒有帶來什麼嚴重後果,沒多大的“不好”;負責填報的老師當時可能也是隨口説了一下,因為幫助學生填報志願也是一項比較煩瑣的工作,需要耐心,可能老師當時需要處理很多問題,情緒也是比較煩躁,希望麻煩越少越好,才説了那句“一根筋”的話,但她還是幫助小晶完成了填報,“被人討厭”缺乏充分的證據。
最後,發現例外,覺察自己的“好”
我注意到有兩位同班同學陪著小晶一起過來,是挽著她的胳膊來的,而且她們對小晶非常關心,也很了解小晶的情緒感受,還非常尊重小晶的隱私,同時小晶諮詢時她們還在外面耐心等待小晶,這種種表現證明小晶有交往比較密切的朋友,朋友對她很好。我把這些觀察發現反饋給了小晶。小晶承認她們確實對自己很好,但是小晶接著就説都不知道為什麼她們要對自己這麼好,感覺自己都不配。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小晶能有這樣對她好的朋友“一定有一個重要的理由”。這個理由是什麼呢?我把這個好奇給到了小晶,小晶剛開始回答説,“我也不知道”,接著,她沉吟了一下,説道:“也許是因為我這個人脾氣很好,跟誰都談得來,願意幫助同學,有時候也很願意跟同學説笑”。“所以,你不是什麼都不好的讓人討厭的人,你身上也有別人喜歡的東西,這幫助你贏得了朋友”,老師及時地反饋道。
接著進一步“豐厚”小晶的“例外”,我又給了小晶一個問題,“學校裏有老師喜歡你嗎?”
小晶想了想,肯定地回答:“有的。”
我繼續具體化,“那是哪些老師呢?”
“是數學老師,我數學還學得不錯,專業老師也還好。”
“所以,還是有老師不討厭你,甚至是比較喜歡你的,是嗎?”我用明確的反饋來賦能,讓小晶看到了不同……
一個小時很快到了,小晶是臉上帶著輕鬆的笑容和兩位小夥伴親熱地離開諮詢室的,聽著她們跟我説“謝謝老師,老師再見!”,語音是甜甜的,語調裏面是放鬆和解脫。
諮詢師的思考
中學階段是青少年形成自我同一性的關鍵時期,影響青少年自我評價的因素很多,除了家庭以外,主要就是學校了。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的評價與反應都會深刻影響青少年的自我評價和自我體驗。
小晶原本無憂無慮,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初中的班主任老師可能認為小晶比較貪玩,不夠用功,課間在走廊説説笑笑很不應該。由於老師的批評行為很突然,小晶一下子被衝擊到了,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的巨大反差引發了她在自我同一性方面的巨大衝突。青少年對外部評價的敏感導致她對自我評價産生了懷疑,開始走向自我貶損,認為自己做得不好,不配玩,不配開心,不配交朋友,不配別人對自己好。這個沒有被處理好的“未完成事件”讓小晶從他人的眼裏看到了一個不同的自己,一個糟糕的、“被別人討厭”的自己。
心理諮詢是一個通過好客體——小晶信任的心理老師,提供給來訪一個好的“鏡像自我”,讓來訪在好客體肯定的言語中重新建構創傷經歷,重建自我的過程。當來訪看到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就能重新恢復自信和自我肯定,感覺自己也是配得上別人對自己好的,是受人歡迎和喜愛的。(邵雪芬 步紅梅/浙江開放大學臨平學院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
南開大學最新研究:“刷手機”顯著改善中老年人抑鬱2024-11-25
調查報告:我國中西部省份中老年人抑鬱情況更為嚴重2024-11-25
護航幼苗成長 廣州舉辦2024年新時代文明實踐心理健康教育活動2024-11-25
使用網際網路如何影響精神健康?研究稱或能提升50歲以上人群幸福感2024-11-25
浙江省義烏市啟用困境兒童心理健康服務站2024-11-25
讓健康從“心”開始 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在貴陽舉辦202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