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原創

心病防治 | 産後抑鬱,如何應對?

發佈時間:2024-12-11 13:36:0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秦雲聰 黃娟

當25歲的吳女士在初夏的某一天伴著蟬鳴與艷陽迎來了她的小寶貝,在大家的設想中,這本應將是充滿喜悅和希望的啟程。然而,産後的生活對她來説,卻是一段難以言説的艱難旅程。

吳女士是一個細膩認真的人,但她的丈夫在向我們陳述時,也曾提到“妻子的性格中也會有敏感與急躁的特點”,而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她産後心理狀態的轉變。吳女士的心情在産後經歷了巨大的波動。一開始,她感到不可思議的幸福,只要看著女兒,心中便充滿了愛和希望。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喜悅感逐漸被不斷增加的焦慮和恐懼所取代。晚上,她常常輾轉反側,心中充滿了對孩子未來的擔憂,也對自己是否能成為一位好母親感到極度不安。隨著孩子不可預測地傳來陣陣哭聲,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育兒能力。

在産後第2周,吳女士的心理狀態更是急劇惡化。她開始出現嚴重的情緒不穩定,經常感到瀕臨崩潰,時而極度絕望,時而産生奇怪的幻覺。這種極端的心理變化導致她的行為變得不可預測,有時會突然發怒,摔東西,有時則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痛哭流涕。她的睡眠和飲食習慣也變得極不規律,有時整夜無法入睡,有時連續幾天幾乎不吃東西。近日甚至出現了發熱和咳嗽等感染症狀。

在這段艱難的時期裏,吳女士的家庭環境也發生了變化。丈夫由於工作原因常年不在家,她只能在婆婆的照顧下度過孕期和産後時光。然而,婆婆的性格相對強勢,導致婆媳間難免缺乏有效的溝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她的心理壓力。

家人逐漸意識到吳女士的異常,並堅持帶她來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經門診醫生評估,吳女士目前存在言語紊亂、行為衝動、幻覺等表現及衝動傷人等風險,故建議家屬為吳女士辦理住院,接受系統的精神科治療。在住院治療初期發現她不但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快感缺乏等症狀,甚至出現了輕生及擴大性自殺的觀念。

吳女士的經歷不僅是她個人的挑戰,也是許多新手媽媽可能面臨的殘酷現實。現今,有超過一半的女性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産後抑鬱情況,它常在産後6周內出現,不僅影響著産婦的心理健康,也對家庭生活和孩子産生深遠的影響。儘管大部分在幾週內會有所好轉,但依然有一部分人會發展成臨床上的抑鬱症,甚至逐步加重。

産後抑鬱的常見心理原因

● 角色轉變

目前大部分新晉媽媽在寶寶出生之前,潛意識裏依舊偏向於認同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女性角色,有很多自己想做的事和個人空間。然而寶寶降臨後,不少女性會瞬間感到自己的個人身份和興趣被新的身份——母親角色所淹沒,從而産生失去自我的感覺。

此外,第一次當媽媽,儘管孕期曾經學習過許多育兒方法,但在真正的應用過程中還是會充滿不順利與困難。這些或大或小的慌亂與挫敗感會加重新晉媽媽們的焦慮,甚至可能會演變成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質疑。再加上她們在適應母親角色時,常常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和文化壓力——社會普遍讚美與宣傳母親是全能的,這種不切實際的期待會加重她們的心理負擔。

● 家人的不理解

家人的支援對産婦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多産後抑鬱的加重主因在於家人的不理解。對於如“抑鬱症”等心理相關疾病,大家的了解相對不全面。很多時候會把産後抑鬱所表現出來的狀態誤認為“矯情”與“博取關注”等,不但置之不理,有時甚至因此産生爭執而加重産婦病情。

照顧孩子的過程所經歷的疲憊與生理作息紊亂(如睡眠不足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病情加重的因素之一。家人能夠做到理解與支援産婦,並對産後抑鬱有正確的認知與識別,儘早就醫,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産生不良的結局。

當然,産後抑鬱還會與遺傳、神經內分泌、免疫、産科、心理社會等因素相關。

産後抑鬱的表現

目前,精神疾病診療標準對“産後”的定義尚未統一—— 《國際疾病分類第十版》將其定義為“分娩後6周內”,《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將其定義為“妊娠開始至産後4周內”。産後抑鬱的症狀可能因人而異,但當孕産婦出現以下某些症狀時,則需警惕是否出現了産後抑鬱:

◎ 持續的悲傷、焦慮或“空虛”感;

◎ 對日常活動失去興趣,尤其是對孩子缺少關愛和興趣,對未來也感到絕望或無望;

◎ 出現睡眠問題,如失眠或嗜睡等;

◎ 出現食欲的明顯改變,如食欲減退或暴飲暴食;

◎ 經常感到疲勞和缺乏精力;

◎ 難以集中注意力,記憶力下降;

◎ 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哭泣,常有自責和過度內疚感;

◎ 感到身體不適,如頭痛或胃痛,但去醫院檢查未發現明顯原因;

◎ 社交退縮,避免與家人和朋友接觸;

◎ 有自殺或傷害嬰兒的想法。

出現産後抑鬱,該如何應對

産婦本人和家人們都應多加留意,産婦是否存在精神、行為的異常,如出現應儘早接受綜合的干預措施:

◆ 産婦本人需在情緒變化時注意自我調節,如儘量多出門走動、曬太陽、合理飲食、有規律且適度的運動等;

◆ 家人的理解與支援是至關重要的,如儘量多幫忙照顧嬰兒,幫助疏導産婦的情緒,有效溝通,表達關心,給産婦充足的休息時間和安心,可以很大程度上控制産後抑鬱的發展。

◆ 如果抑鬱症狀持續加重,幾週內未出現緩解,或逐漸出現厭惡孩子或是輕生的想法,則需及時就醫。

目前對於産後抑鬱症治療的一般原則是:遵循抑鬱障礙治療一般原則,兼顧産婦軀體及代謝的改變、乳汁對嬰兒的影響。2016年《加拿大心境與焦慮治療網路指南》對於輕度患者的臨床治療建議是以心理治療為主,如認知行為治療、人際關係療法等都能對疾病恢復起到顯著的作用。

若患者症狀持續加重,則需使用藥物治療合併心理治療。但由於産婦的特殊性,臨床醫生在決定藥物治療時也會考慮到哺乳的問題。母乳餵養對母親和嬰兒均有很大益處,藥物治療也不是母乳餵養的絕對禁忌,醫生在選擇治療藥物時也一定需要避開有風險的藥物。

值得一提的是,在就醫過程中,患者需要向醫生闡述自己的真實情況以助於醫生做出正確的診斷,刻意隱瞞病史或關鍵經歷會對後續病情控制與治療有嚴重的影響。

經過7周的住院治療,吳女士懷中抱著寶寶,在家人的陪伴下辦理了出院手續,邁出醫院,迎接而來的是明媚熱烈的陽光。産後風雨之路,也終於平息而去了……(秦雲聰 黃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心理與健康》雜誌供稿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