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娟:不要讓孩子的“心理灰塵”積壓下來
發佈時間:2024-12-10 15:41:4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焦敏龍今年35歲的馬娟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心理諮詢師協會的心理諮詢師,持有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2023年7月,寧夏(銀川)12355青少年服務台搭建,她每週在此擔任接線員,接聽並處理有需求的青少年及其家長的來電與訴求。
“在涉及校園欺淩求助的來電者中,有被欺淩的學生,也有學生家長。”馬娟介紹,這些來電多數是未成年人撥打的,其中女生數量多於男生。女生主要集中在初中階段,反映遭受到語言欺淩和關係欺淩現象較為常見;男生主要是大中專院校住校生,多為反映遭到同學排擠、與同學發生衝突等。
熱線接通後,未成年人一般會先向馬娟傾訴內心困惑,比如“不想上學”或者“和家人産生矛盾”等。馬娟不急於打斷他們,而是耐心傾聽,隨後詢問背後的原因。這些孩子從中感受到被尊重,與馬娟建立起心理信任,敞開心扉講述自己的遭遇和感受。
“我和孩子的溝通出了問題,孩子拒絕和我溝通,説什麼都不聽。”熱線電話的另一端,一些心急的家長向馬娟求助。
交流中,馬娟發現,這些家長往往忽略了“孩子被欺淩”後情緒和處事方式的變化,認為時間一長會自然好轉。他們急於知道“如何讓孩子回學校”。
馬娟提醒,遭遇了校園欺淩的未成年人,通常面臨3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無法排解內心的負面情緒;二是人際關係、交往方式出現偏差;三是從悲觀角度看待問題。“經過耐心傾聽和開導,12355接線員會提供一些積極的建議和幫助,要為孩子拂去這些心理灰塵,不要讓它們積壓下來。”她説。
“一些未成年人在遭受校園欺淩後,會不自覺地將事實和情緒混為一談,從中産生更多複雜的想法。”馬娟引導他們尊重並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努力從受傷的情緒中“抽離”出來,理性分析內心情緒的根源,適度看待外界的評論,讓自己內心變得強大,多關注理解自身感受、接納自身情緒;同時引導孩子明白“父母也需要和孩子共同成長,共同面對、處理問題”。
“孩子在校園內不只是學習,建立友善良好的同學關係和團隊協作精神非常重要。”馬娟勸導家長要學會理解孩子,多與孩子溝通,經過徵求意見,可以前往寧夏(銀川)12355青少年服務台參加線下心理輔導。(中國青年報記者焦敏龍)
珠海婦幼心理科副主任陳強:與孩子平等溝通,用愛心疏解心理問題2024-12-23
兒童心理學實驗 | 嚴厲威脅,還是溫柔勸誡?2024-12-20
孩子不願上學,拒絕的是什麼?家長該如何應對?2024-12-20
心理話題 | 小酌怡情-可以,借酒入眠-不可以2024-12-19
“獎勵型人格”在社交網路中流行 悄悄治愈著年輕人2024-12-19
心理百科|巧妙利用焦慮,讓它成為你的人生助推器 2024-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