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心理百科

心理百科|情緒心理效應——認識“野馬效應”

發佈時間:2024-06-05 14:55:39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辛理

什麼是“野馬”效應

在非洲草原上有一種吸血蝙蝠,它們以吸食其他動物的血液為生。但其實它們的吸血量極少,頂多只能讓動物們的心情煩躁些,並不能奪取它們的性命。可奇怪的是,儘管吸血蝙蝠的吸血量少,卻有部分野馬因為它的吸食而死亡。原因是,吸血蝙蝠經常會在野馬的腿上吸血,這總會引起野馬的暴怒,讓野馬想通過狂奔來甩掉它們。所以,導致野馬死亡的真正原因是暴怒與狂奔。

其實,我們生活中類似的情況也不少。你可以回想一下,在你過去的經歷中,有沒有試過:

因為對下屬的工作不滿意,而將不滿的情緒一直憋著;

因為伴侶忘記紀念日,內心傷心一週甚至更久;

因為朋友做錯的一件小事,而馬上大發雷霆。

從這些事可以看出,我們都習慣性地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明明是對方做錯事,我們卻因為他的事而生氣難過,讓自己的情緒處於消極的狀態裏,甚至做出一些事來傷害自己,這種現象被稱為“野馬效應”。當一些我們不願意看見的事情發生時,不停地埋怨、生氣或憤怒,一昧地發泄情緒,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傷害到我們的關係。

認識“野馬效應”

情緒是有成本的。成本可能是你身體的健康水準,精神狀態或是雙方之間的關係。

情緒是自身選擇的結果。胡慎之老師説過,情緒沒有好壞之分,只是取決於你怎麼去看待它。比如説,如果你認為這種情緒能帶來好的結果,你就會把它歸類到正面情緒中。反之,則會歸為負面情緒。其實,我們周圍的環境從本質上説是中性的,是我們給他們加上了或積極或消極的價值,問題的關鍵是你傾向選擇哪一種?

如何避免“野馬效應”

“野馬效應”的危害,我想大家看到這裡,都有一定的了解。其實解決辦法很簡單,就是學會和自己的情緒好好相處,不要認為正面情緒就一定是好的,也不要認為負面情緒就一定是壞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能被情緒所控制,而是要做情緒的主人。

自我情緒的覺察十分重要。當我們在面對一些事情時,要意識到自己生氣、憤怒的情緒即將要爆發,也就是認識到自己現在有情緒了,這是做情緒主人的第一步。

按下暫停鍵。處在易激惹的情緒狀態下,我們會做出一些讓自己事後很是後悔的事情。所以在情緒即將爆發時,按下暫停鍵,深呼吸或者轉移注意力,待情緒緩和之後再來處理事情。

書寫情緒。及時按下暫停鍵之後,其實已經開始慢慢冷靜了。拿出小本子或者備忘錄,書寫自己的情緒過程,不僅可以縷清思路,重新思考,其實這也是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當然,宣泄情緒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傾訴、跑步、唱歌、跳舞等等。同時,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不要想著先發泄情緒,可以想想到底怎麼做,才是真正有幫助的。畢竟我們都知道,情緒有時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嘗試和你的情緒冷靜地做朋友吧。(濟寧心理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