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行業資訊

心理中國論壇 | 董妍:科學構建新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發佈時間:2024-05-13 16:46:11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董妍

當今青少年伴隨著網際網路、數字化的發展而成長,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給青少年的生活學習帶來便捷的同時,對他們的身心發展,特別是認知方式、行為特徵和社會參與方式等産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國內外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脆弱性和對心理健康服務需求呈上升趨勢。傳統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模式在內容和形式上無法完全滿足青少年的現實需求,建議立足青少年實際,運用現代化技術構建符合青少年身心特點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

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總體呈上升趨勢

《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21—2022)》顯示,青少年群體中有14.8%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鬱風險,高於成年群體。俞國良教授對近10年來(2010-2020)我國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進行了元分析,結果發現:我國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總體檢出率為18.9%,內化問題總體檢出率為20.0%,外化問題總體檢出率為11.7%。其總體檢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抑鬱與睡眠問題(均為22.2%)、自傷行為(20.1%)、焦慮(18.1%)、自殺意念(13.6%)、自殺未遂(3.3%)。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注,有效預防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科學構建新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尤為必要。

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面臨的挑戰

一是心理健康問題的類型更加多樣化。數字化發展拓寬了青少年學習求知與人際交往的方式,也給青少年帶來了諸多潛在心理風險。例如,長期沉迷于社交媒體不僅佔用大量時間,導致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受到不良影響,而且容易使青少年産生很多新型的心理健康問題;線上社交過多,長時間缺乏線下實體社交,導致青少年産生正面評價恐懼甚至社交焦慮;無法及時回應社交媒體上的資訊使青少年産生數字壓力。當社交媒體使用伴隨數字壓力時,可能會導致青少年産生更嚴重的心理問題。要充分認識到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複雜性,避免把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簡單化或者單一化為焦慮、抑鬱問題。

二是影響心理健康的風險因素更加多元化。一方面,個體的心理健康不僅受到自身內部因素的影響,而且外部環境也會對個體心理健康水準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影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個人和環境風險因素,往往不是單一發揮作用,而是和其他因素之間共同産生影響。有時多個風險因素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影響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的不利環境,這會增加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的可能性,産生風險因素的累積效應。

三是心理健康測評精準化有待加強。當前我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測評主要採用量表的形式,使用的測量工具主要包括《症狀自評量表》(SCL-90),《心理健康診斷測驗》,《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等,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測量精準度還有待提升。例如,SCL-90是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門診檢查量表,但主要適用對象為成年人。其他測量工具也存在著常模久遠、測量內容範圍有限等問題,亟需開發精準化的測量工具。

四是傳統的心理健康服務形式有待豐富。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宣傳、個體輔導、團體輔導、朋輩心理輔導等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形式,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存在流於形式,無法從根本上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解決心理健康問題。(人民論壇網 董妍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