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心理健康服務平臺
首頁  > 公開課

心理公開課丨智力讚揚實驗:告訴你如何正確誇孩子

發佈時間:2024-03-18 08:40:00 | 來源:中國網心理中國 | 作者:劉一陽​

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長輩的認同和肯定。但你的一句誇獎,有可能讓孩子高興一整天,也可能將他推向萬丈深淵。

實驗內容

卡羅爾·德韋克(Carol Dweck)做過一個智力讚揚實驗,旨在研究不同類型的讚美對個體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的影響,尤其是對兒童的影響。

德韋克選擇了若干學齡前至小學階段的兒童作為實驗對象。實驗開始時,所有兒童先接受了一系列智力測試,涵蓋數學、語言、邏輯等領域,以確定他們的基礎智力水準。之後,德韋克把他們隨機分成兩組,分別完成一個相同的拼圖任務。一組稱為“努力組”,另一組稱為“智力組”。兩組兒童都會得到讚美,努力組的兒童被強調他們的努力和付出,如“你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現得很出色。”智力組的兒童則被強調他們的天賦和智力,如“你真的很有天賦!做得好!”

在完成第一個任務後,德韋克給了每個孩子兩盒不同難度的拼圖,孩子可以自己選擇繼續拼一個比剛才任務更難的,或者拼一個更簡單的。結果發現,那些被讚美“努力”的兒童更願意接受挑戰,在後續任務中表現更積極。那些被讚美“聰明”的兒童則可能更容易感到沮喪或退縮,因為他們擔心失去大人們所認為的“聰明”。

這個實驗揭示了讚美方式對兒童思維方式和行為的影響,強調了成長型思維的重要性,即強調努力和學習,而不是將成功僅僅歸因于固定的天賦或智力。

★分析與對策:

在分析這個實驗之前,讓我們先了解一下成長型思維和固定型思維的概念。

成長型思維是一種認為能力和智力可以通過努力的學習和堅持不懈的工作來改進的思維方式。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更傾向於將失敗視為學習的機會,更願意接受挑戰,相信自己可以不斷進步

固定型思維是一種認為能力和智力固定、無法改變的思維方式。有固定型思維的人可能害怕失敗,因為他們認為失敗意味著自己沒有足夠的智力或天賦。

現在不少家長存在這種“固定型思維”—只誇孩子聰明,不誇孩子努力。認為這樣孩子就會變得更自信,殊不知後患無窮。

有一個小女孩,活潑又伶俐,經常被親朋好友誇讚“聰明”,她自己也特別享受聰明帶來的光環。可是升入高中後,她發現自己不再是那個聰明的孩子了,其他同學都能聽懂老師講的知識、做對複雜的題目,她聽不懂,也做不對。她害怕丟掉“聰明”的光環,決定“擺爛”。因為相比努力了還得不到結果,不努力才能保持住“聰明”的人設。她整整三年沒努力,高考也考得很差。

因此,作為父母想讓孩子走得更遠,需要培養孩子的成長型思維。以下是一些育兒建議:讚美努力而非天賦。當孩子取得進步或取得成就時,讚美他們的努力和堅持,而不是他們的智力。例如,可以説“你真的努力了,你做得很好!”而不是簡單地説“你真聰明!”鼓勵面對挑戰。鼓勵孩子去嘗試新的、有挑戰性的任務,即使他們可能會失敗。強調學習過程。問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了什麼,而不僅僅是他們得了多少分。提供支援。孩子在面對困難時需要支援和鼓勵,父母要表現出對他們的信任,相信他們有克服困難的能力。自我反思。幫助他們了解自己的思維方式,並教導他們如何轉向更積極的成長型思維。另外,在家庭和學校中,為孩子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非常重要。這包括提供支援、鼓勵孩子嘗試新鮮事物、容忍失敗並從中學習。幫助孩子明白:失敗是成功的一部分,而不是終點。

(中國網心理中國特約《婚姻與家庭》雜誌供稿 作者:劉一陽 網址:http://psy.ch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