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無障礙
站內搜索

以中華傳統智慧照鑒數字文明未來——中外嘉賓共謀人工智慧時代數字文明之治

發佈時間:2023-06-27 08:52:40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王思北、張昕怡、陳國峰 | 責任編輯:秦金月

新華社濟南6月26日電  題:以中華傳統智慧照鑒數字文明未來——中外嘉賓共謀人工智慧時代數字文明之治

新華社記者王思北、張昕怡、陳國峰

盛夏時節,孔子故里山東曲阜迎來八方賓朋。

6月25日至27日,以“人工智慧時代: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為主題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數字文明尼山對話在這裡舉辦,來自全球政企學研各領域的約400名代表通過線下和線上方式參與對話,共謀人工智慧時代的數字文明之治。

尼山是孔子的誕生地、儒家思想的發源地。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國際組織成立後首次舉辦的專題性活動,此次尼山對話的舉辦,旨在以儒家思想中蘊藏的深邃智慧照鑒數字文明的未來,推動各方在數字時代更好挖掘歷史文化時代價值,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開闢新道路,共同推動人類文明事業發展進步。

在26日舉辦的主論壇上,與會中外嘉賓圍繞“構建安全可信的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匯聚智慧凝聚共識,共促人工智慧向上向善發展。

資訊時代,人工智慧技術在推動生産製造、社會治理、文化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數據隱私、安全隱患及社會倫理等風險挑戰。

當前,以ChatGPT為代表的人工智慧大模型正在引領新一輪全球人工智慧技術發展浪潮。人工智慧促進協會原主席、康奈爾大學教授巴特·塞爾曼認為,ChatGPT的出現標誌著通用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通用人工智慧實現了學習和推理的無縫銜接,這曾是人工智慧領域還未解決的挑戰之一。人工智慧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以及如何駕馭影響,需要進行深入思考和探討,本次對話將為這些議題作出貢獻。

“大模型將極大地提升生産效率,助力産業數字化轉型提檔加速。”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祎説,同時,任何數字化技術都是雙刃劍,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原則,積極探索技術層面的解決方案,使大模型的發展安全可控。

阿拉伯資訊通信技術組織秘書長穆罕默德·本·阿莫認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在人工智慧領域實現了巨大飛躍。未來人工智慧的發展應建立在具備責任感的良好合作之上,在確保尊重用戶隱私和遵守倫理道德的前提下,為更多人的生活帶來便利。

從線上到線下、從製造業到服務業……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慧賦能千行百業,為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人工智慧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正在推動經濟社會向著智慧化方向發展。”在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前任主席、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龔克看來,在推動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同時,還要注重人工智慧領域的人才培養,通過企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讓“人工”為“智慧”立心、立德、立規,以高素質的人才確保人工智慧有用、有效、有愛。

“人工智慧在支援各種業務和應用的過程中,會産生新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需要有全新的架構、體系和硬體來作為支撐。”思科大中華區副總裁侯勝利表示,未來將繼續致力於研發新産品、提供新的解決方案,讓人工智慧更好賦能千行百業。

人工智慧時代,人類文明將向何處去?如何借鑒文脈悠長的中華智慧,構建交流、互鑒、包容的數字世界,成為與會嘉賓關注的焦點。

“中華文明具有和而不同的文化傳統。應對人工智慧帶來的挑戰,我們可以從中華文明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成功經驗中汲取智慧。”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認為,今天,面對人工智慧的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唯有世界各國攜手努力,才能使人工智慧真正造福人類。

以人為本、系統工程、保持智慧、賦能人類,伏羲智庫創始人、清華大學網際網路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曉東用這四個關鍵詞,勾勒出他對人工智慧未來走向的判斷。“AI向上、科技向善,是一項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以人為本,綜合施策。人工智慧最終是為人類服務,需要用人類智慧來管理和使用這項技術,把人類從繁雜和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以充分發揮創新性和創造力。”他説。

“人工智慧將對人類文明的發展産生深遠影響。”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秘書長任賢良説,我們願與各方一道加強對話合作,積極探索人工智慧全球治理的可行範式,攜手面對人工智慧技術對人類文明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讓人工智慧更好造福世界。

最新播報查看更多
載入更多新聞
友情連結

關於我們  合作推廣  聯繫電話: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電子郵箱:zht@china.org.cn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京ICP證 040089號-1  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04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